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霞
眾所周知,人才的判斷標準不僅局限于其專業(yè)技術知識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的整體素質與修養(yǎng)。初中語文作為初中時期的重要學科之一,不僅肩負著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任務,而且需要達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融合德育教育,以語文教學為背景對學生展開德育教學。接下來,將按照本人的教學經驗介紹以下幾種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教學策略。
一、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提供學習模板
學生的第一任教師是父母,第二任父母是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在知識方面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并且需要在做人方面以身作則,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行為舉止處處皆宜,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言行標準。
首先,教師應當在日常授課過程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禮儀榜樣。在正式授課前,教師應當與學生進行較為親切的交流,了解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障礙,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感受到為人師表的親切。在正式上課時,教師應當在學生行禮之后回禮,即學生向教師表達“老師好”的口頭禮儀后,教師應當回以“同學們好,請坐!”在授課過程中,不論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表現(xiàn)是好是壞,教師都應在學生回答問題結束后以“謝謝,請坐!”結束提問。授課結束后,教師應當在學生向教師告別后回以“同學們再見!”通過以上日??谡Z禮儀的表達,學生能夠非常真實地感受到教師對禮儀的注重,從而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的影響,在學生未來禮貌待人方面產生非常顯著的影響。
二、利用古文內涵,進行德育教育
古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與濃縮,其所包含的精神與文化是指導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古文教學時不僅需要對知識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并且傳達出需要讓文章的精神真正促進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愚公移山》一課的講解時,我不僅對愚公移山一課中所包含的各項古文知識進行了詳細講解,并且將本文所要傳達的敢于解決問題并堅持不懈、勇于挑戰(zhàn)的精神詳細地傳達給學生,并鼓勵學生積極學習愚公精神。在對愚公精神進行講解時,我融合課文當中所出現(xiàn)的“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一句強調愚公在移山時的堅定決心,從而在理解愚公精神方面起到更加強大的推動作用。結束對愚公精神的講解后,我組織學生圍繞愚公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展開討論。通過結合課文內容討論愚公精神,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本文所要傳達的人在自然界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的文章主題。
三、結合古詩詞精神,實現(xiàn)德育滲透教學
除古文外,古詩詞也是能夠輔助教師進行德育教學的良好工具。眾所周知,故事的產生大多是觸情而致,因此許多古詩詞中都表達著作者內心深處非常深厚的情感以及精神。
例如,在《過零丁洋》一課中,作者通過鏗鏘有力的詩詞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通過對本科內容的具體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到本詩作者誓死報國的決心以及崇高的愛國精神、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在本詩中,“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非常形象地表達出作者與國家所處環(huán)境的窘迫,但即使是在如此消極的情況下作者依舊保持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威武精神與決心。通過對本文的講授,教師可以非常直接地將作者的愛國精神與威武不屈的精神傳達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值得學習的榜樣。同時,學生通過學習本課,不僅能夠了解到更多的古詩詞基礎知識,而且能夠學習到古人身上所具有的優(yōu)良品質與精神。
四、舉行社會實踐,落實德育成果
精神的落實需要指導來檢驗。
例如,我班所舉辦的“愛心綠豆湯”活動。在本次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自行進行所有環(huán)節(jié)的組織與執(zhí)行,并且自行選擇活動地點進行愛心綠豆湯的發(fā)放。我班學生選取的地點為街頭與敬老院。通過后期向學生的詢問,我了解到學生在對象選擇時考慮到了日漸嚴重的暑氣為街頭工作者帶來的困難,因此選擇清潔工人與交通工作者作為綠豆湯的發(fā)放對象。通過本次活動的舉行,學生不僅能夠真切地體會到街頭工作者的不易,并且能夠在愛心綠豆湯發(fā)放過程中體會到助人帶來的快樂與自豪感,從而實現(xiàn)自我精神水平的提升。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發(fā)展,并且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但德育教育是一個漫長且需要不斷努力來實現(xiàn)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努力來達成德育教學的目標。除以上方法外,教師還應當與家長共同合作,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