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虹
摘要:傾聽是教育的前提,是洞悉孩子內(nèi)心、走進孩子心靈的有效途徑。不傾聽孩子,不了解孩子,就難以教育孩子,孩子傾訴的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由環(huán)境和氣氛來培養(yǎng),我們要學會傾聽,掌握傾聽的藝術,陪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傾聽;訴說;溝通;方法
暑假的一個傍晚,我在廣場長廊乘涼,身旁有兩小女孩頭擠在一起竊竊私語,看上去大約十一二歲的樣子,無意中聽見一個說:“我媽整天把我關在房子里,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不讓我和同學朋友來往,電話也不讓接,家里的大小事不讓我插嘴,都是他們說了算,有時心里有事憋得慌,想給爸媽說說,他們很不耐煩,還說小孩子懂什么,考重點學校才是你的任務。時間長了,我什么都不愿向他們說,學習也學不進,心里很壓抑,快要崩潰了,活著太沒意思了,我真想去死?!闭f著說著,她哽咽了,兩個小女孩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傷心地哭訴著……聽著小女孩的心聲,我眼眶濕潤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身為幼兒教師和父母的我,深深地反思著自己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我們認真傾聽過孩子嗎?和孩子經(jīng)常溝通嗎?有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呢?我們總覺得孩子沒有什么想法,孩子很簡單,孩子很幼稚,孩子不懂事,有時孩子說一個問題,表達不清楚,就會制止孩子,不讓孩子說下去,沒有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敷衍了事應付一下就過去了,孩子只好將委屈和不滿埋在心底,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內(nèi)向、孤僻,產(chǎn)生對抗情緒,就會和我們疏遠,這樣我們就對孩子的教育無的放矢,無所適從。
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傾聽孩子,不了解孩子,就難以教育孩子,他們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我們都要關愛孩子,尊重孩子。成長期的孩子是最需要傾聽的,要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掌握傾聽藝術,走進孩子的心靈。
一、 做孩子的朋友,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舒適的傾訴環(huán)境
傾聽是一種愛,我們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給孩子一個平等溝通交流的機會,給孩子提供一個幸福、溫暖、寬松舒適的環(huán)境,建立起最親密的親子關系,使孩子愿意而且主動與我們交流。我們要多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和他們一起玩耍,一起看電視,一起散步,一起交談,暢所欲言。有的時候,孩子要講的話題也許是我們非常不感興趣的,如講他和同伴的事,或學校發(fā)生的事,我們即使不感興趣,也要多留給他們說話的時間,耐心認真地傾聽。
二、 要學會傾聽、樂于傾聽,分享快樂,增強孩子的自信
(一) 傾聽孩子的煩惱
我們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傾聽孩子的所思所想,經(jīng)常和孩子談談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對孩子要聽話聽音,看著孩子的眼睛,和藹地請孩子把煩惱告訴你,引導疏通孩子的思想,使孩子擺脫惡劣的心境,當孩子把煩惱說出之后,情緒就會變得輕松。
(二) 傾聽孩子的哭訴
孩子沮喪時會發(fā)脾氣,傷心時大哭,甚至氣勢洶洶,我們要心平氣和地允許他掙扎、允許他暢快地哭,然后輕輕地摟住他,輕撫他的面頰,講幾句關心的話,例如“再多告訴我一些”,“我愛你”,“發(fā)生這樣的事我很難過”,但不要多說,讓孩子用平靜的心情把事實斷斷續(xù)續(xù)地說出來,這個時候你才能夠得到重要的信息,才能做出恰當?shù)呐袛?,當孩子發(fā)泄完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領悟力、熱情、創(chuàng)造力會明顯增長。
(三) 傾聽孩子的秘密
我們要給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應無條件地愛孩子,鼓勵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訴我們,我們要充滿耐心與興趣傾聽,憂其所憂,樂其所樂。
三、 孩子犯了任何錯誤,在批評或處分之前給孩子足夠的申辯機會
孩子犯了錯誤時,我們往往一見到孩子,就會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甚至打孩子,當孩子想要申辯和解釋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更加生氣,認為孩子在狡辯,對孩子說“不用解釋”,孩子就會更加委屈、壓抑、反感,這種方法是愚昧無知的。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犯錯之后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慢慢成長起來的,所以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要保持冷靜,給孩子反思錯誤行為的機會和時間,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想法,訴說事情的原委和不滿,給他講清道理,必要時可以核實事實,使批評恰如其分,讓他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幫助他解決問題。
四、 鼓勵孩子準確、清晰、流暢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想法
在和孩子交流時,也許孩子的語言比較零亂,表述不完整,但不能隨便打斷孩子的話,也不要輕易改變孩子的話題,營造寬松的氛圍,讓孩子盡情地講,講出自己的快樂,講出自己的悲傷。不管孩子在說話時說錯了什么,你都要認真地傾聽,等孩子說完后,根據(jù)自己的閱歷,給孩子合理的建議,指導他、教育他,及時幫孩子排憂解難,和孩子一起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們有更多的勇氣發(fā)表不同意見,如“你打算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咱們一起想想有沒有什么辦法”等,鼓勵孩子用清晰流暢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孩子就有了自己的思想體系,就慢慢走向成熟。
五、 養(yǎng)成傾聽孩子、主動和孩子交流溝通的習慣
現(xiàn)在有許多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我們交流溝通,有一定的距離感,反感我們的嘮叨,其實部分原因是緣于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往往是主動的角色,大人說孩子聽,而忽略孩子的反應,孩子傾訴的意愿沒有得到我們的重視,因而孩子也就不愿和我們交流了,親子關系也就疏遠了,傾聽不到孩子的心靈之音,怎能教育好孩子?其實,孩子越小越愿意傾訴,我們要有耐心與興趣傾聽孩子,如果堅持下去,孩子即便大了,也會習慣與我們交流,我們要養(yǎng)成從小傾聽孩子的習慣,孩子愿意和我們主動交流了,才能真正學會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領會孩子的思想意圖,因勢利導把準脈搏,孩子諸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要不斷反省自己,不斷改變自己,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聆聽孩子的世界,讓孩子在溫馨的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孫云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修訂版)[M].同心出版社,2003.
[2]孫云曉.有自由才有成長[M].作家出版社,2012.
[3](美)帕蒂·惠芙樂著,陳平俊等譯.傾聽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調(diào)適(第3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