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策略有很多,導學案是較理想的選擇之一。數(shù)學學科中課前通過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預習、課堂中利用導學案反饋問題、課后通過導學案幫助知識的回憶與鞏固,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利用導學案作為教學載體,很好地處理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效結合,提高了中職生數(shù)學學習的有效性。
[關 鍵 詞] 中職數(shù)學;導學案;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3-0114-01
大多數(shù)中職生數(shù)學基礎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職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存在問題。中職生課前不會預習,或者預習沒有針對性,不能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課堂學習依賴性強,自己探索性的思考相對較少;課后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lián)系。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中職生的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是中職生數(shù)學學習的主要努力方向。本人經(jīng)過多年探索實踐,發(fā)現(xiàn)導學案是一個提高中職生數(shù)學有效學習的很好載體。
一、利用導學案,提高中職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中等職業(yè)學校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shù)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和思維進入數(shù)學課堂,這對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學會預習,提高預習的有效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態(tài)度、知識與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大多數(shù)中職生對數(shù)學學習缺乏興趣與信心,主動預習的意識不強,需要督促;預習目的不明確,不能抓住教材的重難點。如何解決上述問題,讓預習落到實處,真正有效起來呢?
一般來講,導學案提前一天發(fā)放,規(guī)定當天晚上在家進行預習,然后通過教學網(wǎng)絡平臺,拍照上傳預習情況。對沒有及時上傳或者預習走馬觀花、敷衍了事的學生進行提醒、指點,有效地進行適時監(jiān)管、督促與跟蹤。老師在上課前進行批閱,按照預習態(tài)度給予等級考核,納入平時成績,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也便于教師了解學情,針對學情再研究課堂教學,實現(xiàn)教學上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原則。
在預習的針對性方面,教師在導學案的設計上要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提供清晰的思路,使學生能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其中的重難點、目標,對預習有明確的要求,指導學生在預習中多思考、多分析。學生在預習時,要做好筆記,記錄預習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以便帶著目的與問題進入課堂,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當然,教師還要盡可能地多了解學生,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與知識水平,使導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
二、利用導學案,提高中職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中職數(shù)學課堂效率低由來已久,主要原因集中在教與學兩個方面。教方面:教師觀念陳舊,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和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了解,不關注學情,只重視教而沒有重視學生的學,對教學效果關心不夠;學方面:大多數(shù)中職生知識結構很不完整,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夠,學習能力相對較弱,課堂聽課過程中,不能準確把握內容的重難點,對課堂知識的整體脈絡和框架沒有清晰的概念,對教師的授課用意不揣摩、不思考、不總結,學習被動,課堂參與度較低。
導學案的應用,很好地將教與學兩方面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教師在教方面,把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移到“讓學生如何學”上來,用具有公開性和透明度的導學案來溝通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增強了教學的民主性和雙向交流性。教師通過對學生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疑惑收集、整理與分類,全面了解學生產(chǎn)生的各類問題,認真加以分析,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由于有了導學案這盞引路明燈,學生對老師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新課的重難點有了初步的了解與認識,頭腦中對知識結構有了一定的框架,使學生聽課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聽課的欲望和參與意識,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利用導學案,提高中職生課后復習的有效性
中職生接受能力比較弱,聽課往往是聽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識點稍多些,難度稍微大些,學生就開始犯糊涂,思維混亂了。本人曾經(jīng)對所任教的三個班級的全體學生進行過調查統(tǒng)計,對課堂內容進行復述。調查結果顯示:除了少數(shù)的學生能復述出課堂內容的80%以上,絕大多數(shù)只能復述出50%,極少的是只記得零星的內容。這充分說明了中職生如果上完課,不進行深刻扎實的鞏固復習,很快會隨著時間淡化甚至是遺忘,久而久之,學生知識就會出現(xiàn)斷層,非常影響后面知識的展開與深入。所以,對中職生來說,最后環(huán)節(jié)的復習是很有必要的。
導學案的課前預習、課堂的教學互動、課后鞏固反思使教與學成為一個系統(tǒng)。課前的提前預習直接影響課堂的教與學,而課堂教學是教師對課前自主學習的檢驗與深化,課后的鞏固練習與反思則是總結與提高。在這一系統(tǒng)的教與學中,中職生遵從導學案的要求來學習,長此以往養(yǎng)成了習慣,并且在潛移默化中中職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數(shù)學素養(yǎng)得以培養(yǎng)和提高,為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有效性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翟惠宏.課堂有效性原則與策略[J].江蘇教育,2013(11):47.
[2]寧耀.促進課堂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廣西教育,2009(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