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婷
摘要:音樂學科的教學與實踐要與時俱進,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國際視野和人文情懷的美育培養(yǎng)。教學中,教師根據(jù)音樂學科特點,充分挖掘?qū)W科主題,選取適合的教學資源,從課堂教學、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闡述借鑒一定的視角注入國際理解教育理念,促進國際理解價值觀形成。
關(guān)鍵詞:國際理解教育;音樂教學;校本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及現(xiàn)代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國際間跨文化的溝通、交流與合作也愈加頻繁,國際理解教育在基礎(chǔ)教育階段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重視?!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推動跨文化交流,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币浴芭囵B(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應具有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從文化上覺醒,有使命有擔當,積極主動掌握全面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具有全球化胸懷和國際視野的學生。
一、 對高中音樂教學滲透國際理解教育的思考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以“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就明確表示“弘揚民族音樂”和“理解多元文化”,在“課程目標”中對國際理解教育有明確的要求,“尊重藝術(shù),理解多元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tǒng),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二、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實施國際理解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實施國際理解教育,通過參考多種文獻資料,考察相關(guān)國際課程的實施情況,結(jié)合普通高中教學的實際,確立并實施了國際理解教育的特色課程。我們主張在課堂教學、校本課程開發(fā)和社會實踐三個方面中充分挖掘?qū)W科特點,借助一定的情境滲透國際理解教育,增強學生的國際理解知識,提高學生國際理解能力,并關(guān)注學生的實踐體驗,促進學生國際理解價值觀的形成,將國際理解教育的理念滲透其中。
(一) 課堂教學:充分挖掘素材,分析深入,多元文化的融入
我們現(xiàn)行的高中音樂鑒賞教材中,已包含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民間音樂等,學生通過鑒賞接觸到不同地區(qū)國家的多元文化,如何將國際理解教育滲透其中,就需要教師運用恰當?shù)耐诰蚪滩暮秃侠淼氖谡n方式。
案例:在《拉丁美洲音樂》一節(jié)教學過程中,筆者給學生聆聽了秘魯?shù)拿耖g器樂曲《告別》和獨唱《美麗的小天使》以及探戈舞曲《小伙伴》,在總結(jié)拉丁美洲音樂文化特點之一——節(jié)奏的特點時:音樂旋律簡單,重復,多即興,并提問學生:這個音樂特點有哪個地區(qū)的音樂文化特點的痕跡?請思考其中的原因。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到拉丁美洲有三百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隨著歐洲移民和非洲黑人奴隸的到來,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黑人音樂相混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樂,其節(jié)奏較多非洲音樂的痕跡。教師再結(jié)合實際,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并導出本課學習的目標:了解拉丁美洲音樂是三種音樂(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和非洲音樂)的融合,增強對多元文化的接納與包容的意識。在教材中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深入分析,從多個角度開發(fā)適宜國際理解教育的教學資源。
(二) 校本課程:研發(fā)主題課程,學生探究,國際理念的樹立
校本課程的研發(fā)和實施,是音樂教師滲透國際理解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上,要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校本課程成為學生參與體驗的課程。
因此教學中應當借助恰當?shù)慕虒W方法,提升顯性和隱性教育的雙重成效。在介紹踢踏舞劇《大河之舞》時,教學會學生“理解、和平、共生”。筆者又提問學生,這部舞劇有哪些外國舞蹈的融合?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將結(jié)論上交作業(yè),并推薦代表向全體同學講述:這部恢弘的舞劇除了有愛爾蘭民間舞蹈和踢踏舞之外,又融合了西班牙的民間舞佛朗明戈、俄羅斯的芭蕾舞及美國的爵士踢踏舞等。第二節(jié)課,筆者把學生帶到了舞蹈房,學習了簡單的踢踏舞動作,真實地感受了踢踏舞帶來的快樂體驗。在這課中,筆者思考使用了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到了不同區(qū)域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這一點與國際理解教育的原則不謀而合。通過這堂課,既實現(xiàn)了學科三維目標的培養(yǎng),也實現(xiàn)了國際理解教育的滲透,取得了雙贏的成效。
(三) 社團活動: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教師引領(lǐng),國際理念的推進
筆者認為,將國際理解教育注入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不斷積累。通過豐富的活動內(nèi)容,挖掘活動內(nèi)涵,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形成一系列國際理解教育特色品牌。比如:一、開展與外國文化相結(jié)合的活動,例如國際好聲音,舞林大會之外國舞篇、中西方樂器才藝大比拼等活動;二、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組建以國際理解教育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化社團活動,如“模擬聯(lián)合國”、“爵士流行舞蹈團”、“西洋管弦樂隊俱樂部”、“電聲樂隊”等團體和研究小組;三、定期組織學生去常州大劇院,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殿堂的魅力,去欣賞俄羅斯經(jīng)典芭蕾舞劇《天鵝湖》的高潔情懷,去聆聽維也納愛樂樂團音樂會的聽覺饕餮盛宴……
總之,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在音樂學科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既是學科教學的重要特點,又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訴求,這對于更好地發(fā)揮音樂學科的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為培養(yǎng)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會進一步挖掘音樂學科中的國際理解教育內(nèi)涵,力爭將兩者更好地有機結(jié)合起來。
參考文獻:
[1] 劉長鳳.例談國際理解教育的學科教學滲透[J].時代教育,2014(22):151.
[2] 徐滔.多元音樂文化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以無錫市區(qū)高中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11.
[3] 張小鷗.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