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也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鍛煉學生基本數學學習能力的主要學科之一。但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灌輸式課堂并不能真正的展現數學課程的存在價值,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以,為了改變這一現象,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可以從“問”入手,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中重新找到數學學習的動力,同時,也為學生健全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問題式的數學課堂,如何從“問”中入手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行論述,同時,也確保高效數學課堂獲得大幅度提高。
1、情境中“問”
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之一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課堂形象化,就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枯燥的數學概念,提高學生的數學課堂參與度。但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是單純的為了展示情境而創(chuàng)設的,教師要抓住時機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這樣一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二來也能幫助學生在思考問題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辨認平行四邊形”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也為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在教學時,我向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活情境,即: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邊形,比如:平行四邊形的樓梯、平行四邊形的地板、平行四邊形的大門柵欄、平行四邊形圖案的地毯等等。接著,在這樣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點?引導學生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思考問題,并在觀察生活中的這些圖案中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并在自主思考中掌握知識,提高效率。
2、操作中“問”
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深入貫徹落實下,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活動就成為了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活動之一。而在操作中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是提升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師也要找準時機來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使學生在操作中解決問題,在操作中掌握知識。
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時,我組織學生自主對一個“梯形”進行折一折、移一移的活動,并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折、移我們可以將梯形分成哪些圖形?組織學生邊操作邊進行思考,以幫助學生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理論基礎,即:被分割的圖形面積和原圖形的面積相等。之后,在引導學生思考:自主對自己分割的圖形求面積?引導學生自主對梯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自主推導,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識利用率,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基本數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3、探究中“問”
探究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之一,也是鍛煉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活動之一。但是,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很少有探究的機會,也不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在構建“問”的課堂中,在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要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獨立探究,這不僅能夠為學生探究意識的形成做出貢獻,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確保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實現。
例如:在教學“三位數的加、減法”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也為了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的一個問題:媽媽有1000元,今天買羽絨服花了289元,給奶奶買按摩椅花了598元,給小明買運動服花了175元,爸爸又給了媽媽560元,請問,媽媽手里現在有多少錢?這是一個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問題,學生很容易理解題干中所表達的意思,這對學生進行探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先引導學生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探究,并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和答案。接著,在引導學生思考:除了自己現在已經解答的方法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解答方法來解決該問題。這樣的一個問題的提出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靈活應用能力,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對學生健全的發(fā)展也有著密切的聯系。當然,在這樣的一題多解的問題探究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也會得到大幅度提高,綜合能力也會逐漸提高,繼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4、對比著“問”
小學數學相對概念并不多,但是也有一些細節(jié)知識比較容易混淆,對于以形象認知為主的小學生我們不能讓他們去死記硬背,我們可以設置典型例題讓他們通過對比性問題,用直觀的方式讓同學們體會一下如何辨別知識細節(jié)。
比如,許多學習對比例和分數的概念容易混淆。我們就可以通過下題來啟發(fā)他們進行對比認知:①一袋米有10斤,吃了1/2還剩多少?②一袋米有10斤,吃了1/2斤還剩多少?這兩個問題相似度極高,許多同學就以為解決方法一樣。其實不然,題①中的1/2后面沒有帶單位是比例問題,而題②的1/2后面帶了具體單位是吃掉的具體斤數。同學們經過對比掌握了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我們還可以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進行形象對比下列問題: 一堆水果,蘋果數量是芒果的8/7,那么蘋果數量是水果總量的幾分之幾?……這類比較繞的問題,我們就要敢于挑戰(zhàn),通過典型的問題對比,讓同學們進行形象掌握,才不至于在將來遇到問題時束手無策。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數學教師要重視“問”,要通過多種問題的提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而且,也有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進而,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樹立起正確的數學學習態(tài)度。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