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偉,徐礫瑩,王 欣
(1.赤峰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2.赤峰學院 教務處,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市文保單位分布統(tǒng)計與類型分析
高 偉1,徐礫瑩1,王 欣2
(1.赤峰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2.赤峰學院 教務處,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相較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珍稀,文物保護單位有著更為親民的姿態(tài),它的數(shù)量較多、分布較廣、也具有一定的原真性,因此能夠全面、透徹地反映出某一地區(qū)的文化特性.本文將對赤峰境內(nèi)的國家級、自治區(qū)級和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按旗、縣、區(qū)的行政區(qū)劃對分布統(tǒng)計進行敘述,從時期和類別入手實現(xiàn)類型分析.通過此過程,將現(xiàn)有的文字資料轉(zhuǎn)化成更為直觀、濃縮的數(shù)據(jù)資料,借助數(shù)量統(tǒng)計和比例計算,說明某一地區(qū)文化遺存的豐富程度與歷史特色.此研究為明確赤峰市及其下各旗、縣、區(qū)的文化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依據(jù).
赤峰地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分布統(tǒng)計;類型分析;歷史文化特性
本研究視文物保護單位為歷史文化的載體,級別限國家級、自治區(qū)級和市級.寫作時間為2017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赤峰境內(nèi)52處;自治區(qū)一級截至2014年公布的第五批,赤峰境內(nèi)72處;市級截至2016年6月的統(tǒng)計結(jié)果,為91處;上述共計215處中,有5處跨市、旗縣區(qū)存在的長城或界壕未在本文考慮,故為210處.
類型分析將從時期和類型兩方面進行.
時期分類需作三點說明:第一,視青銅時代為夏商周,即涵蓋了東周;第二,有“遼金”而無“宋”;第三,“明”與“北元”并峙;此三則也為赤峰市鮮明的地區(qū)特色.故列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金元、明/北元、清、民國及以后此11種元素.統(tǒng)計上,未采用“僅取年代段的起始期”[1]的做法,而是尊重遺存“在其全部時期所獲得的一切”[2],計全元素,例如“新石器時代至唐”,則計入“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這6種時代元素.
類別區(qū)分遵從常規(guī),分為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后文簡稱“近現(xiàn)代史跡”)5類.
表1
序號 單位名稱 級別 時代 類別14 徐漢林烈士陵園1951 近現(xiàn)代史跡15 達蘭花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16 塔本套勒蓋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17 寶日浩特城址 遼 古遺址18 曹布日嘎遺址 遼 古遺址19 溫都敖來墓群 遼 古墓葬20 拉嘎坦花城址 金 古遺址21 紫金山城址 金、元 古遺址22 坤都王爺府城址 清、民國 古遺址23 于家地鋪遺址 民國 古遺址市
阿魯科爾沁旗共有5種時代元素,其中新石器時代8%(本文中,比例統(tǒng)計均精確至1%),遼金元60%,北元4%,清16%,民國及以后12%;遺存涵蓋5種類別:古遺址57%(13,為13處),古墓葬22%(5),古建筑 13%(3),石窟寺及石刻 4%(1),近現(xiàn)代史跡 4%(1).
表2
敖漢旗共有3種時代元素:新石器時代48%,青銅時代39%,遼金元13%;遺存類別全部為古遺址(24).
巴林右旗共有5種時代元素:新石器時代11%,青銅時代11%,遼金元56%,清17%,民國及以后5%;遺存涵蓋3種類別:古遺址67%(12),古建筑22%(4),石窟寺及石刻 11%(2).
