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春,于艷紅
(1.吉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2.長春市解放大路中學,吉林 長春 130062)
高校體育教學中“還債”現象引發(fā)的思考
劉艷春1,于艷紅2
(1.吉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2.長春市解放大路中學,吉林 長春 130062)
通過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對運動健康知識的認知情況不容樂觀,對于運動過程中的一些常規(guī)性知識知道的學生不足五分之一,運動生理知識嚴重不足,嚴重影響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造成大學生在體育運動知識上的“欠債”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還債”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對于體育運動知識的不足,但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從高校教學的實際出發(fā),分析造成“還債”的原因,嘗試提出消除“還債”現象的有效方法,為真正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價值提供一些可參考性建議.
體育教學;教學質量;教學目標;大學生這種狀況
自從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已經有15年的時間了,一直有一個問題回繞在心間.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有一些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一直感覺在給學生進行“補課”,本來應該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應該完成的內容,都一并拿到大學課堂上來完成,這便使得大學課堂中原本應該完成的內容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無法達成.雖然近幾年,國家針對學校體育出臺了多個相關文件,力圖在政策上給予最大的保證,但這種“還債”現象不但沒有得到緩解,反有加劇的傾向.面對這樣一種現象,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希望能找到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并尋找出消除這種“還債”的有效辦法.
本研究以大一、大二的全日制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通過以“大學生”“高校體育教學”“體育運動知識”等為關鍵詞在CNKI上進行檢索,查閱相關文獻63篇,選取對本研究有參考價值的文獻20篇,為本研究提供研究依據和理論支持.
本研究通過與相關專家和專職教師的半結構式訪談,了解目前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對體育運動知識的掌握情況,為給學生“補課”教師們采用的具體方法.通過對吉林師范大學大一、大二學生的無結構式訪談,了解學生對體育運動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對體育運動知識的學習情況.
走訪相關專家設計出《大學生體育運動知識掌握情況調查問卷》通過微信、QQ等網絡方式進行發(fā)放、回收.共計回收問卷689份,去除無效部分,參與統(tǒng)計部分共計485份,所得數據與訪談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為本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表1 運動前后健康知識的認知情況
體育運動是簡單有效又利于普及的促進健康的手段,也是學生經常采用的方式.運動過程中掌握健康運動知識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鍛煉效果,并且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對此內容在調查中針對運動過程中一些常規(guī)性知識設置“知道”“知道不多”“不知道”三個選項,并要求“知道”和“知道不多”的學生寫出具體的內容,具體統(tǒng)計如表1.
由統(tǒng)計可知,大學生對運動健康知識的認知情況不容樂觀,對于準備活動知識知道的學生僅占調查人數的23.1%.這與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于準備活動認識不足,對于體質測試中參與準備活動不積極是一致的.對于運動前后飲食知識和運動營養(yǎng)知識知道的學生更少.對各項運動健康知識選擇“知道不多”的比例相對較高,但要求寫出具體內容時,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寫出“知道”或“知道不多”的具體內容.因此學生對于體育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比數據顯示的還要低.這將嚴重影響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和體育為人所用的作用的發(fā)揮.
身體機能是指人的整體及其組成的各器官、系統(tǒng)所表現出的生命活動.運動會引起身體隨之發(fā)生變化,掌握了體育運動保健知識,才能指導健康的運動鍛煉行為[1].研究中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體各個系統(tǒng)的發(fā)展是肯定的,但卻很少有學生能夠清楚知道體育鍛煉對身體各個系統(tǒng)的具體作用.在回答運動對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時,大部分學生都是一知半解.對于肺活量、BMI值的意思和含義更是不清楚.這也是造成體育課堂女學生出現生理期“集體站排”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過調查顯示,學生生理知識的缺乏與學生基礎教育階段生理衛(wèi)生課程的開設情況存在一定的關系.經歷過生理衛(wèi)生課程學習的學生對于運動生理知識掌握明顯也于未經過學習的學生.按照課程設置要求,在初中應該開設生理衛(wèi)生課程,但研究中了解到,這門課程基本是形同虛設,有好多學生反映根本沒有進行過此類課程的學習,有的學校在課表上有課程名稱,但都是被其它課程占用.調查對象中親身經歷過生理衛(wèi)生課程學習的不足5%.
