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大都悲秋。翻閱毛主席詩詞,覺得毛主席對秋天似乎情有獨鐘,大抵是因為是秋天具有這寥廓、蒼涼、大氣的氣息與魅力,與戰(zhàn)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氣概較為吻合。毛主席詩詞的開卷之作,就是一首對于秋天壯闊的贊歌,對自由的暢快的贊歌,對風華少年豪邁的贊歌。少年豪放、莫學蓑翁樣。從古即今,不少文人墨客和志趣超群和具有遠大的報復的人,他們總是喜歡覽物抒情,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登高遠眺,天地之間,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高放眼天地間,長時間積攢的關于生活的艱辛、社會的憂慮和無奈,表達出自己或振奮或無奈或躊躇的情感,和天地間的巨大的變化,每個人都會有設身處地的感觸,于詩歌辭賦之中,找到突破口,涌于口頭,泄于筆端。
孔子曾今說過:“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孔子將山和高大聯(lián)系在一起,贊頌山之巍巍。歷史上數(shù)不清的文人騷客,感慨天地,覽物抒情。毛澤東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有著中國從古到今文人特有的開闊的境界、恢弘的氣勢的特點,同時也寓意了深刻的哲理,達到了一種美和哲學的最佳融合配比。從美學上來研究,美主要表現(xiàn)在外界方面,深秋的這樣一個如此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毛主席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上,抬頭極目遠眺湘江碧水緩緩向北流動,萬千的山峰都染成一片火紅的顏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里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極目遠眺,無盡思索(毛主席心中腦中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呢?……也許這世界的盡頭和宇宙是無窮無盡的罷,這種由外部的景物描寫漸漸深入到探討人生哲理的思想,通過對山川景物的描繪到對宇宙的感知,特點鮮明,耐人尋味和深入思考。
當時毛主席做這篇詩的時候,中國正處于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的時期,當時發(fā)生了很多國內外的大事,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等,這些國際上的大事,不僅于世界,更于中國有著意義深遠的影響,作為湖南農民運動直接領導者的毛澤東,需要有著總管全局的眼光和思想。毛澤東又將去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國家前途和個人前途是一樣的光明.因此雖然他已經(jīng)32歲,過了青春時期,不再有虛幻的感情爆發(fā),不再有少年的張揚狂傲,但他骨子里依然流淌著詩人之血,當他在離開長沙去廣州之前,重游橘子洲,我們不難想見他內心的喜悅和高昂的激情.穿過80年的漫漫時光,我們似乎依舊看到,這個瘦高個子的偉人在略有寒意的秋日午后,用濃重的湘音吟唱的樣子.那每一字句都是內心無盡的感嘆,都是對歲月無盡的追憶,憶往昔崢嶸歲月,懷當年風流人物。我們任然記憶這個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在橘子洲頭極目遠眺的目光。那種,深邃而靜謐的眼光。當年的毛澤東,是風華正茂的年華,當年的中國,是一代人激情昂揚的歲月,歲月靜好,可是在那時懷忘以前的激情和昂揚,有應該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和無奈,傷痛和悲凄。
如今遙想當年那片崢嶸歲月,毛澤東和戰(zhàn)友們?yōu)榱诉x址舊中國,而展現(xiàn)出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當時的豪情壯志。在《沁園春·長沙》中結尾處,以設問結尾,而那“誰主沉???”恰恰好表現(xiàn)出,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藐視反動統(tǒng)治者、敢于選址舊世界的青年革命者。那年的毛澤東故地重游,時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頭,回憶起1911~1923年在長沙數(shù)學生活和社會活動,想起期間發(fā)生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慘案、國共合作的領導權之爭,感慨之余,寫下這首詞展現(xiàn)出了他的激情壯志和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如此之誠,只是在于“誰主沉浮”,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述和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此問題,也巧妙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正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的投身到革命的風浪中,激流勇進。同時,通過此也抒發(fā)了毛澤東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整首詞構思巧妙,以最后的設問結尾,恰恰好的抒發(fā)了如此的情感,而在詞的各處都體現(xiàn)著毛澤東的淵博與大氣?!扒⊥瑢W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痹谀菎槑V歲月中,毛澤東和他的同學等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正直青春年少,熱情奔放。詩人便巧妙的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的意境,來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此外,還有“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而“中流擊水”依我而言于“中流擊楫”的轉化?!稌x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猶如大江!”后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詞。這里,毛澤東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激流勇進。
西北望,層云連陣天光猶遮,當年那座如火的山上,橘子洲頭萬山紅遍,寒秋獨自立在此,悵惘,看那橫千山,一脈龍脊巍峨,戢金戈,何人崢嶸踏破,問一句,誰共江山如墨。紅遍千山,似紅衣似火。長歌慢做,謝盡千秋月色,正當少年豪放的年紀,,就不要學蓑翁樣。九萬里蒼穹,御風弄影,看一夜風急庭花催折,不管如何,對于毛主席,回憶往昔崢嶸歲月無盡的惆悵,浮與沉,何人風流獨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當年毛澤東獨攬國家大事,如今我們則對自己少年要負責,勇往直前的少年,不要以后獨嘆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塵世多少風塵過客,嘆一句,霜已歇,雨已盡,愿你歸來仍是少年。
參考文獻
[1]楊利.讓閱讀來完善詩歌教學[J].科技信息,2009,(28):132.
[2]彭曙光.品讀《沁園春·長沙》[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05,(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