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二章第二節(jié)《整式的加減》第1課時。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選自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2節(jié),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的概念,以及在多項式中識別同類型的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
只有掌握了同類型的概念和能在多項式中識別同類型,才能順利學習合并同類項的運算法則。合并同類項的運算法則是全章的重點。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時全章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
(2)根據同類項的概念在多項式中同類項。
2.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概念,體驗探求規(guī)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練找出多形式中的同類項,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
難點:根據同類項的概念在多項式中同類項。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學中選擇互助式學習模式,與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關系,營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共同在實驗、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活動中運用多媒體來提高教學效率,驗證結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 學法分析: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過程,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充分發(fā)揮主體性作用。七年級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對實際操作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的事物感知欲較強,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他們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現,因此,在學習上,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能動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類比、活動、猜想、驗證、歸納,共同探討,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和交流、利用課件和實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發(fā)散思維。
五、教學過程:
活動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ppt出示引言中的問題(2)提問如何化簡100t+225t?
在日常生活中,你發(fā)現還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類?能舉出例子嗎?
(2)生活中處處有分類的問題,在數學中也有分類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書上引言中用到單項式、多項式的知識,且來源于生活實際,體生活情景為背景,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好奇心及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分類的思想。
活動2 形成概念
觀察下列單項式:
0,8x2y,-mn2,-x2y,7mn2,0,2xy2
0.4mn2,59,-xy23,5a,9a提問:5a與9a,0.4mn2,-mn2,0,2xy2與8x2y,,59,38 ,0,有什么共同點?
2.思考:歸為同類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導學生看書,讓學生理解同類項的定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從自己的視點去觀察、歸納、總結得出同類項的概念。
活動3 強化概念
1、“真真假假”下列每組式子分別是同類項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使學生牢固掌握同類型的概念,進一步加強對同類型的概念的理解,增強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活動3舉一反三
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寫出一個單項式,指定另一個同學回答它的兩個同類型,要求同學出題要與眾不同。
設計意圖:學生自編自答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可以活躍課題氣氛。
熟悉同類型的特點,
活動3 在多項式中找出同類型項
設計意圖:
學生口頭回答正確,為合并同類項做好準備,變式練習,進一步明確同類型的概念,掌握基礎知識,提高技能,提高識別能力
活動4小結提高
由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目的:進一步讓學生鞏固基本知識,滲透數學分類思想;使知識結構更完善。
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及時發(fā)現和彌補知識缺陷,起到課后鞏固和反饋作用。
活動5布置作業(yè)
六、教學評價
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較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較好地保證。練習題有梯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知識的發(fā)展過程,滲透數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