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朗讀者》這檔節(jié)目熱播。我這個小小的文學愛好者,肯定不會錯過這等盛事。我喜歡董卿阿姨充滿感情和書卷氣的主持,喜歡每一個嘉賓在朗讀前個人成長故事的分享,喜歡他們發(fā)自內心的朗讀,盡管有些朗讀者的普通話并不是那么標準,但那濃厚的鄉(xiāng)音有時候也別有韻味。
當我看著他們朗讀的時候,自己也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嘉賓們讀。我是如此的喜歡《朗讀者》,但總覺得它離我還是比較遙遠。我沒想到的是,我們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陳老師竟然在班會課宣布:“我們四(2)班是書香班級,全班同學都很喜歡看《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我想咱們心動不如行動,就舉行個班級版的《朗讀者》吧。大家分頭準備朗讀材料,并說說讀這篇選文的原因?!蔽沂钦Z文課代表,當仁不讓地成為班級第一位朗讀者。
那天晚上,我挑了很久,最后選擇讀陳運松的《媽媽喜歡吃魚頭》。之所以選擇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深有感觸。我們家里就數媽媽和我愛吃各式各樣的魚,清蒸的、紅燒的、油煎的、蔥油的……但是,慢慢長大的我發(fā)現一個規(guī)律,媽媽真的很像《媽媽喜歡吃魚頭》描寫的那位妻子一樣,但凡吃魚,她總是麻利地把魚肚皮上的肉夾給我,還仔細地除掉了魚肚皮上的肥肉,另外還從魚的背脊上極其細心地挑出無骨的一小條肉,放進我的碗里,自己卻慢慢地吃起了魚頭,有時她連魚頭上的那點巴掌肉也給我吃?,F在細細想來,媽媽其實沒吃什么魚肉啊!
當我站到講臺上,開始闡述選擇這篇文章的理由時,我的眼前就浮現出了這些溫馨的場景,不知不覺感動得眼眶微微濕潤了。是啊,媽媽是外婆最小的孩子,在成為“母親”之前,也是很受外婆外公寵愛的。然而,在我面前,她是一個很愛我的媽媽?,F在的經濟條件其實并不像《媽媽喜歡吃魚頭》里面說的那樣,但無論什么時候,天下的每個媽媽都有一樣的心思,愿意把最好的那份“愛”給自己的孩子。
媽媽的愛只能用心去體會:在我進家門時,媽媽遞過來的一杯開水;在我上學時,媽媽往書包里塞進的一個水果;在我做作業(yè)時,媽媽送來熱好的牛奶;在我生病或受傷時,媽媽給我的一個溫暖擁抱……這些或許我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這就是最最樸素的愛啊!
是《朗讀者》這檔節(jié)目激發(fā)我去思考每一篇文章其實寫的就是我們生活的點滴,是《朗讀者》讓我去發(fā)現生活中已經存在的美好和真情,當我搶在媽媽前面把魚肉放在媽媽碗里時,我感受到了媽媽的欣慰。
《朗讀者》,我想對你說,你讓我學會感恩,我愿意做你的“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