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數字閱讀是伴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而形成的一種與傳統(tǒng)紙質閱讀形式不同的閱讀方式。本文從數字閱讀的基本概念入手,在介紹數字閱讀發(fā)展現狀的基礎上,較為客觀地分析和指出了兩種閱讀方式的優(yōu)缺點,旨在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看待兩種閱讀方式的本質,從而趨利避害,有效提高閱讀效率。
【關鍵詞】互聯(lián)網 數字閱讀 紙質閱讀 利與弊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發(fā)展,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正在風靡全球,迅速發(fā)展,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數字閱讀。
一、什么是數字閱讀
數字閱讀,是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而興起的一種與傳統(tǒng)紙質閱讀分庭抗禮的新型閱讀方式,是互聯(lián)網發(fā)展下的一種衍生現象。
所謂數字閱讀,應該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閱讀物即閱讀對象的數字化,即閱讀的內容是以數字化的形態(tài)呈現的;二是閱讀工具的數字化,即閱讀的載體為電腦、智能手機、學習機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閱讀工具等。
二、數字閱讀的發(fā)展現狀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及電子產品的不斷發(fā)展,數字閱讀呈迅猛發(fā)展的勢頭,對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形成巨大的沖擊。
在美國,數字閱讀人群呈逐年飆升之勢。這一新的閱讀方式不僅直接影響到普通人的閱讀習慣,就連傳統(tǒng)的新聞業(yè)也在數字化的浪潮中快速轉型。
數字閱讀所搶走的不僅僅是傳統(tǒng)紙質圖書的市場份額——美國電子書的銷量已經超過了紙質書,更是閱讀時間。據有關研究報告,美國成年人日均上網的時間為5小時以上;而在我國的網民中,日均上網時間也達到了3.6小時。
在日本,數字閱讀更是相當的普遍,閱讀“手機小說”已成時尚,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幾乎人人都在使用數字閱讀。
在我國,據有關研究機構公布的研究成果顯示,49歲以下的群體有九成使用數字閱讀,特別是中青年群體更是數字閱讀的主體。于是,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低頭族”。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商場,甚至是在道路上,以及開車族里,到處都可以看到“低頭族”。
有關調查機構預測,大約在2018年,數字閱讀的群體將超過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群體,成為閱讀的主流。有鑒于此,有一種觀點應運而生:數字閱讀最終將取代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
其實,數字閱讀與傳統(tǒng)紙質閱讀之間的關系并不是根本對立的關系,而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兩種閱讀方式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并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所以,不能簡單地將兩者之間的關系歸結為誰取代誰的問題。
筆者認為,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二者之間各有利弊。
三、數字閱讀的優(yōu)勢
1.首先應該肯定,數字閱讀是一種非紙質閱讀的新的閱讀方式,是對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的豐富和補充,是時代的進步。數字閱讀方式比之于紙質閱讀有明顯的優(yōu)勢,比如,方便、快捷、隨意等,這也是數字閱讀的最大特點。
2.數字閱讀圖、文、聲并舉,既形象生動,又形成了多元化的信息量,便于記憶和學習掌握。這尤其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數字閱讀綠色環(huán)保,節(jié)約材料,特別是木材等造紙材料,對于有效節(jié)約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積極意義。
4.數字閱讀信息量大,存儲方便,與紙質閱讀相比節(jié)省空間,減少了印刷成本、倉儲運輸成本等諸多成本,無論是對于商家還是讀者都有利。
四、數字閱讀的弊端
數字閱讀與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相比,也明顯具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現在:
1.數字閱讀完全依賴電子設備、互聯(lián)網、電源等條件,一旦不具備其中的一個條件,閱讀便無法進行。換句話說,數字閱讀受客觀條件的制約非常突出,尤其是受到電力條件的制約。
