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玲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情境,持久地去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在45分鐘的課堂上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愛上語文課,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如何才能把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是每個語文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結合我的語文課堂教學經驗談談一些有效的激趣法。
一、導語激趣
老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尤其是老師的第一句話,是文章的新課導入,對一堂課的成敗起著關鍵的作用,作為學生難懂又聽之乏味的文章,老師就要使出渾身解數,在開篇就激發(fā)他的趣味性。
因此,老師要善于設計富有針對性的導語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為學生講解《〈論語〉六則》時,筆者就曾經用過這樣一個問題來達到導入新課和激發(fā)興趣的目的: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十位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中,有牛頓、哥白尼,那同學們知道排在第一位的大思想家是誰嗎?他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通過這種新課導入方式,一下就把學生學習《〈論語〉六則》的興趣調動起來了。
二、創(chuàng)新設計激趣
初中生通常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一些新奇的事物往往能夠刺激他們自主進行探究,由此可見,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重點也在于創(chuàng)新。教師在課堂上一次新穎奇特的引入、一段與眾不同的講解、一件制作精巧的教具,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吸引初中生注意力的焦點,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求新”和“求異”,提升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盡可能保證在每一節(jié)課都能給學生新的刺激。只有這樣,才能讓初中語文課堂“活”起來。
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課文時,就沒有采用逐段進行講解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是制作了一張孔乙己的履歷表讓學生分組填寫。履歷表中的內容主要包括姓名、年齡、籍貫、學歷、工作單位、出生年月、家庭成員、身體情況、個人特長、社會關系、生活簡歷、優(yōu)缺點評價等,通過一張履歷表來達到帶動全文的目的,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小說中人物的形象、社會的特點等。事實證明,學生們對這種新穎的上課方式都有著濃厚的興趣。
三、媒體激趣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多媒體這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相當廣泛的應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在教羅貫中的《空城計》時,我精心選擇了《易中天品三國》片斷,諸葛亮調侃司馬昭懿的口氣使學生們激情難抑,積極投入學習,效果甚好!
四、直觀教具激趣
初中生在學習和思考問題時往往都離不開一個具體的形象。因此,筆者在教學《蘇州園林》和《三峽》一類課文時,通常都會利用教學掛圖來進行課文講解。在教學《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時,則會為學生準備一個實驗視頻,有時還會讓他們自己動手按照課文內容做一些小實驗,讓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五、思維情境激趣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教師還需要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以此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筆者在教學《背影》這篇課文時,就以學生課前預習為基礎創(chuàng)設了以下問題:作者為什么選擇刻畫父親的背影而不是正面形象呢?作者為什么要詳寫“過鐵道買桔子”時的細節(jié)呢?對父親背影的描寫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讓你來描寫父親的背影,你有什么好的構思?通過這些問題來有效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最終實現(xiàn)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六、角色朗讀激趣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生動淺顯的課文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后,學生就可以通過多次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了。例如,筆者在教學《駱駝尋寶記》這篇課文時,就讓幾個學生分別模仿獅子、老虎和駱駝的語氣在課堂上進行分角色朗讀,讓他們通過朗讀更好地體會課文中動物的性格。除此以外,《茶館》《陳毅市長》等文章也非常適合進行分角色朗讀。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一定會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七、板書激趣
板書在課堂教學中同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板書時除了要注意書寫工整與合理布局以外,有時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以此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
例如,我在講《犟龜》時,就畫了一只烏龜,再用紅筆寫上堅定信念、不怕困難這幾個字記在背殼上,并告訴學生千年老龜就是如此得名而來,學生上課的興趣大增,知識掌握更牢固。這充分體現(xiàn)了板書的形象性。又如單元小結時,可以畫單元知識樹。講課文內容時,還可以故意在黑板上留下空白,讓學生填補空白……總之,板書要力求簡明扼要,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每寫黑板上的一字一句,每畫一筆都要經過精心選擇,精心組織。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來調動學生的興趣,盡可能在課堂上讓學生的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