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讀書嗎?還是更喜歡看電影呢?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好書”和“好電影”往往有著同一種靈魂,那就是“好故事”。構思并講述一個好故事需要特別的技巧,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可以有意識地練習,試著將故事講得更加引人入勝。
這期,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幾部兒童文學作品,都曾經(jīng)被改編成電影,并深受觀眾的歡迎。大家可以看一看,在同一題材下,用文字講述的技巧與用鏡頭、聲音講述的技巧,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以及在改編的過程中,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了哪些或大或小的變化。
《丁丁歷險記》
作者:[比利時]埃爾熱
譯者:王炳東
《丁丁歷險記》是由比利時著名漫畫大師埃爾熱傾盡畢生心血,精心創(chuàng)作的系列連環(huán)畫作品。書中講述了一個名叫丁丁的年輕記者和他忠實的搭檔——小狗“白雪”,以及他的伙伴們——阿道克船長、向日葵教授、警探杜邦和杜龐兄弟,一起周游世界各地,懲惡揚善,歷險探奇的精彩故事。
這部書自問世以來,已經(jīng)陪伴全世界的讀者走過了八十多年的閱讀歷程,一直因其不朽的藝術魅力而備受全世界人們的喜愛。它在全球被翻譯成七十多種文字,影響了幾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少年兒童,陪伴他們認識世界,共同成長。
丁丁不僅僅是一個向讀者展示奇觀的導游,他更是一個有勇氣、有智慧,重視友情、熱愛正義的活生生的人物。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漸漸學會了以平等開放的心態(tài)來描繪其他文明,并將自由、和平等精神作為不變的主題。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丁丁歷險記》才擁有了更久遠、更迷人的生命力。
《丁丁歷險記》曾被改編為電影,譯名《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上映時間為2011年,導演是著名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小熊帕丁頓系列》
作者:[英]邁克爾·邦德/文
[英]佩姬·佛特南/繪
譯者:謝芳群
“一只熊?在帕丁頓火車站?”也許你會和布朗夫人一樣,說“這是不可能的”,但在童話的世界中,什么都可能發(fā)生。這只小熊不但從遙遠的地方來到了英國,還遇到了好心的布朗一家,并且得到了一個與火車站相同的名字??上?,這個名字他從來拼不對。
這個小家伙永遠迷糊又樂觀,每天都在闖禍,卻讓人無法對他生氣。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一系列故事,你恐怕想也想不到……
在全球讀者的眼中,小熊帕丁頓既是“冒險”的代名詞,“快樂”的同義語,也是“純真童年”的最好代表,“幽默達觀”的具體化身。他的故事讓美好的情感在孩子心里滲透,溫暖和照亮了世界一代又一代小讀者的心靈?!缎⌒芘炼☆D系列》的藝術魅力跨越時間、語言和國界,已被譯成四十多種文字在各國出版。凡是讀過這些故事的讀者,都會被小熊帕丁頓妙趣橫生的經(jīng)歷迷倒,小熊帕丁頓也由此成為最深入人心的兒童文學形象之一。
《小熊帕丁頓系列》曾被改編為電影,譯名《帕丁頓熊》,上映時間為2014年,導演是保羅·金。
《彼得·潘》
作者:[英]詹姆斯·巴里/文
[澳]羅伯特·英潘/繪
譯者:楊靜遠
彼得·潘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男孩。有一天,他來到了女孩溫迪的窗外,請她到永無島去,幫助自己做一次春季大掃除。那是一個有著仙子、美人魚與海盜的童話世界,孩子們在那里經(jīng)歷了奇妙的探險。故事真像是沐浴在星光下的海島——在詩意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以充滿靈性的思維,營造出亦真亦幻的境界。
國際安徒生獎插畫獎得主、澳大利亞著名插畫家羅伯特·英潘繪制的插圖,為這個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故事又增添了新的生命與活力。著名翻譯家楊靜遠女士,則為中國讀者奉獻了最好的譯文,讓我們可以細致地品讀每一處細節(jié),感受每一點詩情畫意。
這個充滿想象與冒險的世界經(jīng)典童話,前身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劇本。一百多年來的每個圣誕節(jié),這部劇本都會在英國倫敦公演。彼得·潘這個永不長大的男孩,已經(jīng)成為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的童話形象。他象征著永恒的童年和永不枯竭的探險精神,為一代代讀者帶來童心的愉悅與探求的啟迪。
《彼得·潘》曾被改編為電影,譯名《小飛俠彼得·潘》,上映時間為2003年,導演是P. J. 霍根。
《秘密花園》
作者:[美]弗朗西斯·伯內(nèi)特
譯者:黃健人
任性而孤僻的富家女孩瑪麗,因為一場突來的瘟疫變成了孤兒,被送往英國的親戚家中收養(yǎng)。這座古老的莊園美麗而神秘,里邊有一個高墻深鎖的大花園,十年間,從來沒有人進去過。瑪麗被這個秘密深深吸引,想方設法闖入了這座久已荒蕪禁閉的花園。莊園還生活著一個坐輪椅的男孩,所有人都認為這個男孩會殘疾一生。但對于瑪麗來說,事情也許并不一樣。秘密花園真是陰森不祥的嗎?還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天堂?