表4
序號 單位名稱 級別 時代 類別12 白音高洛窯址 遼 古遺址13 王家灣遺址 遼 古遺址14 努和圖白其城址 遼、金 古遺址15 南楊家營子墓群 漢 古墓葬16 小罕山墓群 遼 古墓葬17 浩爾吐墓群 遼 古墓葬18 牤吐壩墓群 遼 古墓葬19 石羊溝墓群 遼 古墓葬20 弘福寺遺址 古遺址21 四方城城址 遼 古遺址22 屯積號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23 索貝山巖畫 新石器 石窟寺及石刻24 石棚溝城址 遼 古遺址25 孤榆樹遺址 遼 古遺址26 烏蘭白旗城址 遼 古遺址27 岱王山遺址 遼 古遺址28 下段城址 遼 古遺址29 西山屯南城址 遼 古遺址30 后雙井北遺址 遼 古遺址31 黃家北遺址 遼 古遺址32 賽罕山東遺址 遼 古遺址33 太陽溝墓群 遼 古墓葬34 哈拉海北溝墓群 遼 古墓葬35 滴水壺山墓群 遼 古墓葬36 喇嘛蘇廟址 清 古遺址遼市
巴林左旗共有4種時代元素:新石器時代8%,秦漢3%,遼金元86%,清3%;遺存涵蓋3種類別:古遺址64%(23),古墓葬25%(9),石窟寺及石刻11%(4).
表5
紅山區(qū)共有4種時代元素:新石器時代20%,青銅時代47%,秦漢6%,清27%;遺存涵蓋4種類別:古遺址 64%(7),古建筑 27%(3),近現(xiàn)代史跡9%(1).
此外,筆者在英語專業(yè)開設了“美國歷史與文化選讀”“經(jīng)典外交文獻選讀”“美國學專題研究”“美國重要歷史文獻導讀”“美國外交思想”等本碩博英文課程。筆者同時開設了“美國歷史”“美國多元文化研究”等研究生課程。這些課程豐富了美國學教研工作,形成了較系統(tǒng)的課程體系。為推動美國學學科建設,筆者近期還創(chuàng)辦了“美國學與國際研究”微信公眾號(Americanstudies2018),致力于對美國和其他重要國家(區(qū)域)的歷史、文化、社會、政治、經(jīng)濟、外交、文學、語言等多領(lǐng)域的議題進行跨學科研究。
表6
喀喇沁旗共有7種時代元素:新石器時代16%,青銅時代24%,秦漢4%,遼金元20%,明4%,清28%,民國及以后4%;遺存涵蓋4種類別:古遺址 41%(7),古墓葬 18%(3),古建筑 35%(6),近現(xiàn)代史跡6%(1).
表7
序號 單位名稱 級別 時代 類別8 慶寧寺 清 古建筑9 采石溝墓群與聚落群 西周至戰(zhàn)國 古墓葬市10 龍頭山遺址 青銅 古遺址
克什克騰旗共有9種時代元素:新石器時代7%,青銅時代31%,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各6%,遼金元19%,清13%,民國及以后6%;遺存涵蓋 5種類別:古遺址 60%(6),古墓葬(1)、古建筑(1)、石窟寺及石刻(1)、近現(xiàn)代史跡各 10%(1).
表8
林西縣共有4種時代元素:新石器時代39%,青銅時代22%,遼金元22%,清17%;遺存涵蓋4種類別:古遺址 76%(13),古墓葬 12%(2),古建筑6%(1),近現(xiàn)代史跡 6%(1).
表9
序號 單位名稱 級別 時代 類別4 小黑石溝遺址 西周至戰(zhàn)國 古遺址5 法輪寺 清 古建筑6 喇嘛洞石窟 自治區(qū) 遼、清 石窟寺及石刻7 紅廟子北山遺址市遼、金 古遺址8 普祥寺 清 古建筑9 石頭老爺廟 清 古建筑
寧城縣共有4種時代元素:青銅時代27%,秦漢9%,遼金元27%,清37%;3種類別:古遺址56%(5),古建筑33%(3),石窟寺及石刻 11%(1).
表10
松山區(qū)共有4種時代元素:新石器時代25%,青銅時代55%,遼金元15%,民國及以后5%;遺存涵蓋3種類別:古遺址83%(15),石窟寺及石刻11%(2),近現(xiàn)代史跡 6%(1).
