云燕
在長年的咨詢工作中,我一直向家長們傳達這樣一個理念:孩子的問題,根源在家長身上,要改變孩子,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有的家長接受這個理念,家庭教育逐步走上正軌;有的家長不接受這個理念,或雖然接受但不愿改變自己,家庭教育舉步維艱,甚至成為孩子成長的阻力。遺憾的是,前者是極少數(shù),所以家庭教育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也是極少數(shù)。
對于那些希望改變自己但缺乏勇氣的家長,我總要講范女士的故事。
全職媽媽的夢想
范女士大學上的是中央美院油畫系,畢業(yè)后在一家廣告公司做設計師。雖然薪水不高,但能從事與油畫專業(yè)相關的工作,加上婚姻幸福,她很知足。
2003年6月,范女士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一番檢查之后,醫(yī)生認為胎兒狀況不佳,建議她休養(yǎng)保胎。在丈夫和婆婆的勸說下,她暫時辭去了廣告公司的工作,回家臥床靜養(yǎng),等待孩子的出生。她想,等孩子出生以后再重操舊業(yè)是輕而易舉的事。
第二年春節(jié)期間,范女士早產生下了不足5斤的兒子亮亮,好在母子平安。由于亮亮身體嬌弱,范女士擱置了重返職場的計劃,一擱置就是兩年。其間,范女士得知自己以前供職的廣告公司因經(jīng)營不善而倒閉,心灰意冷,畢竟重新找工作不容易。
2007年,亮亮3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范女士早上送亮亮去幼兒園,然后回家做家務,下午接亮亮回家,然后陪亮亮玩游戲,做全家人的晚飯……如此周而復始,不覺又過去了兩年。不過,煩惱很快就找上門來。由于媽媽全程陪伴,而爸爸基本缺位家庭教育,本來就體弱多病的亮亮越來越嬌氣,像個弱不禁風的女孩子,在幼兒園經(jīng)常被小伙伴嘲笑。漸漸地,亮亮出現(xiàn)了自閉傾向,經(jīng)常幾天不說一句話。范女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帶亮亮找到我咨詢。
我告訴范女士,亮亮出現(xiàn)自閉傾向是環(huán)境造成的,一方面,父親的缺位使亮亮缺失了模仿對象,行為舉止缺少陽剛之氣,另一方面,她養(yǎng)尊處優(yōu)、百無聊賴的生活方式也對亮亮產生了消極影響。范女士的丈夫聽從我的建議,調整工作方式,更多地陪伴亮亮。范女士也決定重整旗鼓,用她自己的話說,她要“過有夢想的生活”。她的夢想是做職業(yè)畫家,去西藏寫生,然后辦個人畫展。
對家人來說,范女士的夢想無異于天方夜譚。
丈夫對范女士說:“你想畫畫,我支持,就在家畫吧,順便還能照顧亮亮,能不能當成畫家無所謂,可是你要拋下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去西藏太瘋狂了。你這樣追尋夢想太自私了!”
婆婆對范女士說:“不是所有中央美院畢業(yè)的人都能當畫家,你放下專業(yè)好多年了,早就生疏了,再撿起來哪有那么容易?再說,當畫家要花很多錢的,你考慮過嗎?寫生的旅費、顏料費至少是5位數(shù),弄不好是6位數(shù),萬一失敗了怎么辦?亮亮馬上要上學了,正等錢用,你不賺錢還要大把花錢,太敗家了吧?”
同學、朋友也勸范女士:“好好的全職太太不當,安穩(wěn)日子不過,圖個啥?真閑不住,就出去打個工吧,業(yè)余還能教亮亮畫畫,等于上了免費的美術興趣班,兩全其美。追求夢想是年輕人的事,30歲的人不能再那么任性了。”
在夢想的召喚和現(xiàn)實的阻礙之間,范女士郁悶過、彷徨過、放棄過,也不遺余力地抗爭過。那段日子里,她幾乎每個周末都約我喝茶。她說只有我懂她、支持她。最后,她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在眾人失望的目光中,忐忑不安地踏上了前往拉薩的火車。
其實你可以兼顧
在陪范女士喝茶的那些周末,我說過很多鼓勵她追求夢想的話,也幫她分析過許多現(xiàn)實問題。其中,有一句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你可以兼顧。
范女士坦率地告訴我,丈夫、婆婆、同學朋友勸她放棄夢想都是為她好,勸說的理由也是她的顧慮,她很難放棄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去追尋她的詩與遠方。言下之意,她是在做一道選擇題,要么選夢想,要么選生活。
我對范女士說:“你不覺得這樣的二選一很幼稚嗎?難道追求夢想不是生活?難道生活可以沒有夢想?其實你不必清高,也不必茍且,做你喜歡做的事就對了。你對現(xiàn)在的生活不滿意,就要改變,但改變不等于推倒重來,做妻子、母親的責任你完全可以兼顧。如果一定要舍棄什么,那就舍棄平庸和懶惰吧。對了,還要舍棄你對未來的恐懼。”我語重心長地提醒道,“生命中,不管你愿意還是不愿意,我們每個人總要面對改變。不同的是,如果你提前準備,是你去改變生活;如果你不準備,就等著被生活改變吧!”
