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學校是個大花園,里邊有“百歲老人”銀杏樹,有“強壯小伙”梧桐樹,有“香水公主”桂花樹,但很少有人會留意墻角的一排“小矮個兒”——冬青樹。冬青樹,又名紫花冬青樹,紅冬青,夏季開花。
以前,我從未覺得冬青有什么迷人之處,它最大的特點無非是四季常青罷了。在一次校內景點拍攝活動中,我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冬青樹的葉子顏色并不相同,這兒一叢是紫葉子,那兒一叢卻是綠葉子。我還發(fā)現(xiàn),越往上的葉子越是青紫色的,越往下的就越呈青綠色。輕輕地摘下一片,“哇!”我不由得驚嘆道,原來,在葉子邊緣上長滿細細的小刺,雖說是刺,其實一點兒也不扎手,倒覺得像是在撓我癢癢似的,也許是刺上長有絨毛的緣故。再看看葉子中間部分,摸上去并不光滑,定睛一看,上面有許多突出來的小圓點,像一只只小蝸牛在上面爬呢!
俯下身尋找冬青樹的主干,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主干沒有銀杏樹那么高大,也沒有梧桐樹那么粗壯,更沒有桂花樹那么婀娜,它短短的,細細的,上面斑斑點點,看上去很不起眼。但上邊的枝丫因為被葉子遮得時隱時現(xiàn),倒是多了幾分情趣。你瞧,這一株半道分岔的枝丫看上去像是小兔子豎起的耳朵,那一株枝丫重疊的地方鼓起兩個“小包”,似乎是青蛙圓瞪的雙眼……如此一來,只要稍加想象,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動物便在樹叢底下誕生了。我和伙伴們常常趴在那兒,為冬青樹的枝干“像什么”爭論不休。
看來,世界上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事物,其實也有它自己的“獨一無二”,需要我們留心觀察。
校園憶,最憶是冬青。層層傘面紫綠飾,矮矮主干趣味濃。早晚復相逢。
【徐老師的話】
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把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此類文章重在突出景物的特征,寫出此景與他景的不同。
為了抓住校園冬青樹的特征,小作者進行了長時間、全面、深入地觀察,既觀察了冬青樹的整體——“小矮個兒”,又觀察了它的局部——“葉子”“主干”“枝丫”;既留意到了葉子表面的色彩差異,又關注了葉片上長滿絨毛小刺的奇異之處;既如實地描繪了主干的“不起眼”,又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聯(lián)想,展現(xiàn)了枝丫的“富有情趣”。如此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寫,使冬青樹的特點鮮明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在整個描寫過程中,小作者不斷地將冬青與銀杏、梧桐、桂樹等進行比較,不斷地借助奇特的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加以描摹,語調輕盈舒緩,給人親切可愛之感。
在文章的結尾,小作者別出心裁地將本單元白居易的詞《憶江南》加以改編,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本篇寫景文章情景有機地融為一體,可以說是“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