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中華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是一個豐富的寶藏,它們是中華民族中活的知識源泉,就儒學的具體內(nèi)容和價值取向來看,儒家學者所探討的核心問題,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關于如何修身,二是關于如何安人,三是關于如何行事。而孔子,作為儒家的先驅,他的管理哲學,是以修己安人為其本質特征和價值取向的,本文將從孔子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孔子管理哲學的研究對象;孔子管理哲學的主要方法三個方面來闡述孔子的哲學管理思想。
一、孔子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
(一)以人為中心
孔子認為,在社會中,人是所有組織中最基礎的單位,任何事情都離不開人的存在,只有一個人有了好的人性觀,他才有可能接近于“仁”的境界。孔子對于人性的經(jīng)典論述是“性相近,習相遠”。他認為人初生時的本性并沒有本質的差別,就像一張白紙。但是由于人的后天的成長過程中的不同經(jīng)歷,人性之間的差距才拉開了??鬃訌娬{的是人的成長過程和環(huán)境要素影響了人性的發(fā)展,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人,焉得知”其中蘊含的道理就是交往和環(huán)境對個人成長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孔子一生之中都在談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他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可見孔子對人的發(fā)展的正確認識,并且身體力行、忠戒后人。
(二)以禮為信仰
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所謂克己復禮,就是要求人們自覺地約束自己,在既定的位置上以禮的標準要求自己??鬃铀^的“禮”,不僅僅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師生等應該秉承的禮儀,而是君子應該通過“仁”來辨別是非之后,而對一切事物所采用的一種不折不扣、不受外界影響亦不受內(nèi)心迷惑的一種心智和處理事物的態(tài)度。這是一種秩序,只有有了規(guī)則秩序,人才有敬畏之心,社會才能穩(wěn)定運轉。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復周禮,這是他堅持了一生的信仰和夢想,而在現(xiàn)代這樣一個復雜喧燥的社會里,有多少人心中還存在著自己的信仰?在這樣一個信仰缺失的時代里,我們需要孔子這一哲學思想,這一態(tài)度來鞭策自己!
二、孔子管理哲學的研究對象
(一)格物致知-外物
孔子認為,管理的對象包括了天地宇宙萬物,人作為社會的主體,擁有對一切可用資源的合理使用權,天地間大地有植物,飛禽走獸,生物鏈制度嚴明,方才能讓世界有效的運轉。而人作為生物鏈的頂端,自然對萬物有管理的權限,這在根本上也是一種禮,一種遵循自然法則的禮。
(二)正心誠意修身-自己
人既是管理的主體,又是管理的客體。而人的管理可分為修身的自我管理和安人的社會管理兩大種類。修身的自我管理,包括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其內(nèi)容則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個方面,這是實現(xiàn)修己安人、內(nèi)圣外王價值取向的首要前提和必備工夫,它貫穿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
(三)齊家治國平天下-外人
安人的社會管理,是立足于自我修身管理的基礎上,它的內(nèi)容包括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管理,就是家庭管理,它是以規(guī)正家人的行為規(guī)范、實現(xiàn)家庭的社會功能為特點的。齊家管理不僅是安人管理的首要內(nèi)容,而且在安人管理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環(huán)節(jié)。治國管理包括政治管理、經(jīng)濟管理、軍事管理、文化管理等各方面,孔子認為,平天下管理,是在修、齊、治之后而應有的更高層次的管理,正如孔子所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三、孔子管理哲學的主要方法
(一)中庸活人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等等,這些都是孔子關于中庸的思想。他認為,管理的方法要“守經(jīng)達變”,不變的是經(jīng),經(jīng)是管理的目的和法則,變化的是權,權即是管理方法的具體操作運用,在做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因時因地而在不失原則的情況下采取合適合理的方法處理問題,這樣才能達到“活人”的境界。儒D7Mod9W7hKuBpxFy3AUQ9g==家管理方法的思想,是關于管理方法的常道與變通的原理法則,這就是傳統(tǒng)的“中庸之道”,又可稱之為“經(jīng)權理論”,這在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者的眼中可謂是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寶貴財富。
(二)內(nèi)求省己
子曰:“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在為人處世和教授弟子的過程中總是向內(nèi)求,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笨鬃痈嬖V我們,當我們對某件事情不滿意時不要一味地責怪別人或者埋怨客觀事物,我們應該從主觀上找自己的不足,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勇于承擔自己的錯誤,積極改正和完善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我們應該看向遠方,目光長遠,在生活中讓自己不斷地成長,更加的優(yōu)秀和完美。
(三)胸懷境界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孔子指出,能夠以忠恕之道去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就是愛人的仁德。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這句話是說過分與異端的人相爭斗對自己也是有害的,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正體現(xiàn)了儒家的寬容心。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事是我們掌控不了的,形形色色的人也會讓你大跌眼鏡,孔子的管理哲學思想告訴我們,在與一些奇葩或者小人相處時,我們可以從小人那里學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然后遠離他們,更好的去與君子相處。
(四)堅持原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是一個堅持的人,也是一個有原則的人,而這兩者都具有的人可能還真沒有多少,不管是政府工作人員還是企業(yè)單位又或者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在路途中很容易迷失自我。所以,孔子的管理哲學思想忠告我們,行事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堅持原則,且這與孔子的中庸思想并不矛盾,主要看你如何去分析場景和合理把握。
四、結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諸子百家時代尤是思想自由奔放的時期,“人希賢”,“賢希圣”,“圣希天”,孔子是圣人尚且尊重天道,他的天道可能就是“禮”“仁”,而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生活在世上又怎能不去敬畏一些東西呢?做一個正 直的人、真誠的人、仁愛的人,這便是孔子管理哲學的思想想讓我們到達的一個境界吧。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