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班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會運用到教育懲罰的措施以強化班級管理,但是在運用過程中要綜合小學生的身心特性與其所犯之錯來確定采用適宜的懲罰措施,以達到教育的目的,避免由此導致師生處于對立面。
【關鍵詞】小學 班級管理 教育懲罰
一、教育懲罰概述
1.定義
懲罰是對違紀學生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的刺激,從而減退或遏止不良行為出現(xiàn)的一種強制性的糾正行為。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手段,與體罰、變相體罰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比如懲罰是在學生身心完全能夠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對學生能夠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2.教育懲罰的原則
第一,罰之有理,以理服人。正確合理的懲罰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行為上的過錯,從而終止其錯誤行為,其目的首先是讓他醒不再迷讓他知錯,然后再讓其轉(zhuǎn)變,最后達到目的;同時懲罰又可以起到示范性作用,即通過懲罰某一行為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同時隊對于其他學生起到相應的警示作用。此外,在運用教育懲罰措施之前要明確的是基于說服教育或感情教育不起作用的前提下,唯有通過施加懲罰的方式使之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強化其改正的一種方式,亦是一種教育輔助措施。對于小學生而言,內(nèi)心較為脆弱,教師在運用教育懲罰過程中要權衡再三,謹慎使用,要做到以理服人,使學生“樂于接受”。
第二,罰之有度,適可而止。任何一種懲罰措施必須要建立在適度的基礎之上,否則不僅難以達到預定的懲罰效果反而會激發(fā)矛盾。在對小學生施加懲罰之前,必須要明確學生所犯之錯的性質(zhì)、危害程度、原因所在、認錯太多等因素綜合認定最終的“量刑”。因小學生身體素質(zhì)較弱,教師在運用教育懲罰過程中要有針對性,選擇適宜的懲罰措施,避免量刑過度導致學生身體受到損害。此外,還應考慮到小學生的自尊心,避免懲罰過度導致其內(nèi)心受到損害導致發(fā)生難以挽回的后果。
二、教育懲罰運用的注意事項
1.懲罰要有人情味
現(xiàn)代教育呼喚綠色懲罰,就是要求老師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比如:問題生可能讓你傷透腦筋,多次批評教育,依然故我。就可以換個角度,發(fā)動全班同學給他找優(yōu)點,一定會找到很多,這個學生會很感動,會有很大轉(zhuǎn)變,教育懲罰的效果亦是最佳的。同時,使之意識到自身所犯之錯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可能會帶來的后果,進而加以改正,如此以來不僅達到了教育的目的而且使學生從內(nèi)心里面意識到了犯錯是不應該,達到了化腐朽為神奇效果。
2.懲罰的目的要明確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任何教育方式均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使之成為高素質(zhì)人才,在此過程中適當運用懲罰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在運用之前必須要明確“為什么要運用懲罰”。就某方面而言,教師在運用懲罰過程中需要帶著愛的意識,如此方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不是促使師生走向?qū)α⒍恕S幸粍t寓言:風和太陽比賽,看誰能讓游客主動脫下斗篷。冷風呼嘯而來,越是吹,游客反而越拼命裹緊斗篷。太陽出來了,暖洋洋的照在游客身上,不一會,游客“感動”得自動摘下斗篷。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愛心感化比急風暴雨式的懲誡,更能達到預期效果。在小學生的教育懲罰過程中,可以適當采用此方式,以促使學生從內(nèi)心里體會到自身的錯誤并積極加以改正。
3.懲罰要與尊重相結合
小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今小學生的自我意識較為強烈,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尊意識,對于懲罰教育有著自己的認識,稍微不慎極有可能走向教育的對立面,具體而言要做到懲罰要與尊重相結合:
其一,懲罰不偏袒,一視同仁。對于多個同時犯錯的小學生,教師要統(tǒng)一對待,給予相應的懲罰措施,尤其不要以成績、日常親疏、親戚關系等因素來“量刑”,否則極有可能引起學生對于懲罰的憎恨,由此進一步導致其逆反心理;其二,懲罰要有針對性。在施加懲罰過程中雖然要講究公正性,但是亦要注重針對性,做到區(qū)別對待。需要注意的是,此處所指的區(qū)別對待并非是上文提到的因素而是針對學生的身心狀況。例如,對于外向型的學生,即使給予較重的懲罰亦不會引起其強烈的反感,反而樂于接受;對于內(nèi)向且膽小的學生而言,給予懲罰時要注意保護其自尊心,適宜采用溫和式的懲罰措施;其三,懲罰的方法運用要適宜。一般而言,懲罰方式包括施與式懲罰和剝奪式懲罰,前者指的是在學生出現(xiàn)一個行為之后追加一個厭惡刺激的懲罰,后者指的是學生出現(xiàn)一個行為之后撤銷一個愉快刺激的懲罰。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施加懲罰時適宜采用剝奪式懲罰也即撤銷一個愉快刺激,進而讓學生感知到懲罰的威懾作用,同時盡可能的少用施與式懲罰避免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厭惡感,反而達不到懲罰教育的目的,甚至可能引發(fā)不利后果;其四,懲罰要具有可接受性。在上文分析到,教育懲罰亦是一種教育方式,而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接受。在對小學生施加懲罰過程中,要避免直接刺激到學生而要根據(jù)學生的特性采取其可接受的方式,使之認識主動認識自身的措施進而經(jīng)濟改正;其五,懲罰時機要恰當。相比常規(guī)化教育而言,教育懲罰更具有智慧,更需要教師運用一定的策略在恰當時機進行實施。懲罰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延后處理難以發(fā)揮及時處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德林.教育懲罰的發(fā)展性價值及其實踐向度[J].《中國教育學刊》,2016(6):92-96
[2]楊潤東.教育懲罰的兩難困境及突圍[J].《中國教育學刊》,2015(12):11-16
[3]李鎮(zhèn)西.讓教育懲罰理直氣壯[J].《湖南教育a》,2015(1):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