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翻轉課堂給高職語文教學帶來生機的同時,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有所提高,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高職語文翻轉課堂削弱了語文學科的特點,使高職語文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受到影響。在分析高職語文翻轉課堂特征的基礎上,結合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要,探究有效的實施原則,并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框架思路,以期指導翻轉課堂在高職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關 鍵 詞] 高職語文;翻轉課堂;原則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6-0166-02
高職語文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上講授、課下作業(yè)”的教學模式,將課堂內外的時間重新調整,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傳授知識,由學生課前自己進行知識學習,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學習節(jié)奏,他們可以利用視頻講座、電子書,借助網(wǎng)絡交流平臺與其他學生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也可以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在課堂上,教師為促使學生個性化學習,進行了合作探究活動和個別化輔導,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翻轉課堂運用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情感的熏陶、語感的培養(yǎng)、內容的選擇和學科鉆研上有所欠缺,語文教學失去了“語文味”。要彌補高職語文翻轉課堂的不足,應根據(jù)高職語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規(guī)律確定本學科的實施原則,并予以指導教學,使翻轉課堂更符合高職語文教育教學的需要。
一、高職語文翻轉課堂的特征分析
(一)教學組織的重建
高職語文教學采用“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模式,教學組織形式由“課前預習+課堂講解+課后作業(yè)”轉變?yōu)椤罢n前學習+課堂練習”。課前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查找資料、在線討論交流進行知識的獲?。唤處熞烟崆傲私鈱W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來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課堂內容不再是知識講解,學生通過學習自主或與他人合作發(fā)現(xiàn)問題,借助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等探索活動,從而獲得知識、方法。學生經歷和體驗獲得語文新知的過程,培養(yǎng)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思考、研究、創(chuàng)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
(二)教學流程的革新
普通語文教學流程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只作一般的了解,整個課堂還是在教師主導下按照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安排課堂教學,從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到學生自主學習感知課文,再到對文章進行深入探究品讀賞析,最后拓展延伸訓練提升,語文教學只局限在短暫的課堂上。
高職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流程可分為課前、課前交流和課堂三個階段。課前階段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情況編寫導學案,提出問題,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制作教學視頻、提供網(wǎng)絡課程等參考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和深入探究,習題檢測部分使教師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課前交流階段,教師通過與學生在線交流對學生的課前學習效果予以評估。教師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予以幫助和解答,通過QQ、微信等班級群進行提前交流,討論的結果可以保存下來為以后學習提供參考,教師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問題有了全面的了解,為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安排提供了依據(jù),同時也為評定學生學習的效果奠定了基礎。課堂階段,學生相互交流前期自學的成果,參與生生、師生之間的討論,相互學習和幫助,教師對學生的成果進行針對性的反饋,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促進深層次教學。
(三)學習環(huán)境的開放
高職語文翻轉課堂需要借助網(wǎng)絡學習資源和網(wǎng)上教學平臺開展教學,除了學校自己搭建學習平臺之外,一些開放性學習平臺也為教師開展翻轉課堂提供了方便。比如可汗學院、MOOK等能夠為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提供學習路徑,學生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學習知識,還可以根據(jù)自己需要查找資料,生生、師生之間通過網(wǎng)絡實時進行討論交流,不論是教學時間還是空間都得到了延伸。在課堂上,原先直線型擺放的桌椅重新安排,采用餐桌型、圓環(huán)型等不同的擺放形式,使學生能夠更方便地與教師和同學平等交流討論,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完成了知識的建構。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
三、高職語文翻轉課堂的教學原則
(一)“翻之有度”,突出高職語文學科特點的原則
“翻之有度”是指翻轉高職語文課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要選擇合適翻轉教學的部分,使高職語文課堂能夠翻轉過來,同時又能符合高職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
翻轉高職語文課堂出現(xiàn)了一些困惑,如,情境的營造、語感的培養(yǎng)、感情的熏陶無法在翻轉課堂上實現(xiàn),學生更多的是增長了語文知識和能力,在人文精神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有所欠缺。此外,學生依賴教學視頻的傳授,對鉆研學科產生影響,教師對語文課堂藝術的追求受到牽制,翻轉課堂失去了語文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了“翻轉”而“翻轉”。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寬泛,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用“翻轉”這種形式去呈現(xiàn)。我們不能按照所謂的形式而強行把語文課全部“翻轉”過來?!胺D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不能隨意,教師應在文本的“細讀”“深讀”“品讀”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教材內容,精心選擇具備翻轉課堂可操作的內容,制作成課前學習任務單,借助視頻、MOOK大學等學習網(wǎng)站的資料及其他視頻、文字材料讓學生通過“翻轉”去做更多閱讀和學習。具體到每節(jié)翻轉課堂,教師可通過互動明確學生自學中有困難、疑問的地方,挖掘出有價值的點供課上交流和探討。此外,有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實踐和體會,采用普通的語文教學方式效果更好,可靈活地運用在課堂互動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來彌補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不足。
(二)“翻之有悟”,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原則
“翻之有悟”是指翻轉課堂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使知識能內化成學生認知的一個部分。學生通過思考與覺悟,內化所學內容,讓其成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從而使自己的價值層面得到改變和提升。
語文知識是外在于人的,只有通過課堂上的點撥與碰撞,悟有所得,讓知識進入認知本體,語文素養(yǎng)才能形成。在學生讀書學習中,要做到讀中有思,通過“思”達到“悟”的程度,讀中有思,思中有悟,才能獲得真知,享受閱讀的快樂,開啟心靈之門。讓學生有所悟:(1)要激發(fā)起學生的問題意識,用“疑”字讀書。在課前學生根據(jù)教師給的學習任務單去閱讀文本、思考問題和查找信息,學生的思路不斷得到擴展,為課中討論交流,對信息“整合”“內化”“領悟”起到引導的作用。(2)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或辯論,教師適時點撥和引導,課堂充滿互動和活潑的氣氛,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不斷加深,事半功倍。(3)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課堂教學氣氛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要積極營造適宜的教學氛圍,通過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借助故事、音樂、電影等素材,組織學生角色扮演、演講、辯論等教學活動,使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情感和審美上獲得豐富的體驗和感悟。(4)強化語言訓練。高職語文的學習離不開語言文字,通過刪減、增補、替換、改動,進行比較、辨析、品味,積累語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領悟能力,學生領悟得透徹,語文課才會有語文“味”來。
(三)“翻之有控”,保證學生學習行為有效和教學進度的原則
“翻之有控”對教師來說,就是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作出及時和恰當?shù)脑u價,對教學的進度和結果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
翻轉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由于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高低之分,所以在課前每個學生的“先學”程度也有所不同。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直接影響著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而自主學習的關鍵在于個體對學習的自我調控,這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指導和幫助,借助信息技術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作用,轉變觀念,設計能夠引發(fā)學生興趣和思考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并解決問題,讓學生能自覺地根據(jù)老師的要求進行個性化學習。
教師在課中要確保學生有效完成知識建構,不僅對學習任務進行檢查,問題答疑和學習成效評價,更是對學生所學進行歸納、整理和啟發(fā),使知識得以內化。然而,翻轉課堂相較于普通課堂更具有自主性,學生的自由度較高,課堂秩序不容易維持,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除了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環(huán)境,還應制定與翻轉課堂相適應的課堂紀律,保證課堂活動有序開展,使教學進度得到有效監(jiān)控。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13(10).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30(4).
[3]沙聰穎.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貫徹三個教學原則[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7,23(1).
[4]王海安.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彰顯職業(yè)教育特色[J].教育教學論壇,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