表11
序號 單位名稱 級別 時代 類別3 永州故城址 遼 古遺址4 上窯洞穴遺址 舊石器 古遺址5 小善德溝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6 海金山遺址群 新石器、遼 古遺址自治區(qū)7 張丑閭墓 元 古墓葬8 翁牛特旗巖畫群 新石器、青銅 石窟寺及石刻9 響水石刻 清 石窟寺及石刻10 黃谷屯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11 大窩鋪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12 三間房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13 賽沁塔拉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14 東拐棒溝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15 老牛槽溝東遺址 新石器、遼 古遺址16 大麻杖子遺址 新石器、遼 古遺址17 四道杖房北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18 敖包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19 大廟南二號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20 鐵匠爐遺址 新石器 古遺址21 箭眼山巖畫 新石器 石窟寺及石刻22 丁家窩鋪石刻 元 石窟寺及石刻23 苦力吐天主教堂 清 近現(xiàn)代史跡市
翁牛特旗共有5種時代元素:舊石器時代4%,新石器時代55%,青銅時代4%,遼金元26%,清11%;遺存涵蓋5種類別:古遺址65%(15),古墓葬9%(2),古建筑 4%(1),石窟寺及石刻 18%(4),近現(xiàn)代史跡4%(1).
表12
元寶山區(qū)共有3種時代元素:青銅時代50%,遼金元、民國及以后各25%;遺存涵蓋2種類別:古遺址75%(3)、近現(xiàn)代史跡 25%(1).
以上屬各部自身縱向分析,可知各旗、縣、區(qū)的歷史文化特色.而通過各部之間的橫向比對,則可看出歷史時期的影響范圍與遺存類別的分布.另可見諸多信息,如克什克騰旗與喀喇沁旗的時代覆蓋較為完整,且前者(具有9種元素)脈絡略顯單薄,而后者(具有7種元素)的脈絡較為均勻;又如巴林左旗的遼代遺存數(shù)量最多,歷史特點十分突出,但是時代覆蓋率比較欠缺;再如古建筑遺存最豐富的為喀喇沁旗(6處);再如涵蓋5種遺存類別的地區(qū)有阿魯科爾沁旗、克什克騰旗和翁牛特旗.
總觀全市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赤峰市最鮮明的歷史特色是“遼金元”(35%),僅紅山區(qū)未見;其次是“新石器時代”(23%),寧城縣、松山區(qū)未見;再次為“青銅時代”(22%),阿魯科爾沁旗和巴林左旗未見.“遼金元”“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合計占時代元素總量的80%,可見赤峰市的歷史文化特征非常突出,但相應的結(jié)果是時代元素分布十分不均,有些時代的遺存數(shù)量過于單薄.赤峰市文化遺存的主要類型為古遺址,占總數(shù)的68%(143處);古建筑和古墓葬各有22處,共占總數(shù)的21%.
本文是信息的公開,上述之分析,均為數(shù)據(jù)層面的簡單陳述與歸納,并未做深入擴展和延伸.如深入分析,還可勾勒出赤峰市及其下各地區(qū)的文化脈絡,并通過制定計算規(guī)則,更直觀的展現(xiàn)出各自的特點與優(yōu)勢,檢驗我們腦海中固有的某些認知,也為赤峰各地歷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近期可能有后續(xù)文章.
〔1〕鄭一萍.第1-6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年代數(shù)據(jù)統(tǒng)計[J].中國文物科學,2011(2):74-76.
〔2〕《威尼斯憲章》第十一條,1964,威尼斯,第二屆歷史古跡建筑師及技師國際會議.
G203
A
1673-260X(2017)12-0093-05
2017-10-08
內(nèi)蒙古社科規(guī)劃辦紅山文化暨契丹遼文化研究基地項目(2015JD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