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術麗
摘要:在新課改的推行與要求下,我國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以提升小學生對于語文科目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目標,在鞏固語文科目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對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但從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其中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下文中,筆者將針對個人從事小學語文科目閱讀教學的工作實踐,總結當前國內小學語文科目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入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語文科目;閱讀教學;小學階段;積極性;學習習慣
閱讀課教學是小學語文科目的教學重點內容之一。閱讀教學中包含了對詞匯的語義把握、對句式與語法的應用、對段落和作品的綜合把握、分析與理解。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準備過程中,應當在培養(yǎng)閱讀興趣、鞏固基礎能力的前提下,增進學生對閱讀作品深層次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一、 小學階段語文科目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小學階段的語文科目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在該年齡段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從學生的個人水平、學習能力、學習經驗出發(f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分析判斷、推理總結的學習空間。只有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才能夠改變“灌輸式”教學的弊端與通病,將課堂學習活動的自主權真正交給學生,教師從旁起到指導、帶領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平時的閱讀興趣、心理性格、學習層次,選擇一些能夠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的文章,并結合教學任務與計劃,適當安排一些課外閱讀活動、經典作品賞析、讀書分享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自覺養(yǎng)成讀書習慣。
二是,組織課外的經典作品賞析、讀書分享活動。閱讀教學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和場所中,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以小組活動、布置作業(yè)、閱讀筆記、課前演講等形式,鼓勵學生自由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作品、正在閱讀或者已經讀過的精彩文章和書籍推薦給班級同學、閱讀小組,并在活動中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想法與意見,并提出想要討論的話題,理解不準、較難把握的部分,將每一次課外閱讀活動的情況記錄、總結,教師給予指導與評價,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評價,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逐漸養(yǎng)成,閱讀能力也日漸提高。
三是,實施探究式情境閱讀教學,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等性格特點,實施探究式情境閱讀教學,利用多彩、有趣的圖片、圖像的展示,生動的簡短視頻影像,能夠有效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結合閱讀內容,設計好需要回答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完成閱讀,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對閱讀作品的分析與理解。
舉例說明,筆者針對人物外貌、語言、場景描寫的閱讀作品中,設計了如下問題:“主人公具有怎樣的外貌特征?他的外貌特征與普通人有哪些不同之處?從上述外貌特征中,反映出哪些心理活動或者性格特點?”、“同學們認為關于春天的自然景象有哪些?本文中,作者描寫了哪些自然景象?分別使用了哪些特殊的詞匯、修辭手法?帶給讀者怎樣的感受?”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設計,學生順利完成了課文、作品的閱讀。
二、 小學階段語文科目閱讀教學的學習能力開發(fā)策略
一是,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在以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都是根據教材內容來講述作品寫作背景、作品簡介、段落劃分、概括文章中心、說明文章主題思想以及分析文章的特色等,而學生則是按照老師講授文章的順序,被動地進行作品閱讀與理解,學生自然不會充分地理解文章,提高自身閱讀能力。所以,在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即教師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自由、輕松的空間,鼓勵、引導學生進行文章閱讀,思考文章,說明自己的對文章的理解及感受,逐步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二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小學生性格活潑,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對于需要集中精力的閱讀學習,容易產生無趣、厭學等情緒。為了幫助學生精心閱讀,改變學生這一陋習,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注意營造安靜、輕松的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靜心閱讀。長此以往,學生將會養(yǎng)成專心閱讀的習慣。鼓勵學生嘗試理解文章。學生在作品閱讀的過程中,還要鼓勵學生對文章前后段落進行思考、分析,并體會文章情感,最好使學生能夠與文章情感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文章的內涵和中心思想。
三是,培養(yǎng)學生對讀書和語言的學習興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閱讀文章,主動思考文章,日積月累,學生在文學作品的熏陶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诖它c,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為依據,規(guī)劃設計趣味性強的教學活動,展開閱讀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此,學生會主動地跟著教師的步伐進行文章閱讀,逐步提升學生自身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應當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為目標。閱讀教學作為語文科目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組織、安排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升學生對閱讀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教學大綱出發(fā),不斷優(yōu)化教學手段,借鑒國內外的優(yōu)秀案例與教學方法,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個體情況,制定最佳的閱讀教學計劃和方案。
參考文獻:
[1]羅士琰,宋乃慶,王雁玲.基于實證的小學語文閱讀素養(yǎng)研究:內涵、價值及表現形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77-83.
[2]謝幼如,吳利紅,黎慧娟,郭琳科,黃詠瑜,肖玲,楊陽.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36-42.
[3]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283-284.
[4]陳永旭.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6,(02):27.
[5]楊宕軍.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6,(0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