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作為元代著名南宗山水畫派的代表人物,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折帶皴,其繪畫風格師法董巨,作品個性鮮明筆墨奇峭簡拔,畫面簡淡,境界曠遠,格調(diào)前所未有,對后世影響深遠。本文從倪瓚的生平開始簡單的介紹了倪瓚的繪畫歷程,從倪瓚的繪畫文脈傳承再到倪瓚繪畫的用筆、意境以及倪瓚繪畫風格對后世繪畫所產(chǎn)生的影響。倪瓚作為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他溫順怪譎,被奉為名流卻無意功名。他的畫無論如何私己卻吸引著大批的公眾。他那特有的繪畫風格的形成并不完全取決于其人生的態(tài)度、個性的怪癖和審美趣味,還包括他生平的經(jīng)歷有關。作為我國文人畫史上的巨子,清代的文人畫家更是把它奉為難以企及的楷模,影響所至,在明末清初的江南人家甚而以有倪畫作為鑒別門風清濁的標志,可見倪瓚繪畫的影響深遠。
一、倪瓚山水畫之文脈傳承
你攢的繪畫在學習董巨的基礎上自成一派,筆法簡疏情調(diào)幽寂是他的風格特色。倪瓚早些年因為加入全真教享有特權,收集了大量的字畫名帖,因尊崇董源的繪畫思想,細心鉆研追求其中的情調(diào)幽寂。從倪瓚的許多作品中也可看出受董源影響深遠,倪瓚師從董源,但卻不拘泥于董源。倪瓚學諸家之所長,不拘泥于一家之長,刻苦鉆研學習荊、關繪畫特色,深受影響。倪瓚不拘泥一家之長,倪瓚還是北宋奇?zhèn)ス之惖乃囆g家兼鑒賞家米芾的崇拜者,還學習宋代米氏父子的米家云山,米氏父子的 “不取工細,意似便已”,給倪瓚的啟發(fā)諸多,也具有米氏般的兩種秉性:潔癖與寬厚。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相互影響甚密。所以倪瓚創(chuàng)作風格中所表現(xiàn)出的高逸瀟灑、情調(diào)幽寂并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對傳統(tǒng)特點的推陳出新。倪瓚的繪畫方式和吳鎮(zhèn)“墨戲”之說實質(zhì)是一樣的,兩人同知同道,書畫之后可以會心一笑了。
二、倪瓚山水畫用筆
對于倪瓚繪畫的用筆,多為干筆淡墨,以干淡筆墨層層交織,多皴擦基本沒有渲染,更加疏簡、簡淡、單純,吳其貞曾對倪瓚的作品做出高度評價在《虞山林壑圖軸》中,倪瓚的繪畫手法異常細膩,多用皴法表現(xiàn),松石渾然天成,表現(xiàn)出倪瓚繪畫手法的高超。
望云山石渾厚,得其自然之妙?!狈从沉怂砟昀L畫的自然渾穆的面貌。倪瓚學習前人筆法,創(chuàng)造折帶皴,原因也是多樣的,他是元季末世的另類文人,儒家的積極入世的“道”在他心中停留,使他成為一個淳雅質(zhì)樸的人,竭力避免喧囂紛擾的俗物,一次次的悟道、修禪,喜歡幽靜獨處,但又擔心孤寂沒人打破而毀于枯寂……第二是學習、吸取書法用筆的特點,師法二王,深受二王影響,用筆多講究轉折頓挫,他山水畫特點深受二王筆法影響;第三是受描寫環(huán)境所影響。在描繪太湖的景色時幾處簡單的皴擦點染就把太湖中的清幽深遠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畫中茅亭中絕無人跡,不受塵世污染,不過倪瓚的畫中,樹石仍然很寫實,更加注重繪畫意境的傳達,對于自己的繪畫風格更加自由的揮灑。
三、倪瓚山水畫意境
“平淡之中孕育了境界,中國畫中的山水畫就是如此,自由的筆墨揮灑交織而成?!毙蕾p倪瓚的畫,可以得到的是一種幽靜、豁達,他更多是的表達一種平淡與幽靜,平復我們激動易怒的心境,更加深刻的理解生活的意義,趕走我們生活的壓抑和煩悶,是一種徹底的隱逸尋求的是一種恬淡的生活,會明確自己的人生觀念,倪瓚的人生即使如此,對于生活的理解,對于自然的靜悟和對自身的思考。既清靜無塵,又冷寂幽淡,似隔煙籠霧,這當然是畫家心目中未受世俗塵垢污染的環(huán)境,形成了獨特的“一河兩岸”的構圖,畫面空寂蕭散,透露出了淡淡的憂傷。倪瓚所變現(xiàn)出來的是時代的表達,是對于元代文人的郁悶凄苦的深刻理解,他從中表達了文人繪畫特點所要表達的高雅和自身的“逸氣”,倪瓚山水畫中多“計白以當黑”,畫面大面積留白是倪瓚山水畫的繪畫的明顯特點,留給的人們對于畫面的無限遐想,是一種思想的感悟和碰撞,在畫面中的統(tǒng)一所要體現(xiàn)自己對于思想的感悟。
四、倪瓚山水畫的影響
倪瓚開創(chuàng)了新的畫風,其“化方為圓、蕭散簡遠”差生巨大的影響,沈周師法董巨,鉆研倪瓚的繪畫風格,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發(fā),如《仿倪山水圖》等,董其昌曾對倪瓚做出高度的評價贊揚倪瓚的山水畫具有無法企及的高度“一人而已”。董其昌也大力推崇倪瓚,提倡學習倪派繪畫創(chuàng)作風格,使得倪派簡淡畫風尤為盛行。倪瓚的繪畫中包含著儒學、道教、禪宗的思想柔和,不僅僅是一種思想的表達,這與他早期經(jīng)歷有關,從一開始的道家思想接觸禪宗是他心路的歷程,是對于理想的追求和感悟。
元代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但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更新?lián)Q代的國家,既然不能改變什么,一部分的前朝士大夫選擇了寄情山水,對明清山水產(chǎn)生巨大影響,明清山水是一個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時代,外族侵略、階級統(tǒng)治,許多士大夫選擇了反抗、歸隱。石濤給于倪瓚高度的評價,認為倪瓚之后難有企及之人,在中國山水畫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的一筆,作為“胸中逸氣”的杰出代表,倪瓚所展現(xiàn)的是對于人生的感悟、對于情感的表達和對整個繪畫的理解,做到了深刻的解剖,再結合對直接與此相關的“不求形似”來看,這在中國繪畫的發(fā)展上是劃時代的重大意義的。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