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繁榮,交通運輸也是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為了更好地推動經(jīng)濟建設,為促進公民交通樞紐的建設,國家加大對道路建設的支持力度。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為了方便運輸建設了很多高速公路,以緩解交通壓力,但由于中國道路橋梁建設的各種原因,有一些安全風險。 本文重點介紹道路橋梁的設計。 首先闡述了中國路橋設計中的隱患。 其次,分析了路橋設計隱患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 道路橋梁設計;隱患;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U422
【 文獻標識碼】A
1、道路橋梁設計現(xiàn)狀分析
1.1路橋安全程度低
在20世紀30年代的交通工程安全調查中,危險橋梁的數(shù)量占橋梁總數(shù)的3.45%。 在我國高速公路和橋梁運行中,公路橋梁的設計負荷水平比公路10降低了5.4%。雖然近年來國家開始重點關注鋼筋混凝土橋的檢修工作, 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橋梁老化的數(shù)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鋼筋混凝土橋新病的速度遠遠超過維修的維修速度,而由于缺乏能力的橋梁不能正常運行, 不得采取有效的限制運行,對橋梁造成更嚴重的損害,采取維護措施提高承載能力1.2環(huán)境保護措施不到位
在當代,環(huán)保已成為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素之一,而在現(xiàn)代公路橋梁設計中,也要重視環(huán)保。 隨著道路逐漸擴大,使用有限的土地面積越來越高,道路粉塵污染,垃圾等越來越多,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因此需要加強公路橋梁設計 在環(huán)保方面。
1.3耐久性能不足
凍融周期損壞。 主要滲入內部結構凝結內部水分在冬季外部環(huán)境中低溫霜凍起伏,造成混凝土內部微觀結構受損,長時間后經(jīng)過幾輪凍脹后,造成的損傷 結構表面層的積累混凝土結構的相對彈性模量降低。發(fā)現(xiàn)混凝土的強度越高,混凝土的脆性越高,對應力越敏感,反復作用越多,會產生更多的微裂紋,并且這些微裂紋成為內部腐蝕性介質的混凝土結構 通道,從而加快混凝土結構的破壞。
混凝土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種化學腐蝕。空氣中CO2氣滲透到混凝土內,與其堿性物質起化學反應后生成碳酸鹽和水,使混凝土堿度降低的過程稱為混凝土碳化,又稱作中性化。碳化后混凝土結構內部環(huán)境的堿度逐漸降低,當碳化超過混凝土的保護層時,在水與空氣存在的條件下,就會使混凝土失去對鋼筋的保護作用,導致鋼中易于氧化狀態(tài),從而導致鋼筋腐蝕。
氯離子侵蝕。橋梁的結構受混凝土內摻入的氯鹽和海洋環(huán)境中的氯離子的影響,氯離子通過混凝土構件表面的裂紋到鋼筋表面和電化學反應。
另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濕度大、混凝土水泥比混合設計比例設計不合理、混凝土澆筑施工不密實或有裂縫、微生物腐蝕等因素可能導致鋼筋混凝土結構過早腐蝕。
2、解決措施
2.1路橋設計安全穩(wěn)定性方面
2.1.1提高路橋設計水平
道路橋梁設計單位需要定期參加,從事公路橋梁設計人員的培訓和培訓,提高設計人員的設計知識。 在設計師的培訓中,設計師需要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檢查,使橋梁施工過程中的材料,施工機械有了新的認識和全面的感受,為他們未來的設計工作融入到新的設計理念中。 完善設計思路:完善城市道路橋梁的設計,為設計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 如今,城市道路橋梁的動態(tài)變化復雜,提高靜態(tài)設計設計理念是必要和迫切的。
2.1.2重視路橋設計的疲勞損傷
在設計道路和橋梁設計時強調疲勞損傷:在設計道路和橋梁設計時注意加入疲勞損傷因素,充分考慮到疲勞損傷的原因,結合具體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來解決損傷的問題滿足現(xiàn)代發(fā)展的需要,在創(chuàng)新水平上的實踐:道路橋梁建設現(xiàn)在是一個很大的跨度,結構越來越復雜的形式。 要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要改進道路橋梁設計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其內部機制,分析其具體影響因素,給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2.2路橋設計環(huán)境保護方面
2.2.1行車道綠化設計
綠化帶指的是在道路用地范圍內,供綠化的條形地帶。綠化帶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在路邊種植的人行道和綠帶之間的道路上稱為樹林綠化帶,主要是種植主要的樹木。不僅可以為行人提供涼爽,還可以吸收路面粉塵,減少車輛交通噪音,并且可以美化道路景觀研究發(fā)現(xiàn),街道綠化帶應該是主要的樹木,樹木,灌木,地面植被組合,因此最小種植距離應為4m,街道樹干中心至路邊最小距離應為0.75m。公路沿途綠化的景觀設計,不僅僅是作為分隔帶、行車道的遮蔽帶進行設計,而且要滿足沿途及公路整體的景觀需要。植物的長短應根據(jù)樹木的數(shù)量,另外,行人越多的部分,街道樹不能連續(xù)種植綠化帶,街道樹應該用于討論使用透氣路面。
2.2.2分車帶綠化設計
分車綠帶是指位于上下行機動車道之間的為中間分車綠帶,位于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或同方向機動車道之間的兩側。綠化帶的寬度可以由行車道的性質和周邊街道的寬度決定,窄者僅lm,寬可lOm余,隨著寬度的增加,分隔綠帶上的植物可多種多樣,種植植物不僅僅需要滿足道路交通的需要(不能阻擋行人和行人視線的安全),也要考慮的是景觀美化功能。有效的綠化設計,可加強司機的視線誘導,同時減輕高速行駛造成的緊張感和疲勞感。
2.3路橋設計耐久性方面
2.3.1控制水灰比與提高混凝土強度
混凝土的水泥比和混凝土強度是兩個相互關聯(lián)的因素。 如果混凝土混合物的水灰比較小,混凝土會變強,混凝土的密度就會更高。 另一方面,如果混凝土混合物的混凝土比例較大,則混凝土強度較小,混凝土結構密度較低。 混凝土在外界環(huán)境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腐蝕性氣體通過混凝土結構的孔隙進行內部擴散和化學反應過程,如果混凝土內部結構的密封程度較高,將內部的腐蝕性氣體 擴散阻力較大因此,混凝土的碳酸化速率與混凝土混合料的水灰比成反比,是影響混凝土碳酸化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2.3.2選取合適的水泥品種
由于各種水泥,不同類型的水泥(波特蘭水泥,普通波特蘭水泥,礦渣波特蘭水泥,火山灰,波特蘭水泥,飛灰波特蘭水泥等)的化學成分比大差異,混凝土碳化速度 不同程度的影響。 結果表明,如果混凝土攪拌混合比相同,混凝土結構與爐渣水泥的碳化速度比其他水泥混凝土結構要快。 另外,由于堿性物質的內部含量的具體結構受多種因素影響,即使是同類型的水泥混凝土結構,碳化速率也不一樣。
參考文獻:
[1]石成,王娟娟.試析路橋設計的隱患問題及解決對策[J].門窗,2016,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