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審題老師:童承基(特級教師)
特邀點評老師:施燕紅(特級教師,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審題要點分析】
*三個命題,自由選擇,不過,請注意:不管你寫哪個題目,請一定扣住本單元的主題詞——“大自然”。因為你閱讀了本單元的課文,“領(lǐng)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那當然要努力把閱讀的“吸收”轉(zhuǎn)化為自己習作的“表達”了。
*第一題是想象作文,而且表達角度是第一人稱。注意提示:1.思路開闊一點,不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植物、動物(這是許多同學的第一選擇),還可以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比如,當一回風爺爺,扮一下春姑娘,不也挺有新意的么?2.寫出層次、豐富內(nèi)容,不僅可以寫主角“怎樣生活和變化”,也可以寫“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還可以融進“感受”。
*第二題的關(guān)鍵詞是“聲音”,主要的感受途徑當然是用耳朵“傾聽”;不過,寫作時還有兩點對文章的優(yōu)劣至關(guān)重要:一是能不能用恰當?shù)摹皵M聲詞”記錄,用得好,增色不少,像課文《山雨》中的“沙啦啦,沙啦啦”“丁—冬—丁—冬”,給我們帶來了惟妙惟肖的聽覺享受;二是一定要展開豐富想象,你現(xiàn)在不是錄音機,而是寫作文,所以除了“聲音”,更應(yīng)有“思想”,也就是命題中提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第三題并不能以一般的、以往寫熟了的記事文章來要求,命題只限定了時間——“暑假”,但內(nèi)容上、表達上,你得時時想到自己已經(jīng)是六年級的畢業(yè)生,要求應(yīng)該高一點了。所以建議你:1.盡量運用這單元課文中學到的對大自然的描寫方法,哪怕詞語、句子、段式都好,只有學以致用,才是有效學習;2.一定要按命題要求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只有把自己融入文中,才是心聲的表達。
例文一
第一次野炊
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校 傅鵬予
暑假的一天,我們家召開了家庭會議,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家庭成員們終于投票決定要去野炊了!為了這件事,我興奮得整整一個晚上睡不著覺。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立即來到爸爸床邊大聲喊道,“起床了!要去野炊了!”爸爸卻不理我,裝睡還故意大聲打鼾。我將計就計,跳到床上趴到爸爸身上,搖晃著他的頭大聲喊:“要野炊了!還不趕快起床?”爸爸這才慢悠悠地睜開眼睛。
看到爸爸睜眼了,我“軍心大振”,拿了一個登山包,就開始整理野炊的東西了:鍋碗瓢盆、油鹽醬醋,還有雞蛋、火腿腸,還有一個野餐墊……“嗯,該帶的都帶好了!”我自言自語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我們動身前去啦!于是,我急忙拉著爸爸換好衣服,驅(qū)車前往野炊地點!
經(jīng)過三十幾分鐘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野炊目的地——石梁坎底。我歡快地跳下車,來到了一個鋪滿石頭的河岸上。首先是安灶。可我把鍋拿出來,乍一看,沒地方放呀。對了,可以用石頭堆一個灶起來。我迅速行動起來,四處尋找合適的石頭,好不容易堆出來一個石頭灶,把鍋往上面一架,挺完美的。我心里樂滋滋的。
接下來的任務(wù)更加艱巨,我和爸爸開始到處尋找可以燒的各種柴火。但是河岸上柴火不多,我們找了老半天,也才找到一小堆??墒腔仡^一看,媽媽卻在小溪邊玩起了自拍,真是氣死我也,這還有沒有一點團隊意識呀?正想到這里,突然“哐當”一聲——我辛辛苦苦堆起來的灶竟然倒塌了。哎,沒辦法,只有重新再堆一個灶了。我繼續(xù)去撿柴火,爸爸則用心地在堆他自稱是“最堅固的灶”。“堆好了!”聽到爸爸的叫喊,我把撿來的柴火一股腦兒地扔到了石頭灶里。爸爸拿出打火機開始點火,可是打火機卻怎么都點不著,我都急壞了。好不容易,打火機躥出小火苗引燃了柴火。我激動萬分,高興得又蹦又跳。
這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肚子已經(jīng)開始“咕咕”叫了。爸爸笑著說,“別急別急,馬上就好!”說著,拿出切好的青菜放入鍋中開始翻炒?!拔襾頍桑 蔽壹鼻械卣埱?。爸爸只好把鍋鏟交給了我,“耶!今天我掌勺!”我“熟練”地燒好了青菜。一股焦味撲鼻而來,看來熟過了頭。就著燒焦的青菜,我們吃著盒飯,但心里還是很開心,畢竟這是我第一次野炊,并且品嘗的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呢!
