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課文題目的教學價值,巧用課題資源,使故事閱讀教學“眉清目秀”,使說明文閱讀教學“刮目相看”,使散文閱讀教學“璀璨奪目”,使古詩詞教學“有目共睹”,讓學生隨題潛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使語文課堂像無聲的細雨滋潤洗禮著學生的心靈。
關鍵詞:隨題潛文 潛移默化 閱讀教學 妙用題目 引導教學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正所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題目就是文章的峰頂,是縱觀全文的最佳頂點,教學中隨“峰”潛入課文,往往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線脈絡和深刻內(nèi)涵等都會隨著題目的挖掘潛移默化地在學生的心中悄然形成。如何讓學生學好課文,走進課文的骨髓,深入課文的靈魂,妙用課文題目這一點很關鍵。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重視課題、妙用題目會在分析課文、閱讀理解乃至寫作等諸多方面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使故事閱讀教學“眉清目秀”
小學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了很多篇故事,這些課文相對較長。如果總是圍繞幾個練習解解答案的填鴨式的“滿堂問”,就會把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讓學生茫然無所從,如蹚渾水一般。如何把故事閱讀分析得“眉清目秀”,把復雜的課文簡單化,提高學生快速把握文章脈絡的能力,巧用課文題目,能讓師生不再一籌莫展。故事教學隨題潛入課文,化長為短,化淺為深,讓學生的神經(jīng)發(fā)生震顫、心靈受到感化,把長篇的故事閱讀解得“眉清目秀”,讓學生終身不忘,并且真正走進語文。
二、使說明文閱讀教學“刮目相看”
說明文的內(nèi)容相對枯燥,學生對說明文沒有多大的學習熱情。我們的語文老師往往就內(nèi)容做點分析——“拉拉粗線條”,或者直接把說明文的相關知識拋給學生,這就使我們的說明文閱讀教學變得死氣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說明文的文本內(nèi)容及相關知識融入到學生的血液中去。如何改變這一尷尬處境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和變動?!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必須是靈動機智的,面對說明文,教師也可以巧用題目,讓學生既能快速了解說明事物的特征,又能像閱讀其他體裁的文章一樣細細品味說明文語言的佳處?!缎抡n標》中提到:“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遍喿x教學時教師應給學生一把打開說明文閱讀的金鑰匙——隨題潛文。以題目為切入點,層層剖析,能使深奧的道理通俗化,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內(nèi)容具體化,一定能使說明文閱讀教學不再枯燥乏味,讓師生都對這類文體“刮目相看”。
三、使散文閱讀教學“璀璨奪目”
以前我講解散文時很少告訴學生從題目入手來解讀文本。一般是邊學習,邊解讀,以此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及要表達的感情。但這樣教學太散亂,文章的主旨不夠凝聚。德國哲學家胡塞爾說:“文本的解讀是以理解、解釋和建構文本的意義為目的的。在解讀中就必然使讀者與作者以文本為媒介發(fā)生心靈碰撞和靈魂的問答?!鄙⑽拈喿x教學中,學生往往是讀懂了文字,卻沒有讀懂作者在特殊語境中的心靈。其實,隨題潛文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也把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給抓出來。
林語堂這樣昭示:“真正有益的讀書,便是引領我們進到這個沉思境界的讀書,而不是單單去知道一些事實經(jīng)過的讀書?!比~圣陶先生也說過:“語文教學中的一大任務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會讀書,讓學生‘潛心會本文’。”散文表達的情感并不是很容易讓閱歷尚淺的學生理解的,但圍繞題目,反復研讀品味文中詞句,使文章的主旨發(fā)出璀璨之光,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四、使古詩詞教學“有目共睹”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面對小學語文課程中占有一定比重的古詩詞,我們不得不思索,小學語文古詩詞教什么?怎樣教?不少時候,我們強加式地向?qū)W生“灌輸”所謂的詩意,學生體驗不到古詩詞所呈現(xiàn)的美好的意境,也難悟得語言文字的精妙,感受到的只有老師強加于記憶的理解方式。古詩詞是詩人緣情而發(fā)的產(chǎn)物,有時如能捕捉到題目中那些最能顯現(xiàn)詩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鑒賞該詩詞的金鑰匙。正所謂“萬詩題入手,抓題作文章”。葉圣陶先生曾多次強調(diào):“教課文之本旨并非講一篇課文與學生聽,而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此課文,從而使學生能自觀其他文章?!痹陂喿x教學實踐中,采用多種方法妙用課題資源,讓學生隨課題的“峰”潛入文本的“頁”,揣磨作者的寫作意圖,透過題目把握文章主線,理解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這會使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像無聲的細雨潛移默化,悄然無聲地滋潤洗禮著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