在我的建議下,范女士每次出門寫生都不超過一個月,而且每天都跟亮亮視頻對話,條件許可的話就常寄明信片,讓亮亮有思念媽媽的體驗,但不至于感覺自己被拋棄。寫生歸來,范女士會給亮亮帶禮物,還會詳細講述旅途中的見聞,分享感受。事實證明,范女士經(jīng)常出門寫生并未給亮亮造成負面影響,因為媽媽的陪伴在數(shù)量上減少了,但質量大大提高了。
范女士去西藏寫生期間,認識了幾位懷揣同樣夢想的畫家,相處得十分愉快。后來,他們在成都舉辦了聯(lián)合畫展,取得了超過預想的成功。
“我總共賣掉了8幅畫!”范女士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畫展結束的當晚就撥通了我的電話,“不僅收回了三次西藏寫生的成本,還夠我再去云南寫生兩次呢!不過這兩個月我哪兒也不去了,我要在家好好陪陪亮亮,給他準備上學的東西?!?/p>
五六年間,范女士勤奮作畫,作品賣出了不少,收獲頗豐,在油畫界小有名氣。亮亮也已小學畢業(yè),除了成績優(yōu)異,他還擔任少先隊中隊長,做事雷厲風行,言行舉止很有藝術家氣質。
范女士深有感觸地說:“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點沒錯!都說言傳不如身教,一點沒錯!正如你所說,我沒有失去什么,該兼顧的都兼顧了,而且還賺來了兒子的優(yōu)秀。”
我說:“說到底,是你自己成長了,像兒子那樣成長,所以你快樂,兒子也快樂。”
自我改變有多難
范女士的自我改變取得了成功,其意義不僅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還在無形之中幫助了亮亮的成長,而且我可以大膽預言,成年之后,亮亮也會是一個勇于追求夢想的人,而勇于追求夢想的人,無疑是幸福的。
不可否認,在自我改變的過程中,范女士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她無數(shù)次流著淚問我:“人改變自己為什么這么難?好像一切力量都在把我拉回原處。”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人自我改變的過程就像穿過一片危險重重的森林,路上有4只怪獸,隨時準備跳出來吃人。
第一只怪獸是對夢想的恐懼。幾乎每個人都見過這只怪獸,它躲在暗處,每當你開始夢想時,它就跳出來對你說:“別亂想了,不可能的!”它很善于通過別人的嘴來勸說你,有時是你的朋友,有時是你的家人,有時它假裝“社會現(xiàn)實”,總之,它無處不在,貌似權威。有趣的是,這只怪獸只在人成年之后出現(xiàn),而且越來越強壯,逐漸把人困在所謂現(xiàn)實之中。
每一個偉大的故事都來自于偉大的夢想,飛上天空的萊特、搭建互聯(lián)網(wǎng)的第一代精英、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我們今天的生活,30年前的人很難想象。當我們發(fā)微信、坐飛機、上網(wǎng)的時候,千萬別忘記提醒自己,這些都是戰(zhàn)勝對夢想的恐懼之后的成果。
第二只怪獸是對失敗的恐懼。這只怪獸與上一只不同,它主要住在你的心里。當你準備開始新的生活,這只怪獸就會出現(xiàn),對你說:“別開玩笑了!別丟臉了!還是想想算了!”生活中,許多人會因為一個計劃不夠完美而遲遲不動手,腦子里滿是美好的想法,但是從來沒有把它付諸行動,因為夢想很完美,而現(xiàn)實往往是不完美的。這便是對失敗的恐懼。
當年,比爾·蓋茨的夢想是給每一臺電腦裝上自己的軟件,但是開始的時候,他只能央求IBM的一部分客戶安裝自己的軟件。如果比爾·蓋茨希望一開始就達到自己的夢想,今天他估計只是一個窮困的程序員。所以,打敗第二只怪獸的唯一方法就是盡快行動起來,一點點向夢想靠近。
第三只怪獸是對改變的恐懼。這只怪獸很陰險,它總是借助別人的力量,而且往往是你最親近的人。最可怕的是,這只怪獸永遠會告訴你:“我是為你好!”當你開始夢想,并且慢慢有些成果的時候,你會引起身邊人的害怕?!澳莻€太危險,還是回來吧。”“那個不是女孩子做的,你別做了?!薄爱敵醢舶卜€(wěn)穩(wěn)地過日子不是挺好的嗎?”能遇到第三只怪獸是值得祝賀的,你能讓身邊的人感到不安,證明你已經(jīng)開始變得強大了,因為當人們感到對你無力控制時,他們才會開始對你掌控。
當你想到連林肯發(fā)動南北戰(zhàn)爭都有4000萬人反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用了6年來承受非議,你還有什么可害怕的?
第四只怪獸是對幸福的恐懼。當人突破重重障礙取得了成功,這只怪獸就會出現(xiàn),讓人陷入來自內心的恐懼:“這種感覺太好了,真會一直這樣下去嗎?”人對幸福的恐懼會從這個念頭開始,接下來是收集失去幸福的證據(jù),往往會發(fā)現(xiàn)很多此類證據(jù),于是,幸福就真的離去了。對幸福的恐懼主要來自于人內心的資格缺失,即總覺得自己沒有資格這么快樂。
該夢想時夢想,該生活時生活,失敗時不困頓,成功時不驕傲,感受當下的快樂和力量,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一直生活在幸福當中。我們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感受幸福的能力。
你害怕改變嗎?其實每一個人都害怕改變,同時又渴望改變。如果你真心希望改變你的生活,就要像孩子那樣敢于幻想,像范女士那樣擊敗上面四只怪獸。如果你做到了,你不僅能成就自己,也能成就孩子。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