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要從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開始。學習內(nèi)容離學生越近,學生的體會會越深。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閱歷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生活中的真實體驗比較少。品德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如何為兒童創(chuàng)造活動的條件和機會、設計有效的活動是新課程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也是深化新課改,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舉措。下面談談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探索:
一、走進生活,需要有效活動。
新課程標準大膽創(chuàng)新,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教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在兒童現(xiàn)實生活中培養(yǎng)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把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作為課程的核心。這就要求我們設計活動時,力求做到從兒童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兒童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兒童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兒童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讓兒童在自己的真實的生活中接受教育的引導。學習《走進秋天》一課,傳統(tǒng)的教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照本宣科,課文講完了,教育就隨之停止了,學生的靈魂沒有受到震撼,思想沒有得到觸動,學生并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秋天的美好。我讓孩子們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要求學生動起來,自己觀察,體會。收集秋天的樹葉果實制作精美的貼畫,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美麗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習《中秋和重陽》一課時,我讓孩子們說說在家怎樣孝敬自己的長輩時,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甚是熱鬧,當我問及怎樣在重陽節(jié)給周圍的老人送溫暖時,孩子們暢所欲言,說了許許多多。正逢學校舉行重陽節(jié)敬老院慰問活動,每個孩子都把家里最好的食品送給老人,可見孩子們一定深刻的體會到了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
通過兒童的自主體驗實踐活動提高認識,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使我們的品德教學活動變得有效。讓學生在課堂之外的生活中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有較強的“動手”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zhì)和生活習慣,教育學生自己設計實踐活動,以培養(yǎng)他們搜索資料,解決問題能力及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學會自主學習、主動學習。
二、體驗生活,需要有效活動。
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知、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體驗得越充分,感悟就越到位、越深刻。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設計對生活的真切體驗活動。如教《我不膽小》一課時,針對殘疾人日常生活的艱難,我組織了三個個體驗性活動:一是上臺大聲地唱首歌;二是讓學生和后面聽課的客人老師打聲招呼;三是摸一摸黑口袋中的東西。通過這三個活動,同學們在真切的體驗中鍛煉自己的膽量,但是還不夠,一種品德或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僅僅是在一堂課或者一項活動中就能夠獲得實效的,我讓孩子們回家訓練自己的膽量,針對大部分孩子不敢單獨睡覺這一想象,設計一個課外活動,回家單獨睡一次覺。將課堂活動延伸至兒童的生活中去,讓教學活動走進兒童的生活,獲得真切的體驗,體會更真切,培養(yǎng)學生勇敢、堅毅、求上進的生活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克服膽小的心理傾向。
三、有感生活,需要有效活動。
品德與生活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懂得其中的道理,更是讓學生學會實踐。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學會生活,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品德與生活。我以組織學生參加升旗儀式這一活動為契機,結合孩子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升旗情景,進行了《我也想當升旗手》的教學活動。
課前,我讓學生回家認真看一次升國旗的情景,周一認真參加升旗儀式,注意觀察和傾聽,認識兩位新朋友——升旗手,比一比,看誰知道他們的情況最多。有了這項準備,在教學“認識升旗手”這一活動中,小朋友經(jīng)過觀察之后興趣很高,積極舉手發(fā)言,氣氛熱烈。如何讓思品課真正走進生活,一是善于“捕捉生活現(xiàn)象”,讓學生感悟道理。“尊重國旗、熱愛國旗”的情感,對一年級剛?cè)雽W的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陌生的,二是善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情感。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在為達到的既定目標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币虼?,思品課上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學情境,以學生情,以情促行。為了走進孩子的心靈,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我首先通過和談話與孩子們一起體驗那份升旗時激動人心的感覺,并肯定他們這種快樂自豪之情。接著,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的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捕捉了幾個“生活現(xiàn)象”(即國旗出現(xiàn)的幾個場景),用學生熟悉的場景,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增強了學生對國旗的親近感和愛國情感,同時對下文啟發(fā)學生想象國旗為什么是紅色的以及幾個黃色的五角星分別代表什么也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我利用視頻讓他們觀看天安門升國旗的錄像,看著里面的叔叔莊嚴肅穆,孩子們不由自主地學起了他們的樣子,認識到愛國旗就是愛國的表現(xiàn)。課后孩子們個個迫不及待地要參加升旗儀式,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四、創(chuàng)意生活,需要有效活動。
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注意設計訓練學生想象力。在活動中打破教師的主導權,充分激活學生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動腦筋、出創(chuàng)意。例如教學《我是教室美容師》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教室是自己成長的空間,讓學生找找教室不理想的地方,提出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然后設計“金點子”活動,讓學生為改善教室環(huán)境出主意,還真出了不少很有創(chuàng)意的“金點子”。如設計會張大嘴巴吃垃圾的青蛙垃圾筒、教室設計成美麗的大花園、教室墻壁印上美麗的花朵和千姿百態(tài)的云……。那別樣的設計令人欣喜,原來孩子們的生活是那么多姿多彩,誰說他們不能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呢?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生活。它離不開多彩的游戲和活動,更離不開生活。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將努力找到品德與生活的切合點,設計有效活動,提高品德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