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聲現(xiàn)象的教學中,作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聲音的特性》,需要教師采取全新的教學方式,才能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對于音調(diào)和響度的教學,可以采用實例與實驗相結合的方式,期間,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和總結。
在八年級上學期聲現(xiàn)象的教學中,《聲音的特性》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在這一節(jié)中,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理解聲音的音調(diào)、響度、音色三個基本特征以及對聲音產(chǎn)生的影響,并且掌握影響這三個基本特征變化的決定因素以及是如何一個影響關系,也要讓學生建立探究實驗與控制變量的科學研究方法,并且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熱愛讀書情感。任務重,抽象度高??梢圆扇嵗c實驗相結合的方法,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聲音的特性》一課可以具體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一是音調(diào),二是響度,三是音色,四是總結與練習,在音調(diào)、響度、音色教學時,貫穿實例與實驗,如果可能,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進行引導與點撥。因為篇幅的關系,本文主要闡釋以下音調(diào)與響度的教學。
一、音調(diào)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列舉實例,讓學生進行觀察討論。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何晟銘與楊冪分別演唱的《宮》,讓女生和男生分別演唱《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然后讓學生分析女聲和男聲有什么不同。結論是女聲高亢,男聲低沉。如果學生依然不能形成認知,再播放這樣的一些聲音:剎車聲、蚊子叫聲、牛叫聲等等,讓學生分類并概括原因,結論依然同前,一種高亢,一種低沉。
教師引導:這種高亢與低沉的不同是聲音高低的不同,稱之為音調(diào),下面通過實驗研究是什么因素影響了音調(diào)的不同,是如何的一個影響關系。
實驗:讓每個學生找一把鋼尺,將鋼尺的一端伸出桌面,撥動鋼尺,觀察鋼尺振動快慢與聲音高低的關系,這里,教師需要提醒學生注意振動幅度,相同或相近。然后對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進行變化,撥動鋼尺,讓學生進行觀察并分析。結論是振動快時聲音高、振動慢時聲音低。如果有實驗條件,教師最好采用音叉進行實驗,讓學生觀察并分析不同聲音信號在示波器上波形的疏密程度,音叉實驗是可以準確控制振動大小的科學實驗。
教師總結:音調(diào)的高低同振動的快慢相關,振動快時音調(diào)高,振動慢時音調(diào)低,通常把振動的快慢稱之為頻率,單位為赫茲,也就是說,頻率高音調(diào)高,頻率低音調(diào)低。同學們試著分析一下,男聲和女生、老人和小孩的音調(diào)為什么不同?
引申:人耳能聽到大自然所有頻率的聲音嗎?對,聽不到。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有一個范圍,經(jīng)科學研究確定為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聲音,稱之為超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稱之為次聲波。同學們,人類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聽到不在自己聽力頻率范圍內(nèi)的聲音嗎?目前人們是怎樣聽到不在自己聽力頻率范圍內(nèi)的聲音的呢,舉一兩個例子。
二、響度
類似于音調(diào)的教學,首先也是舉實例,讓學生進行觀察討論。教師讓一個學生大聲說話和小聲說話,讓學生區(qū)分不同,之后再應用多媒體播放飛機起飛的聲音、擴音喇叭的叫賣聲、病人的說話聲、小狗的嗚咽聲等,讓學生分類并概括原因。結論為:一種聲音強,一種聲音弱。
教師引導:這種聲音強弱的不同稱之為響度。下面通過兩個例子來區(qū)分一下音調(diào)和響度,一個是蚊子振翅的聲音,一個是牛叫聲,哪個音調(diào)高,哪個響度強?可見,響度的強弱與音調(diào)的高低并沒有什么關系,那么,是什么因素影響響度的強弱呢,形成了一個怎樣的影響關系。
實驗:用不同的力度向桌面扔乒乓球,讓學生觀察乒乓球的彈起幅度與響度強弱的關系,這里需要適當控制彈起頻率。如果有實驗條件,最好采用音叉實驗,讓學生觀察并分析不同力道撞擊乒乓球發(fā)出聲音后聲音信號在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高低,這里也可以控制頻率的影響。
教師總結:響度的強弱與振動幅度即振幅的大小相關,振幅大響度強,振幅小響度弱。此外,影響響度強弱的還有一個因素,當離近了說話時,響度——,當離遠了說話時,響度——,這個因素稱之為距離發(fā)聲體的距離。
練習鞏固:在音樂會中,女高音輕聲伴唱,男低音放聲歌唱,分析一個男歌手和女歌手的音調(diào)和響度情況,并且指出原因。
三、教學反思
關于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僅僅圍繞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內(nèi)容聲音的特征進行,沒有偏離,雖然說中間因為學生的小動作或者精神不集中有進行口頭教育,但也只是匆匆?guī)拙湓挼氖聝?,并不是一發(fā)不可收拾,離教學目標萬里。
關于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通常取決于學生的參與程度。如果只是教師單方面地講述,知識的傳播效果尚且不論,學生能力和價值觀的形成是不用論及的。在課堂組織過程中,一改往日的傳授法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通過問答、動手實驗、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成為教學的主體,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且,與生活實例的相關,能夠削弱物理的抽象性,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形象以及物理有用性的認知,實驗則可以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并且形成分析實驗的能力。新課改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板有眼。不過,在組織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時間不夠以及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的問題,此外,學生之間的合作有時也是貌合神離,這些都有待于改進。
關于教學效果:從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是卓有成效的,能夠準確地作出答案。只是有些后進生依然處在落后狀態(tài),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fā)展、價值觀的建構都不盡人意,分層教學的實行勢在必然。
(作者單位:湖北省十堰市東風50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