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亞健康現(xiàn)象在我國越來越普遍。為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學校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積極鍛煉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然而從中職體育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武術課教學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以及積極性均較低,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中職體育武術教師應該對武術課程教學進行突破,改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讓學生熱愛體育,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主要對中職武術教學現(xiàn)狀進行淺析,論述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探討如何在傳統(tǒng)武術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關 鍵 詞] 武術;終身體育意識;中職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3-0102-02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體育成為中職的重要課程。開展體育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激發(fā)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手段。武術是中職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武術這一運動項目來對學生的體育興趣進行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職體育武術教學特點及現(xiàn)狀
(一)中職體育武術教學特點
1.武術教學具有選擇性
中職體育選課是根據(jù)學生喜好來進行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例如田徑、球類、武術等。正是由于體育教學具有這樣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選修的學生進行了“篩選”,也就是說,大部分選擇武術課的學生對武術本身是有一定興趣基礎的,這有利于后期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強制性”教學方法相比,“選擇性”教學更能體現(xiàn)人性化,以及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
2.武術教學具有趣味性
中華武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由最初的“自?!奔寄?,演變成今天的體育項目,其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拳術、劍術、棍術、槍術、刀術等,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身喜好以及性格特點、身體特征等主觀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術式。同時,武術教學中很多內容與學生在武俠類電視劇中看到的“武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這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武術本身的趣味性。
3.武術教學具有靈活性
體育課程中球類、田徑類項目需要去到特定的場地才能展開訓練,并且還會受到天氣、體育設備等因素的限制。但是武術教學就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只需要一片空地即可,即便是在大雨天氣,教師也可以在室內開展教學,并且不需要其他的教學設備。因此,武術教學的開展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二)中職體育武術教學現(xiàn)狀
1.學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中職學校領導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即便中職教育經(jīng)過多次改革,但是很多教育理念已經(jīng)在大家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難以改變。由于學校領導不重視,武術教學就比較難以開展,例如沒有為學生配備專業(yè)的武術教師、沒有專門的教學場地、沒有正規(guī)的教學方法、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同時,也會導致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保持較為松懈的態(tài)度,出現(xiàn)教學不夠認真、考核方法不夠合理等問題。教師的觀念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觀念,當教師抱著“敷衍”的態(tài)度,學生也會認為體育并非一門重要的課程,這對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極為不利。
2.體育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采用“示范—模仿”的教學方法,完全按照教材中的招式進行示范,再讓學生進行模仿,并以學生模仿的相似度作為判斷學習效果的標準,在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法上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發(fā)現(xiàn)武術的樂趣以及重要性,更加無法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進行培養(yǎng)。
3.學生學習武術積極性低
部分學生選擇武術是由于對體育的片面認知,可真正接觸體育之后,發(fā)現(xiàn)武術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有趣,因此學習的積極性逐漸降低,再加上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更加打擊學生對武術的興趣。而部分學生選擇武術則是由于其他項目沒有選上,為了能夠修到體育的學分,所以選了武術,甚至有些學生是因為好朋友選了武術,所以跟著一起選。真正了解武術、熱愛武術而選擇武術的學生較少。因此,從整體情況來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普遍偏低。
二、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
(一)能夠引導學生鍛煉
“體育意識”是鼓勵學生進行運動的最大原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能夠讓學生意識到,體育不僅能夠增強體質,而且,體育本身也是一種樂趣,能夠有效釋放身心壓力。在這種思想觀念的積極引導之下,“體育鍛煉”對學生來說,不再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而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學生便會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熱愛體育鍛煉。
(二)能夠增強學生體質
體育鍛煉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在相關考試中獲得好的成績,同時更加注重的是讓學生對體育本身有一個正確、深刻的認知,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這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在于學生時代,更加在于畢業(yè)之后漫長的人生道路,在沒有人監(jiān)督和引導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堅持進行體育鍛煉。只有常年堅持與積累,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效果。