體育教學評價理念上一般采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更傾向于終結性評價,用量化值來給學生進行學期考評,而對于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體驗、體質變化、理論內化則很少進行明確考評.而這恰恰是體育教學的核心部分.最近幾年“中考體育”“高考體育”制度的確立,應該說本意是積極的,為推動和提高學生的體質提供了政策性支持,但體育考試也使學校體育工作的重心由強調“學業(yè)”正在偏向重視“考業(yè)”.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也催生了“考試體育”的現象,把體育教學的評價更進一步量化、數字化.局限于某個考試項目訓練以獲得高分的應試行為更驅使體育教師“圍繞體育考試施教,而忽視常態(tài)課堂教學”,進而“短期效果”凌駕于“終身體育”之上.
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還債”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彌補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對于體育運動知識的不足,但從知識學習的階段性特征出發(fā),已經是嚴重的滯后,成人功利性思維也會影響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導致學生體育鍛煉出現明顯的階段性、隨機性、從眾性和功利性.高校體育衛(wèi)生保健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使學生清晰體育鍛煉的價值,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提高體育鍛煉的科學性、克服隨意性和片面性,養(yǎng)成自覺、科學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思想;第二,幫助大學生具備體質測試和自我評價的一般知識,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形態(tài),機能和運動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體質的增強程度,初步形成對鍛煉效果的評價能力,使之能了解自己的進步,激發(fā)鍛煉的興趣,提高鍛煉的效果.第三,提高大學生的體育知識水平,結合運動實踐向學生簡明講解基本的技術原理,介紹競賽規(guī)則和裁判方面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競技體育運動的欣賞水平.這些教學內容的實施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必須要建立在學生一定的體育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基礎上,繁重的“還債”壓力使高校體育教學的特點和優(yōu)勢無法正常發(fā)揮,常規(guī)性的教學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幾乎無法完成,高校體育教學價值大打折扣.
從教育的整體性來看,體育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教育這一社會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從教育的連續(xù)性來看,它都是伴隨著一個人一生的行為.從“家庭-學校-社區(qū)”是一個連續(xù)且有序的過程,所以要想消除高校體育教學“還債”的局面,必須建立整體化體育教育格局,打開封閉的校門,打通不同教學階段的封鎖線,使“小中高一體化”并與家庭、社會形成良性互動.建立學校、家庭、社區(qū)體育一體化發(fā)展格局,學校通過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優(yōu)化資源形成互動,既滿足了社會大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也充分調動了“家庭”因素對學生的影響,“社區(qū)”化的感召力推動著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技能交流、知識溝通在無形中便要以實現了.建立“學校一俱樂部”一體化格局,對于這一格局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已經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我國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理念的科學化程度不斷提高,這種“學校-俱樂部”一體化的格局不僅能滿足學校體育教學的需求,還將逐步改變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方式.
綜合化的評價體系主要是要求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加大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把教學過程進行階段性評定、考核,并豐富考核的內容,改變傳統(tǒng)的技能評價的形式,增加對學生的心理評定、情感評定、保健知識及運用能力的測試,使評價更細致,更全面,更能準確地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二是要求學生對于體育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常態(tài)化、綜合性評價.學校體育教學不僅包括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還包括課外體育活動、學校集體組織的體育競賽,體育知識競賽,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學校應該調動相關部門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綜合體育考核,將體質達標、學生對體育課的情感變化,學生的階段性情感體驗,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等均列入體育教學活動的考評中,這樣才能實現體育教學的“實效化”.
〔1〕馬穎.遼寧科技大學學生體質狀況與影響因素分析[D].沈陽體育學院,2013.
〔2〕祝娜.普通高校大學生在校四年體質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D].蘇州大學,2013.
〔3〕中國學生體能與健康研究組.2000年中國學生體能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張春慧,尹威.論中醫(yī)體質學說在學校體育中應用性展望[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9(3).
〔5〕陳雅軻.關于普通高校大學生運動健康知識認知情況的調查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9).
〔6〕李英玲.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內外因素與高校體育課程干預措施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3):105-107.
G807
A
1673-260X(2017)12-0169-02
2017-09-21
吉林師范大學2016年教研資助項目(2016JY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