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它主題一樣,本主題也是分“問題呈現”“問題分析”“解決對策”三部分。也常聽老師說起學生“是一級不如一級,越來越不會學習”,和學生談起來,對有的科目已近絕望,想學也不會學了。“問題呈現”部分形象地再現了學生不會學習的表現?!皢栴}分析”部分強調,新課程下,教師的教學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不僅教知識,還要教方法;不僅讓學生“學會”,還要讓他們“會學”,所以不僅要研究如何教,還得研究學生如何學。重視“學”的研究,有很多比較具體的方法,其中課堂采用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最有效。因為讓學生參與符合“學習金字塔”理論。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以語言學習為例,
第一種,“講授、聽講”,老師講,學生聽,這種學習方式效果最低,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演示或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分組討論”(4-6人,有負責人,好中差結合),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踐演練”,可以達到75%。
第七種,“教別人或對所學知識的立即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根據這個“學習金字塔”,聽老師用講述的方式,兩周以后記得的內容只剩5%。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這是最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度是最低的,學生基本記不住什么東西,當然,如果老師思路清楚,語言感染力強,可能還好些,就怕有些講課如念經的老師,讓人昏昏欲睡,純屬浪費學生的時間。從第一項至第四項的學習方式都是被動式的,學生的參與度非常低,所以學習的保存率都無法超過30%。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學效果可以高達百分之九十。如果學生有機會把上課內容作立即的應用,或是讓學生有機會當同學的小老師,效果可高達90%。所以從學習金字塔中可看出,學生的學習以能夠轉教別人的效果最好。而且要學生以教師的身分對其他人進行教學,不僅要對內容相當熟悉,同時也要透過語言的呈現來進行溝通,所以學生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透過個體思維,將內容轉化為讓其他人能懂的表達方式,同時,也提升了學生潛在智能的發(fā)展。
學習金字塔也說明: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大不一樣。因此,教師要學會調整甚至改變教學方式和角色,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地參加合作學習,學生要努力轉變學習方法,要由被動聽轉到主動學,要多種器官綜合使用,要耳、眼、腦、口、手并用。在教學中,要大力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在參與中掌握知識,生成能力,從而真正實現了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更使學生們真正將老師傳授的知識記得多,記得準,記得牢。讓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展示自我,體驗成功,從而提升學習興趣,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變得高效,學生的學習也會變得高效。
重視“學”的研究是培養(yǎng)實踐型和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需要??吹綀蟮乐兄忻阑A教育的對比,令人心生感慨:究竟應該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什么樣的基礎?按照中國教育工作者的理解,“基礎”是三基,我們把人在未來“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的根本”定位為扎實的“知識體系”;而美國人則認為,人在未來“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的根本”的核心不在于知識體系,而在于一個的學習興趣、好奇心、質疑能力、探究能力等“能力體系”。這兩個體系有什么差別呢?知識體系強調的是“學會”,而能力體系強調的是“會學”。強調“學會”的中國基礎教育體系,學生離開學校時帶走的是沉甸甸的“基礎知識”;而強調“會學”的美國基礎教育體系,學生離校時帶走的是充足、輕松的思維空間和濃厚持續(xù)的學習探究的興趣。
解決對策部分明確告訴我們一、相信學生,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我們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堅持下去,相信課堂效率會穩(wěn)步提高。這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把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知識融在幾個問題中,融在某一情境中,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形成知識建構。創(chuàng)設的問題要落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里面,要有一定難度,是多數學生無法獨立做到的,一個人做不出來,同學之間交流后一部分學生能做出來。學生交流獲得的記憶印象更深刻,保持時間更長。二、構建“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模式。三、采取多種學習指導途徑和方法,包括滲透指導,講授指導、總結交流指導、提示點撥指導、咨詢指導、示范指導、歸納指導等。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作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是有交課堂得以存在的基礎和保證。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qū)勝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