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的初中地理教學要求中,其中有一項格外重要的要求,那就是要對生活中常見的地理常識知識能夠清楚認知,能夠將初中地理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并從中得到生活內涵,能將具體知識案例帶到生活中去,這便是初中地理老師需要注意的重點。
【關鍵詞】 地理 生活化 教學
如果能夠將地理教學融入到生活中具體的例子當中去,首先有利于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與時間,不再局限于一間教室的四十幾分鐘里,而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能學到或者是鞏固自己的地理知識,其次,如果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去,那么學習的興趣會更濃,積極性也會更高,實踐動手能力也會隨之增強。因此,初中地理老師應當將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富含生活氣息的課堂氛圍,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初中地理老師應當重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凸顯出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樹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使得學生善于通過地理思維來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從而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統(tǒng)一。
一.實現(xiàn)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授初中學生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想盡一切辦法了解學生所想,知曉學生們所能夠掌握的地理知識有多少,做到心中有數(shù),再而,根據(jù)學生們所掌握的知識情況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將已經(jīng)掌握的和尚未掌握的地理知識融入到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去記憶。教師只有在這種基礎之上,再來展開地理生活化教學,使學生能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到一起,在腦中形成一種記憶的體系,看到生活中的現(xiàn)象就能聯(lián)系到課本知識所講,反之亦是如此,這樣一來,對于學生而言地理知識的記憶便會簡單許多。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育的同時要注意,不應將難度過大、涉及過偏的地理知識全盤相授,如果選擇教授一些簡單易懂的,反而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從課堂或者課后獲得成就感,從而加強學生對于學習和自己的自信心。根據(jù)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來談,只有當學生對自己有了足夠的自信心、對這門課有了足夠的興趣,那學期這門課來才會有動力,這和你硬塞給他的知識是不一樣,這樣做不僅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學效率也同樣地一起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學生為社會做貢獻的意識
現(xiàn)如今,隨著社會的逐步發(fā)展,學生回饋社會、為社會出自己的一份力的意識越來越薄弱,而實現(xiàn)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恰恰能夠培養(yǎng)學生為社會謀福利的意識。當實現(xiàn)了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學生了解的不再僅僅是紙面上的知識,而是那些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這可以讓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周圍的事物、自己出生的家鄉(xiāng)、自己生活的地球,在認識的過程中,必然會發(fā)現(xiàn)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為社會做貢獻的團體中去。
二.如何實現(xiàn)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初中開設地理這一門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初步掌握簡單的基礎地理知識,而往往存在于課本上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太過生硬和難懂難記,這個時候就需要授課老師能夠將課本上的內容帶入到生活中的具體內容上去,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融合,也更方便于學生的記憶。比如說,人教版的初中地理課本中“天氣與氣候”一章中的“世界的氣候”一節(jié)中,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把書本上的知識點再重新羅列在學生面前,想必對于學生來說地理課堂將是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也是難于記憶,過程和結果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分析了本地的氣候變換特點,從而延伸到這一區(qū)域、這一緯度地帶的氣候特點是什么樣的,再根據(jù)本地的地形分析了地形對天氣氣候的影響。另外,筆者還在課堂之中展示給學生們一天之中太陽高度的變化,帶領學生們分析了隨著地球形狀的變化,天氣氣候又會發(fā)生什么改變。這樣一來,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活化,也更加的具體,對于學生來說也會更加容易掌握。
(二)生活情境帶入課堂
在整個四十幾分鐘的教學時間里,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時時刻刻都保持專注,難免會有開小差思想不集中的時候,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入一些生活中的趣聞趣事,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重新帶入到教學內容中來。這樣一來,不僅課堂質量得到了提升,同樣的,教師的個人魅力也會得到提升,那學生對于這門課的興趣也會逐漸濃厚,學習起來也會事半功倍。比如說,在人教版七年級上的“地球和地圖”一章中,提到了“經(jīng)線緯線”這一知識點,筆者將一則生活中的趣聞帶入了課堂之中:有一艘輪船從東十二時區(qū)駛入西十二時區(qū),船上相繼有兩個嬰兒出生,但是他們兩個的出生日期卻差了一天。這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常見的現(xiàn)象引發(fā)了學生們的熱烈討論,課堂氛圍也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得書本知識吸收起來也更加容易。自然不會因為課本知識過于遠離生活而有排斥心理。
小結
本文結合了筆者多年初中地理教學經(jīng)驗,就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進行了探究,展開了討論,提出了實現(xiàn)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分別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為社會做貢獻的意識;用課堂教學實例與文章結合,分析了如何實現(xiàn)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共有兩點,分別為教學內容生活化和將生活情境帶入課堂。然而由于個人所學知識以及閱歷的局限性,并未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夠憑借本文引起廣大學者的關注。
參考文獻
[1] 郭元樣;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
[2] 梅榮;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J];小學數(shù)學教學;2010年04期
[3] 覃運;初中課堂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