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黑嘴”在A股屢見不鮮,近期又有知名證券節(jié)目主持人廖英強因為操縱股價而被中國證監(jiān)會罰沒1.29億元。在證監(jiān)會公布的行政處罰判決書上,該主持人利用其影響力,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公開推薦股票,而在推薦前提前買入,次日賣出,賺取買賣價差。證監(jiān)會決定沒收其4300萬元違法所得,并處以8600萬元罰款。
不難發(fā)現(xiàn),廖英強操縱股價的行為和以往被曝光的股市“黑嘴”一樣,屬于典型的“搶帽子”手法,即“先買入,再推薦,后賣出”,利用媒體平臺和其在股民中的影響力,快進快出收割散戶追高買入的資金。
除了廖英強以外,在股市中操縱市場違法獲利的“黑嘴”并不鮮見。先是2008年,證監(jiān)會對汪建中涉嫌操縱市場行為立案調(diào)查。其操縱市場的行為與廖英強幾乎如出一轍,汪建中利用北京首放及其個人在投資咨詢業(yè)的影響,借向社會公眾推薦股票之際,通過“先行買入證券,后向公眾推薦,再賣出證券”的手法操縱市場,并非法獲利。此案被稱為“中國股市‘黑嘴’第一案”。
汪建中之后,2017年采取先吸后拋,利用“搶帽子”手法欺騙散戶的股市“黑嘴”朱某、吳某也相繼被處罰。
縱觀股市各“黑嘴”的玩法,無論是十年前的汪建中,還是十年后的廖英強,其操縱市場的手法可謂是“鐵打的套路,流水的嘴”。這些人都有著“股市名嘴”的稱號,往往在股民中擁有較高的知名度,所以僅僅依靠一張嘴幾行字就可以影響眾多散戶。
但是,太陽底下無新事,無論多大名氣的名嘴,只要存在操縱市場的行為,玩套路,進行不合法套利,在監(jiān)管之下也終究是“黑嘴”。對股市“黑嘴”進行處罰,當然能夠大快人心,只不過可憐被套路的那些散戶,卻只能落得個被收割的體無完膚。
這時候,一些清醒的人肯定要問:為什么同樣的套路、低級的玩法總能夠網(wǎng)住魚?“黑嘴”們憑幾句話幾行字就能輕松獲利,原因何在?
一是絕大多數(shù)散戶缺乏獨立研究的能力。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曾聯(lián)合上交所發(fā)布了一份《投資者風險認識調(diào)查報告》,該報告顯示,選擇朋友薦股的投資者接近五成,依賴打聽消息的投資者則占21.74%,二者合計占比約七成。這也就是說,很多散戶是忽略選股和操作背后真正的邏輯和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既有大部分散戶本身的知識結(jié)構(gòu)、研究能力和時間的不足,也有這個市場上信息失衡的緣故。這樣一來,投資者在面對數(shù)千家上市公司時卻仍有無從下手的困惑,而這正給股市“黑嘴”提供了生存的基礎(chǔ)。
二是貪快錢的求富心理,希望通過快進快出,短線賺一把就走。在這一心理的指引下,如果遇到股市“黑嘴”極具煽動性的語言,加上其列舉的過往的成功案例,以及薦股之后短線急拉的驚艷表現(xiàn),不少散戶很容易追高殺入,成為“黑嘴”的囊中物。
寄托在別人推薦股票的基礎(chǔ)上進行投資,本就屬于賭博式押寶。即便不是“黑嘴”,市場其他主體的分析評論,也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正確。投資者“單押”一只股票本身就會造成風險聚集,而一旦碰上“黑嘴”,往往損失會更大。
因此,面對股市“黑嘴”,散戶自保也不難,畢竟“黑嘴”再厲害,也不會強迫你交易。所以,比打擊“黑嘴”更重要的是散戶要學習相應的投資知識,形成理性投資思維和價值投資思維,這樣“黑嘴”再黑也黑不到你頭上。同時,想要抵制股市“黑嘴”,還需監(jiān)管跟上。不僅要罰款,更要制定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消除滋生土壤,才能抵制股市“黑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