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關概念界定
攻擊性行為通常定義為有意傷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為。而幼兒攻擊行為是指幼兒經常性發(fā)生對他人,周遭物體進行的行為或言語上的攻擊表現(xiàn)。箱庭游戲又叫沙盤游戲療法,是在游戲者的陪伴下,來訪者從玩具架上自由挑選玩具,在盛有細沙的特制箱子里進行自我表現(xiàn)的一種心理療法。本研究主要是以一個中班幼兒為例,在研究中主要是以幼兒個人箱庭以及談話的方式為主。
2.研究方法
本研究當中主要運用的有測驗法、觀察法、訪談法。主要測驗方法是《家庭教育方式綜合測評》和《兒童氣質測驗》。觀察法采用的是自然觀察法,觀察箱庭游戲時樂樂的注意力、動作行為以及游戲時與同伴以及研究者、咨詢師之間的互動。訪談法主要運用與樂樂每次箱庭游戲結束后的談話以及與家長和班級老師了解樂樂在生活中中和在班上的情況。
3.干預過程
3.1個案基本情況
3.1.1家庭背景
樂樂,男,2009年4月4日出生,就讀于長沙某幼兒園中班,是班上的“四大金剛”之一。他的爸爸是外科醫(yī)生,媽媽是高三班主任兼心理老師,爸媽平時的工作都比較忙。在小班是親眼見到過老師把其他的小朋友關進黑房子里面。和媽媽一起參加研討會的時候見過蛇。
3.1.2問題主訴
具有攻擊性行為,會揚沙,丟東西,捶打。同時拒絕參加任何的課外興趣課,每次去參加時與家長分離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對任何老師都表示拒絕,并且喜歡說可惡的老師,討厭的老師。
3.1.3家庭教養(yǎng)方式測驗結果
溝通程度:8 自由程度:3 和藹程度:7 獨立程度:3 放手程度:4 平等程度:5
愛護程度:5 關懷程度:3 鼓勵程度:6 親密程度:6 責任程度:4 期待程度:0 管理程度:3 照顧程度:2
總分:59,父母對孩子的照顧上得分比較低,因平常工作忙碌,下班之后陪伴孩子能夠時間比較少。有時候孩子會一連兩三天見不到媽媽。父母在對孩子的期望上得分是零,希望孩子能夠在自由、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下成長。
3.1.4兒童氣質測驗結果
活動水平:1.88 規(guī)律性:2.63 趨避性:2.38 適應性:3.88 反應強度:2.88 情緒本質:3.75 堅持度:2.88 注意分散度:2.5 反應閾:2.63
經《3-7歲兒童氣質問卷》得出樂樂屬于中間近難養(yǎng)型,能夠主動的探索,不是特別情緒化,但會有敵意和憂慮,不會輕易的相信和信任他人。同時又希望能夠吸引別人注意,得到他人的關照。
3.2初始箱庭
3.2.1作品主題:恐龍世界
3.2.2制作時間:45分鐘
3.2.3.制作過程
一進箱庭室樂樂就說我不喜歡玩沙箱。在旁邊看了一下子玩具后忍不住在沙箱中放了4條恐龍,又接著去看玩具了,對每個玩具都充滿好奇。大概五分鐘后樂樂對朋友說:“你想媽媽嗎?”他的朋友說:“我想?!睒窐罚骸拔覀兊膵寢尵驮谕饷?。”朋友:“嗯。我們還是先玩會玩具吧?!?/p>
玩了一會后拿了一串葡萄放在沙箱里面,接著又放入了7條恐龍、兩架坦克、一輛跑車和一個魔方玩具。樂樂說:“我的恐龍能把你的房子吃掉?!本桶雅笥逊旁谏诚淅锩娴姆孔咏o拿出來了。自己從玩具柜上拿了一個貝殼,放在耳朵旁邊聽了一會后把貝殼放入了沙箱內放完就和朋友在另一個沙箱中開始玩踢足球的游戲。把紅色垃圾桶當作球門,把球往桶里面踢。
3.2.4分析
初見樂樂時眼神里面充滿敵意,讓人感到害怕,隨手抓起身旁的東西就往研究者身上砸,并把沙箱里面的沙子灑向研究者,還向研究者發(fā)出挑釁,喜歡說你這個可惡的老師,我討厭你。整個過程中注意力都不是很集中,周圍的陌生環(huán)境使他感到不安,在與朋友做團體箱庭時合作意識比較淡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不太會顧及朋友的想法與感受。
3.3干預前期—抗拒期