【施老師的話】
小作者抓住自己的心理感受進行描述,把一次全家的野炊活動寫得妙趣橫生,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到達野炊地點,小作者先寫了安灶臺時“喜—憂—樂”的心理變化過程;接下來,一氣呵成交代了找柴火、重新堆灶、點火、燒菜、進餐的野炊進程,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 “著急—生氣—喪氣—振作—急壞—激動高興—急切—遺憾—開心”的心理活動變化。同時小作者還善于抓住“將計就計喊爸爸起床”“媽媽玩自拍”等幽默細節(jié)以及“軍心大振”“最堅固的灶”等風趣語言來增加習作的生動性,吸引著讀者往下閱讀。結(jié)尾句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最香甜”的道理。
需要提醒的是小作者還需注意突出重點,增加細節(jié)描寫,如把炒青菜過程中自己的動作、心情變化以及家人的態(tài)度、評價語言等進行補充細寫,這樣習作就詳略得當、主次分明了。
例文二
知了,知了,哪里跑……
浙江省衢州市新華小學 丁子墨
“知了——知了——”
知了一開嗓,夏天就來了,我們的快樂也來了!
云霞一涂紅天邊,外婆的橘林就熱鬧起來了!我和弟弟帶上綁有粘球的長竹竿,來到這里。我們瞪大眼睛,在橘林里穿梭,像探照燈一般搜索著目標,生怕遺漏了一只“獵物”。
忽然,弟弟激動起來!可他立馬又抑制住自己的興奮,湊在我耳邊悄悄地說:“哥哥,哥哥!那棵樹上有一只知了!”順著弟弟手指的方向看去,我果然發(fā)現(xiàn)了目標——它正一動不動地趴著。
我心中一陣狂喜,深呼吸一口氣,躡手躡腳地上前,小心翼翼地把竹竿伸過去。近了——近了……馬上要大功告成了!誰知,知了竟拍拍翅膀飛走了!
我疑惑不解:難道它有預(yù)感?難道有人給它通風報信?
外婆走過來,笑著說:“你動作這么慢,早被它發(fā)現(xiàn)了,要瞅準時機,速戰(zhàn)速決!”我茅塞頓開,信心滿滿地開始尋找下一個“獵物”。
沒走兩步,我猛地拉住了弟弟,指向前面的一棵樹。弟弟直勾勾地盯著我指的方向,驚喜地叫了起來:“知了!”我放慢腳步,把竹竿悄悄地伸過去。在離它不遠的地方,我屏住呼吸,把竹竿頭上的粘球?qū)仕?,然后手一發(fā)力,猛地戳住它。我得意地大叫:“知了、知了,哪里跑!”弟弟也開心地大喊道:“耶,粘到了,耶!耶!耶!”網(wǎng)兜迎來了第一個“俘虜”。不過這個“手下敗將”還是不老實,“吱吱”地叫著,在網(wǎng)里好一番撲騰呢!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和弟弟像被打了雞血一般,在橘樹林里開啟了“地毯式”搜索。每一次和知了斗智斗勇,都讓我和弟弟心驚肉跳,真是夠帶勁,夠刺激。當然,最后都是以我們完勝告終,弟弟網(wǎng)兜里的知了也越來越多了。我和弟弟一邊向前進攻,一邊得意揚揚地喊著:“知了,知了,哪里跑!”
后來,我的“捕蟬”功夫大有長進,弟弟便拜我為師。就這樣,整個暑假,我們師徒倆經(jīng)常穿梭在樹林里。林間那吱吱的蟬鳴聲,我和弟弟那興奮的叫喊聲,成了盛夏里最有活力的聲音!
知了,知了,哪里跑……
【施老師的話】
小作者擬題別出心裁,重復(fù)的兩聲“知了”,加上一個略帶反問意味擬人化的“哪里跑”,還加上一個省略號,展現(xiàn)了一幅布下天羅地網(wǎng)急切捉拿源源不絕的知了歸案的畫面。全文按照“開始捕蟬失敗—第一次獲得成功—繼續(xù)捕捉進攻—弟弟拜我為師”的過程進行敘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正文中有三處提及“知了,知了,哪里跑”,既照應(yīng)題目,又體現(xiàn)結(jié)構(gòu)精巧,具有一詠三嘆的美感。
文章的語言生動活潑有個性,內(nèi)容具體生動極具畫面感。如“我們瞪大眼睛,像探照燈一般搜索著目標”“我心中一陣狂喜……躡手躡腳地上前”“近了——近了……馬上要大功告成了!”“弟弟直勾勾地盯著我指的方向,驚喜地叫了起來:‘知了!’”捕蟬時的動作和心理的描寫躍然紙上,一幅緊張刺激的捕蟬圖栩栩如生地在讀者眼前展現(xiàn),讀來童趣盎然,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