美國女作家弗朗西斯·伯內(nèi)特一生中共創(chuàng)作了四十多部小說和劇本。她的作品構思奇巧,想象豐富,適合各種年齡的讀者,但最受歡迎的還是她在兒童文學方面的創(chuàng)作?!睹孛芑▓@》是她的代表作品,擁有眾多的女性崇拜者,是讓女孩子們童年時廢寢忘食的枕邊書。當然,這并不是說男孩子就不可以讀它。事實上,因為“秘密花園”這個短語有著非常明顯的象征意味,它索性變成了一個固定用語,人們以它來比喻童年。
《秘密花園》曾被改編為電影,譯名同為《秘密花園》,上映時間為1993年,導演是阿格涅絲卡·霍蘭。
《綠野仙蹤》
作者:[美]弗蘭克·鮑姆/文
[澳]羅伯特·英潘/繪
譯者:馬愛農(nóng)
《綠野仙蹤》又名《奧茲國歷險記》。它一直擁有“美國最佳童話故事”之稱。全書講述了一場關于愛、勇氣與夢想的奇妙冒險,出版至今,始終被奉為世界童話中的經(jīng)典。
翻開書頁,讀者將與多蘿西、稻草人、鐵皮人和獅子一起,光臨魔法之地奧茲國,踏上尋找魔法師之旅,在不可思議的旅程中與自己對話,與靈魂攀談,并在可貴的友誼和真情的環(huán)繞下不斷感悟那份不畏艱辛追逐美夢的執(zhí)著。
故事的開始就具有鮮明的美國特色——生活在大草原上的小女孩多蘿西,和她的小狗一起,被龍卷風刮上了天,而他們落地的地方,就是神奇的奧茲國。稻草人、鐵皮人、獅子……包括多蘿西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都有自己要尋找的東西。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與其說是奧茲國的魔法師,不如說是一路上的冒險與成長。它就像是兒童版的公路小說,卻有著更多的熱情與勇氣。
《綠野仙蹤》曾被改編為電影,譯名同為《綠野仙蹤》,上映時間為1939年,并有IMAX版本于2013年重新上映,導演是維克多·弗萊明。
《綠山墻的安妮》
作者:[加拿大]
露西·蒙哥馬利
譯者:馬愛農(nóng)
綠山墻農(nóng)舍的卡思伯特兄妹決定領養(yǎng)一個男孩,幫著做田里的農(nóng)活。令人大吃一驚的是,孤兒院送來了一個愛幻想、喋喋不休的紅發(fā)女孩。這個女孩就是安妮。
安妮出生不久即父母雙亡,成了孤兒。好心的鄰居把她養(yǎng)到六歲之后,她又到另一戶人家看孩子,后來被送到了孤兒院。十一歲的時候,她來到了綠山墻農(nóng)舍,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進這個閉塞的地方。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安妮天性活潑樂觀,想象力極為豐富。她的天真和幻想使她鬧了不少笑話,但她的善良和直率也為她贏得了友誼和真摯的愛。她聰明而勤奮,憑著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學,但為了照顧收養(yǎng)她的瑪莉拉·卡思伯特,她又放棄了學業(yè)。
在這個孤兒長大成人的故事中,極少有陰影與傷痛,悲情與自憐,反而充滿了陽光與生機,童心與夢幻。作者以樸實的筆法講述了一個明快美好的故事,每一個讀到它的人都無法不被打動。
《綠山墻的安妮》曾被改編為電影,譯名《清秀佳人》,上映時間為1985年,導演是凱文·羅德里克·沙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