這個階段樂樂箱庭作品中經常出現(xiàn)蛇和恐龍,作品主題也多與恐龍、鱷魚、蛇有關,在制作箱庭的過程中喜歡自言自語。在與研究者的接觸中,樂樂顯得特別的抗拒,喜歡拿東西丟研究者,言語上會故意挑釁研究者。遇到陌生人的時候他會遠遠的走開,并說可惡、討厭(如表1)。在第4次箱庭的時候因為研究者穿了一條裙子,在制作完箱庭的時候他還故意把研究者的裙子給掀起來。
3.4干預中期—融合期
這個階段樂樂一共經歷了14次箱庭游戲。作品當中開始出現(xiàn)自我像和好朋友,對人的態(tài)度開始變得柔和,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開始慢慢信任研究者,會跟研究者說一些周末趣事,分享他與朋友之間的小秘密,同時會接受研究者的擁抱。但在制作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喜歡隨意進出箱庭室,每次制作作品的時間都不長,自己玩的時間會更長。第20次箱庭游戲時樂樂發(fā)現(xiàn)了一個灑水壺,第一次嘗試玩濕沙,新的嘗試使他整個過程情緒都特別好。(如表2)
3.5干預后期—反復期
這個階段,作品主題多數(shù)以保護和對戰(zhàn)為主。在研究的過程中與研究者的關系越來越親密,會自動要求研究者抱他,或者在研究者坐著的時候故意蹭到研究者的身上,同時邀請研究者參與他們幼兒園以及他們周末的活動。跟研究者講解箱庭的過程比做制作箱庭的時間會長一些。每次制作完箱庭都喜歡找人陪他玩躲貓貓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樂樂的注意力以及規(guī)則性都很強。(如表3)。
3.6結束箱庭
3.6.1作品主題:10只恐龍跑步比賽
3.6.2制作時間:50分鐘
3.6.3制作過程
進入箱庭室后樂樂和他的朋友站在玩具柜前看了很久,并把一些玩具拿在手上和他的朋友一起討論。然后他拿起恐龍悄悄的對他朋友說:“我要做恐龍世界?!辈涯迷谑稚系目铸埛诺缴诚洚斨?。而他的朋友一直在他旁邊數(shù)有多少個雪花片同時給了一些給樂樂,樂樂把雪花片放在沙箱當中,也邊指著雪花片一邊數(shù)數(shù)。然后突然說:“我有13個,”并提議用雪花片玩投擲游戲。投準的時候說:“耶,我打倒了一個?!?/p>
在樂樂的歡呼聲中他的朋友離開了箱庭室留下樂樂一個人。這時樂樂發(fā)現(xiàn)研究者在用筆記錄一些東西,樂樂好奇的問:“你在寫什么呀?”研究者告訴樂樂說:“是在記錄一些東西?!睒窐肪团艹鱿渫ナ胰フ宜呐笥蚜恕T诖髲d玩耍時再次發(fā)現(xiàn)水壺,把水壺裝滿水之后回到箱庭室,告訴研究者說他的作品做好了。
3.6.4分析
與初始箱庭對比,樂樂在整個過程中人都是處于一種比較放松與自由的狀態(tài)。與咨詢師和研究者有比較親密的互動與交談,并會用自己的一些聲響來獲得咨詢師和研究者的關注,接受咨詢師和研究者的擁抱。制作箱庭時,對于自己要拿的每個玩具提前就會想好,目標非常明確。在與朋友相處時,會與朋友商量要做的事情,合作意識開始逐漸增強。
4對比與分析
4.1箱庭作品中的變化
前期箱庭作品主題主要以對抗、斗爭為主,場景都是分成兩派對抗、對抗之后就會分出勝負,而且發(fā)生的時間都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箱庭作品內容則出現(xiàn)最多的是恐龍、蛇以及鱷魚,而這些動物自身都帶有攻擊性。中期的箱庭作品主題開始偏向生活。場景都是樂樂和朋友一起進行賽車比賽、一起去泡澡,且發(fā)生的時間都是在現(xiàn)在。作品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出現(xiàn)花草樹木、大面積的海域、賽車、建筑物。自我像偶爾出現(xiàn),都是以保護別人的形象出現(xiàn)的。干預后期箱庭作品主題主要是以保護為主,事情也都是發(fā)生在很久很久之前,自我像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變得越來越多。
4.2人際關系的變化
4.2.1.師生關系
對班級老師不信任,對課外老師有敵意和抵觸。初次見研究者和咨詢師時樂樂拿著沙箱里面的沙子往研究者和咨詢師的身上丟,眼神里面充滿著敵意。來箱庭室之后,樂樂與班上老師的關系有所改善,現(xiàn)在上課外輔導班對老師開始慢慢信任老師。同時會跟研究者分享他的秘密、接受研究者的擁抱。