(三)能夠豐富學生生活
體育鍛煉是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僅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同時也能豐富我們的課余、業(yè)余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讓體育鍛煉變成學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放松身心,享受運動的快樂,同時也能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能夠磨煉學生意志
體育鍛煉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運動習慣對強身健體沒有太大的效果。然而很多學生正是由于缺乏堅持鍛煉的意志力,所以無法體會運動的好處與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對于磨煉學生的意志力有很大的幫助。
三、如何在中職體育武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一)轉變教學觀念,教給學生專業(yè)的武術技能
學校中領導與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相關技能的重要根源。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應該從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提高學校領導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著手。一方面,學校應該聘請專業(yè)的武術教師,并配有專門的武術教學場地,合理設置相關課程,并采用科學、嚴謹?shù)目己朔绞?,使武術教學規(guī)范化;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保持認真、專業(yè)的態(tài)度,規(guī)范學生的動作,對學生的小錯誤進行糾正??傊?,學校方面應該讓學生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并傳授給學生專業(yè)的武術技能,從而提高學生對武術教學的重視程度。只有保持認真、積極的態(tài)度去學習,才能夠發(fā)現(xiàn)武術的優(yōu)勢和樂趣,從而真正樹立學生對武術的熱愛,而不是“為考試而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精神。
(二)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發(fā)現(xiàn)武術的趣味性
單一的教學方式會使武術教學過程變得枯燥無味,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對于武術的熱愛,即便是本身對武術具有一定的興趣,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之下,也很容易導致學生的興趣銳減。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要。中職體育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豐富教學方法,將“游戲教學法”“對抗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多種方法運用到武術教學中,讓教學活動課程變得生動、有趣,讓每一節(jié)課都變得令人期待。只有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被無限激發(fā)。通過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運動對于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三)利用故事激勵,激發(fā)學生對武術的熱情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與武術相關的故事,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故事對學生進行激勵,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武術的熱情。教師甚至可以采用《少年張三豐》這一類電視劇中與武術相關的內容作為例子,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或者通過在理論課上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觀察電視劇中的“武功”與我們所學的“武術”有何不同,從而將學生對武俠片的熱情轉移到武術教學中,增添學生對武術本身的熱愛程度,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的教學方式十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樹立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以南拳為例,南拳是由南方各地漢族拳種與南少林拳種結合而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一些與少林寺相關的電視劇或者是歷史故事作為導入點,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深入了解“南拳”的欲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四)實踐貫徹理論,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認知
孔子曾經(jīng)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不單指在理論教學中,在技能的操作教學中也一樣通用。很多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對學生進行技巧方面的教授,而不注重相關理論的貫徹,其教學效果也難以得到提升。因此,中職體育教師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理論知識的貫徹,為學生講明武術的相關理論知識,例如武術的演變過程,武術通過怎樣的作用機制來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武術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并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去改進動作、完善操作。同時,也能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對于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總之,在實踐教學中貫徹理論,能夠讓學生對這一體育項目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例如,教師在講解南拳的相關內容時,可介紹其相關典故、拳法特點、分類、名家派別以及基本技法等,并闡述這些技法經(jīng)過歷史的演變,成為一項體育項目之后,對人類保健的積極意義,從而增強學生對運動的喜愛,培養(yǎng)學生堅持鍛煉的良好習慣。
武術是一項可快可慢、剛柔并進的運動項目,適用于兒童、青年、中年以及老年等各年齡段,可作為一項終身保持的運動項目,其招式經(jīng)過多年的改進和變通,已經(jīng)逐漸發(fā)展為促進人類健康的健康方式,有利于幫助人類舒筋活絡、強身健體,并且武術能夠鍛煉人類的意志力,幫助我們養(yǎng)成堅韌不拔的精神。中職體育教師應該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全新的教學理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陶志超.中職武術課程中“立德樹人”與“終身體育”教育功能開發(fā)的實踐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5(12):20-22.
[2]黃燕.論民族傳統(tǒng)體育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體現(xiàn)[J].運動,2015(22):97-98.
[3]韓如偉,陶志超.中職校武術課程中的“立德樹人”和“終身體育”教育功能開發(fā)與實踐[J].運動,2015(2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