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提出:3~6歲的孩子正處于人生中發(fā)展的關鍵期,健康的成長至關重要,對幫助孩子塑造樂觀、自信、堅強的品格,以及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園的時期就要高度重視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要不斷進行探索研究, 開展好幼兒園健康教育的每一次活動。那么,如何才能開展好幼兒園的健康教育活動呢,共同探討如下:
一、幼兒園健康教育內容全面合理
1、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是讓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達到預期的健康水平。因此,針對幼兒的健康現(xiàn)狀及其趨勢選擇教育內容,與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及生活經(jīng)驗密切相連。對幼兒中常見的營養(yǎng)不良、愛哭、膽小等現(xiàn)象,可以征對性的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如,小班孩子都膽小愛哭,可以設計《膽小先生》教育活動,鼓勵幼兒做堅強、勇敢的孩子。大班有稍胖的孩子,可以設計《胖胖熊的煩惱》教育活動,教育幼兒要加強鍛煉,做健康的好寶寶。
2、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教育內容,與幼兒的接受能力相符合。如,我們要求幼兒“不偏食,不挑食”,實際上是想向幼兒說明“膳食均衡”有利于健康,但我們不是直接對幼兒講“膳食均衡”的大道理,而是通過健康教育主題活動,可以設計區(qū)角活動“食品超市”、“美食廣場”,用富有童趣的方法讓幼兒了解到每一種食物的主要特點,從而感受到只有樣樣食物都吃才會身體健康,孩子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享受了快樂。
二、幼兒園健康教育要滲透在一日活動中
1、開展好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比如:開展好入園晨檢, 測體溫,要讓新生幼兒知道“怎樣在幼兒園上廁所”“如何正確使用自己的杯子、毛巾等物品”,老師就可以在讓幼兒參觀熟悉新環(huán)境的同時適時地進行健康行為指導,而不必等到幼兒正兒八經(jīng)坐下來時才進行。
2、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讓幼兒健康教育活動得以延伸,有利于鞏固幼兒的健康行為。比如:雖然老師已經(jīng)專門組織過“不偏食、不挑食”的教育活動,但幼兒只是認識上有了提高,至于態(tài)度的轉變和行為的確立還有待于就餐時的檢驗,老師正好結合每日的“餐點”進行繼續(xù)教育。再如:鍛煉可通過早操、戶外活動實現(xiàn)、也可通過冷水洗手進行。
3、幼兒健康教育可以結合各科教育活動進行,為實現(xiàn)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落實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可以結合幼兒園的音樂、美術、語言、科學等教育活動形式來實施幼兒健康教育,讓幼兒健康教育變得生動活潑,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比如:將枯燥單調的健康知識編成瑯瑯上口的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臟別碰我”這個辦法非常湊效,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們會養(yǎng)成主動洗手的好習慣。
4、集體健康行為指導與個別健康行為指導相結合,由于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可進行健康行為的個別指導。比如:對某個常尿濕褲子的孩子多些關心和愛護,多提醒他及時入廁,特別是在他尿濕褲子后不要加以責備,否則會讓幼兒壓力更大,讓其產(chǎn)生緊張情緒,不利于健康行為的培養(yǎng)。
三、倡導家庭與幼兒園的有機結合,讓健康教育和諧深入
家庭是幼兒生活的最初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任何活動的開展如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有效地引導和指導家庭健康教育,讓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結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1、請家長走進來。 學校本著“一切為孩子發(fā)展”的目標,遵循“以幼兒為主、讓教師參與、讓家長參與”的原則,積極邀請家長參加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家園通力合作,開展富有童趣的適合幼兒發(fā)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爸爸媽媽看過來”主題活動、“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等親子運動會等。
2、深入家庭中。老師利用家訪時間向家長介紹典型的健康教育的案例,通過教師和家長面對面的交流,幫助家長轉變了觀念,提高了認識,在推動家庭健康教育的效果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相信通過這些健康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才更能確保每一個幼兒健康地成長,為幼兒未來的健康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