4.2.2同伴關系
剛來箱庭室時,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比較強勢,不顧及同伴的感受,游戲中樂樂永遠扮演強者的角色,朋友是弱者且需要他的保護。結束箱庭時樂樂也是和他的朋友一起來到箱庭室,但這一次樂樂沒有了以前的強勢,他們在一起玩游戲和制作箱庭的時候都會有商量,樂樂也能聽取朋友的建議。
4.2.3對陌生人的態(tài)度
前期見到陌生人樂樂用語言挑釁別人,有時候還會拿東西去丟不認識的人。研究中期樂樂對陌生人的態(tài)度開始變得柔和,相反見到陌生人開始有些膽怯,會繞開陌生人走,拉著研究者的手躲在我的背后,或者是要求研究者必須陪在他的身邊待在房間里面。研究后期樂樂開始用自己的方式來引起陌生人的注意,會故意制造出一些響聲來讓別人關注到他。
4.3行為的變化
4.3.1攻擊性行為減少
一開始樂樂主要以眼神敵意、揚沙、敲打、罵人、拿東西砸、掀裙子這些行為來與研究者和李佳老師互動,研究過程中隨著時間這些行為在逐步消失或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交談、玩游戲、擁抱、分享。而對陌生人由一開始的挑釁與罵人到會禮貌的問候和渴望得到關注。
4.3.2合作行為增多
初始箱庭和研究前期觀察到樂樂在與同伴交往中合作意識比較弱,自我意識比較強烈。做事情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與同伴商量,游戲時獨自玩耍的時間比較長。但在研究后期樂樂不僅會帶著同伴一起玩游戲,在游戲過程中還會保護同伴的安全。在與其他同伴一起玩耍時,合作游戲開始增加,能夠傾聽其他人的想法。
4.4分析箱庭游戲的在引導中的作用
4.4.1 營造安全、受保護的空間
箱庭游戲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安全和自由表達情感的方式。這個限定的空間內,幼兒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父母和老師的約束。對于一些平常不允許的事情,在這里幼兒可以得到釋放,不用擔心受到批評和責罵。幼兒真正成為了游戲的主人,可以不用顧慮外界的因素,全身心投入到游戲當中。
4.4.2師幼關系母子一體性
在箱庭游戲當中,研究者像母親一樣包容幼兒,陪伴幼兒箱庭游戲的整個過程。研究者以包容、接納、關懷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這種良好的關系消除了幼兒的緊張感和焦慮。個案中的樂樂在一開始拒絕與研究者接觸,抵觸研究者,甚至出現(xiàn)一些打、錘、丟的動作。但在慢慢的游戲當中,漸漸改善了這種關系,開始把研究者當成自己的朋友,可以分享自己的秘密,邀請研究者參加他們幼兒園的親子活動。
4.4.3喚醒自我治愈的潛能
在箱庭游戲時,幼兒在一個自由和受保護的環(huán)境下進行游戲,這種感覺有利于幼兒的探索,幼兒在不斷創(chuàng)造、破壞、再創(chuàng)造、再破壞的過程中體驗自我控制桿,最終走向自我的整合。箱庭游戲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好的事情在這里得到宣泄。在研究過程中咨詢師和研究者對樂樂耐心的陪伴與細心的關懷讓他心中對老師不好的印象逐步瓦解,同時把當研究者的信任轉移到每個老師身上。
指導教師:李佳
本文為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性課題研究項目《箱庭游戲對3-6歲幼兒行為問題干預的實驗研究---以長沙市星沙地區(qū)為例》項目編號 DXYC201506;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優(yōu)秀青年課題《箱庭療法對高功能自閉癥幼兒主動溝通行為的干預研究》項目編號15B023。
(作者單位:長沙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