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18日,我在北京西四書店買了一本《愛的教育》。這一年,我正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習兒童文學。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名著和經典,被列在兒童文學必讀目錄里。書的副標題叫“一個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這個小學生叫安利柯。這些日記里的文字自然不會是安利柯寫的,而是亞米契斯的假借。亞米契斯用安利柯的角度和語氣寫著每一天所遇到的故事,以及他在這些故事里受到的感動和教育。從一個學年的開始到一個學年的結束,在這些得到的感動和教育里,安利柯成長了起來。亞米契斯是想讓所有的安利柯們都能夠感動地讀著,然后懂得愛,懷著善良的心成長。亞米契斯如愿以償了。安利柯的日記跨越了意大利的邊界,跨越了整個歐洲,幾乎直達了全世界任何有文字和感情的地方,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名著和經典。
書里是一個個溫馨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沒有離奇的幻想,只有平平常常的生活,平平常常真真實實的細節(jié)。它在流行著想象、流行著童話、故事總能飛翔起來的那個年代的兒童文學傳統(tǒng)中,是一個多么突出的例外。亞米契斯心平氣和地寫著這個例外,他一定意識到了,讀著想象的、有趣的、飛翔起來的故事的孩子們,每一天的日子還是要在平常和真實中度過。他們不會總是高高興興地當聽故事的人,他們自己也要做一個人,他們會在與人的相處中,寫出自己一生的故事,寫出這個世界的故事,或是溫馨如詩美好如歌,或是爾虞我詐血腥侵吞……什么是這其中的潤滑,這其中的協調,這其中的開始,這其中的終了?就是相互的愛呀!處處該有的愛,如果處處、時時、事事、人人有愛,這個世界還會不美好?
從最初地讀著《愛的教育》到現在仍舊會去讀著,已經有十六年時間。美好的心情是照舊的。我還以美好的心情向我的學生們介紹,請他們也讀一讀這本書。我是兒童文學教授,我認為這百分之百應該是一本必讀書。在上海,有一個民間性的協會,他們只做一件事,就是不斷地向一屆一屆的小學生和中學生介紹《愛的教育》,請他們去閱讀,希望他們在閱讀中受到感動受到教育健康成長。因為介紹一本書而組織一個協會的例子應該不會很多吧,可是有一個《愛的教育》協會,這是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