2.數字閱讀的主體只是局限于網民而已,而網民的占比到目前為止仍然很小。尤其是在像我國這樣的農業(yè)大國,互聯(lián)網的普及率并不高。據有關機構統(tǒng)計,截至2015 年末,我國網民規(guī)模為6.88 億,網民數量雖然穩(wěn)居全球第一。但對于一個具有十三多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比例也只是一半兒。而且網民分布也極其不均勻,大都分布在城市以及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這也就是說,數字閱讀的普及率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高。
3.數字閱讀對視力的損害非常明顯。尤其是青少年,是數字閱讀的主要群體,對其視力的損害就更為突出,這一矛盾必將成為影響數字閱讀發(fā)展的最為關鍵的制約因素。
4.數字閱讀的非紙質性,造成收藏性質的變化。也就是說,數字閱讀無法實現傳統(tǒng)意義上的藏書活動。包括圖書的借閱、贈送、存留以及簽售等具有紀念意義的活動。
5.還有一個現象也是需要引起社會關注的,據有關調查發(fā)現,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尤其是學生,在習慣了數字閱讀以后,慢慢地發(fā)現自己難以再進行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特別是很不愿意再去閱讀大部頭的紙質書籍;這也是數字閱讀相對于傳統(tǒng)紙質閱讀來說產生的負面影響。
據有關資料顯示,2012年,公民閱讀量居世界之最的以色列(年人均閱讀量60冊)曾做過一項實驗,讓部分工科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分別用電腦和紙質圖書閱讀同一材料,以檢驗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的效果。結果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數字閱讀效果低于紙質閱讀。
6.眾所周知,閱讀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集中與否,對于閱讀效果具有明顯影響。而數字閱讀這種方式從形式上極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大家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上網之初就是為了讀一條感興趣的新聞,但后來卻發(fā)現自己在購物網站上尋找最新產品。“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fā)”這句話可謂網絡閱讀的最好描述。這一現象說明,數字閱讀的專注度比較低、穩(wěn)定性差,與紙質閱讀相比,更容易發(fā)生注意力的分散和轉移,從而影響閱讀的效率。
7.閱讀需要耐心,而數字閱讀對于耐心的養(yǎng)成極其不利?!白唏R觀花”式的閱讀是數字閱讀的一個典型特征。大家一定深有體會,在瀏覽時,會不斷地搜尋你所感興趣的條目,點擊你感興趣的內容,這樣點擊、瀏覽、點擊、更換……頻繁地動作,最終導致專注度的降低和浮躁情緒的形成。而一本好的圖書通常是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的,只有認真和專注地閱讀,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閱讀。而數字閱讀的內容以及方式極易產生跳躍和分散,很難達到閱讀所應有的效果。
對于數字閱讀,時下流行一種很形象的說法:“F形閱讀”。也就是用字母F模仿數字閱讀養(yǎng)成者的眼球活動軌跡,前幾行細讀,后面緊接著就豎著略讀。這個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數字閱讀所表現出的跳躍性和弊端。
8.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由于互聯(lián)網的門檻低,加之監(jiān)管難度大,進入互聯(lián)網的內容良莠不齊,許多不健康甚至是黃色、反動、消沉的內容充斥網絡;即使不主動點擊,不健康的信息也隨時會跳入健康內容的閱讀界面,可謂防不勝防。對于正常的閱讀形成強烈的沖擊和影響,特別是對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學生的負面影響非常之大,已成為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最大問題之一。這也是數字閱讀遇到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盡管有關部門、機構一直致力于網絡健康工作,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效果不是很理想,現實并不能令人滿意。隨便進入一個官方網站,不良信息隨時都會出現,即使是大型權威搜索引擎,也不能保持信息的健康和干凈。
總而言之,我們總結和指出數字閱讀的缺陷,并不是要全面否定數字閱讀這一新型閱讀方式;我們只是提醒和引導人們要正確地認識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給我們的閱讀和學習帶來的新的變化,在積極接受新的閱讀方式的同時,趨利避害,因勢利導,既不能過于推崇數字閱讀,而冷落傳統(tǒng)紙質閱讀;又不能抱殘守缺,抵觸數字閱讀而堅持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應該倡導兩者并舉、共同發(fā)展的正確的閱讀理念。
(作者單位: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編輯: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