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史上第一位為真理而殉道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之死已不單單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更成為了一個偉大的哲學問題。柏拉圖在中記錄了蘇格拉底臨死前在獄中與朋友們談論靈魂、從容不懼、欣然赴死的場景。而對于靈魂不朽的論證,一方面透露著蘇格拉底的生死觀以及其對于真理與智慧的堅守,另一方面,蘇格拉底把“善”人生的最終目的去追求的價值觀,直至今天仍舊蘊藏著豐厚的價值意蘊。
一、生與死的問題
生與死是永恒的哲學問題,在我國的傳統(tǒng)哲學倫理學思想中,更強調對于生的認識和追求,所謂“人莫貴乎生”,“未知生,焉知死?”。而在西方則有著直面死亡,拷問死亡的死亡哲學。蘇格拉底之死是對西方文化影響深遠的一個事件,當我們?yōu)橐淮苁ブ蓝笸筻祰@時,蘇格拉底卻說:“真正的哲學家一直在練習死。在一切世人中間,唯獨他們最不怕死。你該照這樣想想:他們向來把肉體當作仇敵,要求靈魂超脫肉體而獨立自首,可是到了靈魂脫離肉體的時候,卻又害怕了,苦惱了,他們寄托畢生希望的地方就在眼前了,卻又不敢去了,這不太愚蠢了嗎?”
蘇格拉底關于“死”的定義,就是靈魂脫離肉體,不被肉體的污濁和情欲所玷污,從而得以保證自身的純潔。所以,死亡是靈魂得以擺脫肉體的束縛和阻礙,去尋求最純粹的智慧和真理。當死亡即將來臨時,蘇格拉底仍舊保持著一位哲學家的理性和風度,他不僅不畏懼死亡,甚至愿意欣然赴死,“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唯有到了那邊,才能找到純粹的智慧,別處是找不到的。”
二、對靈魂不朽的論證
首先,蘇格拉底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從其相反的那一面產生的,比如說,一件東西變大時,在它變大前必定曾經是比較小的,又如強弱、快慢、好壞、公正與不公正……也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生的。因此,生的相反一面就是死, 生和死是相反相生的。我們可以明確的是存在從生到死的過程,那么也必須承認有一個相反的過程,即從死到生,因此,轉世回生的說法被證實,靈魂也就能從死亡里出生。
其次,蘇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回憶說”作為靈魂不朽的又一論據(jù)?!拔覀兯^學習知識只是記起原有的知識,也就是說,認識就是記憶?!北热缯f我們可以通過種種感覺經驗來得到“相等”這一絕對的概念,也包括絕對的美,絕對的善,以及公正、神圣等等,知識必定在我們生前就已經獲得,靈魂與肉體結合之后通過回憶和省悟獲取已有的知識,利用知識的先天性,蘇格拉底論證了靈魂是在人出生以前就存在的。但是西米問到:“人死了靈魂投入人身、然后又脫離人身之后,憑什么還能繼續(xù)存在而不消滅呢?”蘇格拉底進一步指出,復合的東西是易于解體的,而單一的(抽象實體本身)東西不可分解,根據(jù)日常經驗,肉體是可變化的,可分解的,因此是復合的。靈魂類似于至真、至善、至美這些抽象實體,是永恒的、不變的、不可毀滅的,因此靈魂是單一的,是不可分解的。死后肉體分解而靈魂不分解,死后肉體毀滅而靈魂不可毀滅。
《斐多》中關于靈魂不朽的最后一個論證中,蘇格拉底提出了這樣的概念:“一件東西美,是因為它具有或者說沾染了絕對的美?!薄按?,本質就是大,絕不會又大又小?!边@和之前的“相反相生說”似乎存在矛盾,但蘇格拉底解釋,前面說的是具體的事物,具體的事物,相反相生;現(xiàn)在講的是抽象的概念,抽象的概念,正面絕不會成為反面,絕不相反相生。這一前提是我們必須承認抽象的本質是存在的。這樣,一件事物的本質和本質的反面是不相容的,所以可以得出靈魂不容納死亡,靈魂是不朽的,是不可消滅的。
三、止于至善的人生追求
在傳統(tǒng)意義上,尤其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我們會認為死亡對人類來說是一種痛苦的結局,但蘇格拉底在死亡面前卻表現(xiàn)得非常幸福,這是因為他堅信能通過死亡獲得有更高的價值,接近更偉大的事物。蘇格拉底通過對靈魂不朽的論證來證明自己欣然赴死的正當性,對于“那些真正獻身哲學的人”來說,他們最不怕死,他們一生“所學的無非是赴死與死亡。果真如此,一個人為此拳拳服膺終生,到了期待已久的事情來臨時就不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對靈魂不朽的肯定,就使得靈魂時刻面臨著嚴肅的價值與選擇:在與肉體的結合中,是選擇同流合污、沉溺享樂還是潔身自好、求真求善?與肉體的自然本性不同,靈魂具有面向未來,選擇善、并趨向善的價值本性。認識你自己,就是認識你的靈魂,人的靈魂逐步擺脫肉體的成分而達到純粹知識的過程就是人求真向善的過程。
在蘇格拉底看來, 善是人生最高的目的。在儒家文化中,善也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終極價值觀?!洞髮W》把“止于至善”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止字兼有趾與止二義,相反而相生。趾表示走動,止意謂到達。……所以止于至善是說人應不斷朝此目標前進,最終到達并停留在那里。知止蘊含了人應不懈努力之意。雖然蘇格拉底對于靈魂不朽的論證存在一些漏洞,甚至犯了乞題的謬誤,但是其對于真理與智慧的不懈追求,其止于至善的終極價值觀,留給我們后人諸多思考。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無須畏懼的,因為真正可怕的是無節(jié)制地囿于聲色犬馬,為肉體所羈絆。對于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在生之時竭盡全力地追求絕對的正義、絕對的美、絕對的善,不斷地接近善,最終達到善。正如蘇格拉底在最后時刻語重心長地告誡他的朋友們:“假如靈魂是不死的,我們就必須關懷它,不但關懷它的這一段稱為今生的時間,而且關懷它的全部時間…它要想遠離罪惡而得救,就沒有別的辦法,只有變得盡可能善良明智才行?!保拔覀儜撊σ愿暗卦谏钪袑で竺赖潞椭腔?。因為獎勵是榮耀的,希望是巨大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