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雙余, 葉 輝, 葉仁清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yī)院檢驗科, 福建 寧德 352100)
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抗HBc-IgM和HBV-DNA聯(lián)合監(jiān)測相關性及臨床意義
歐雙余, 葉 輝, 葉仁清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yī)院檢驗科, 福建 寧德352100)
目的為有效對乙型肝炎患者進行檢查診斷,臨床探究抗HBc-IgM、PreS1Ag、HBV-DNA聯(lián)合用于疾病檢查診斷的有效性。方法選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間我院門診部門經(jīng)診斷為乙型肝炎病毒的90例患者為觀察組,同時隨機選取70例入院進行健康檢查肝功能指標正常者為對照組,對研究對象抗HBc-IgM、PreS1Ag、HBV-DNA指標進行檢查,對所得指標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探究各指標與疾病的相關性。結果對照組PreS1Ag、HBc-IgM、HBV-DNA檢測陽性率較觀察組高,P<0.05;HBV-DNA觀察組不同血清分型差值比較無意義,P>0.05;PreS1Ag、HBc-IgM不同血清分離陽性率有差異,P<0.05。結論臨床對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況進行檢查,可使用抗HBc-IgM、PreS1Ag、HBV-DNA聯(lián)合進行檢查,可早期反應患者體內病毒活躍、復制情況。
HBV-DNA; 乙型肝炎病毒; 抗HBc-IgM; PreS1Ag; 臨床意義
乙肝是臨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其傳播方式較多如母嬰、性接觸、血液、皮膚黏膜等,此病可致患者肝功能受損,如若不及時治療病情遷延會引發(fā)肝硬化甚至會發(fā)展成肝癌,同時還會造成腹水、肝性腦病、出血等并發(fā)癥,給患者生活、工作等造成困擾。乙肝主要由乙肝病毒(HBV)感染所致[1]。但并非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都會發(fā)展成乙型肝炎,有的僅僅只是病毒攜帶者無任何疾病癥狀,我國約8%~10%為病毒攜帶者,同時部分感染者體內有抗體不會引發(fā)疾病,因此臨床準確診斷患者是否患有乙肝疾病得到人們關注。目前臨床對HBV感染判斷,多通過對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體(抗-HBe)以及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等檢查來判斷,有學者提出以HBc-IgM、PreS1Ag、HBV-DNA聯(lián)合HBV檢查,能有效提出診斷準確率[2]。本文觀察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間90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采用抗HBc-IgM、PreS1Ag、HBV-DNA聯(lián)合檢查診斷的有效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間我院門診部門經(jīng)診斷為乙型肝炎病毒的120例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患病時間0.6~9年,平均時間(4.3±1.7)年,年齡38~67歲,平均年齡(52.1±6.4)歲,所有患者經(jīng)檢查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診斷標準[3],可積極配合,同時根據(jù)觀察組患者乙肝血清標志物檢查,可將其分為4類分別為[HBsAg(+)、HBeAg(+)、HBeAb(+)、HBcAb(+)]17例,[HBsAg(+)、HBeAg(+)、HBcAb(+)]32例,[HBsAb(+)、HBeAb(+)]38例,[HBsAg(+)、HBeAb(+)、HBcAb(+)]33例。采用簡單隨機法隨機選取70例入院進行健康檢查肝功能指標正常者為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齡41~69歲,平均年齡(52.4±6.5)歲,兩組患者一般基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
1.2儀器與方法:本次指標檢查所有相關儀器有D-37520型高速低溫離心機Kendro,ABBOTT AXSYM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以及試劑盒美國雅培公司生產(chǎn),PCR反應儀(美國BIO-RAD公司),PCR反應試劑(Takara公司),全功能微孔板檢測酶標儀(美國BioTek公司),江蘇默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0376-2010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檢測儀器以及試劑盒。方法:其中抗HBc-IgM、PreS1Ag指標采用定性檢測,使用ELISA法進行檢測,將所得標本、陰性陽性對照品加入待測孔,加入量為50μL并封板,將板置于37℃恒溫箱內孵育30min,后將板用洗板機清洗5次后拍干,并向板內待測孔(除空白對照孔)中加入酶結合物,加入量為50μL,待孔內物質充分混合均勻后,再次封板。并將其放入37℃恒溫箱內孵育30min,用洗板機清洗5次后拍干,且與每個待測孔內加入顯色劑A、B,加入量均為50μL,待試劑與孔內物質充分混合均勻后封板放入37℃恒溫箱內孵育15min,最后在向每個孔內加入終止液50μL,混合均勻后使用酶標儀在波長450nm時讀數(shù),并將結果記錄。HBV-DNA檢查采用定量檢測,使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取患者靜脈血,并使用離心機進行離心,參數(shù)為1500轉/min,離心5min后,取上清液并將其轉移到滅菌離心管中,取100μL血清、DNA濃縮液混合均勻,以12000轉/min,離心10min后,移去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入20μLDNA提取液,待液體混合均勻后,放于100℃恒溫箱內10min,后以12000轉/min,離心5min,取上清液并分別加入PCR反應管中,將反應管使用PCR反應儀進行檢測,使用電腦對2h擴增結果進行分析,將結果記錄。
1.3療效評價:觀察兩組抗HBc-IgM、PreS1Ag、HBV-DNA指標值變化情況,同時對觀察組不同血清分型HBc-IgM、PreS1Ag、HBV-DNA指標值變化情況進行統(tǒng)計,其中HBV-DNA定量陽性判斷標準:≥5.0×102copies/mL。
2.1兩組PreS1Ag、HBc-IgM和HBV-DNA陽性率情況:對照組PreS1Ag、HBc-IgM、HBV-DNA檢測陽性率較觀察組高,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PreS1Ag HBc-IgM和HBV-DNA陽性情況統(tǒng)計n(%)
2.2不同血清分型觀察組PreS1Ag、HBc-IgM和HBV-DNA陽性率情況比較:觀察組不同血清分型HBV-DNA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reS1Ag、HBc-IgM不同血清分型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不同血清分型PreS1Ag陽性率HBc-IgM陽性率和HBV-DNA陽性率n(%)
乙肝血清標志物(HbsAg)檢測是現(xiàn)今乙肝疾病的常規(guī)檢測方法,其操作簡單、方便快速,指標中的一種蛋白HbeAg,其一般僅在乙肝病毒檢查陽性患者可見,此可溶性蛋白是病毒在機體內復制的重要指標,其檢查陽性可表示病毒在人體內復制活躍[4]。但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HbeAg陰性者其PreS1Ag檢查為陽性,我們推測這是由于HBV與基因重組的前C區(qū)發(fā)生變異,從而逃避宿主免疫反應有關。也可能與HBsAg濃度過高引發(fā)鉤狀效應,HBV處于潛伏期或者HBsAg分泌量不足,以及編碼HBsAg的HBV中S區(qū)發(fā)生基因變異等有關。因此臨床在使用乙肝血清標志物檢查時HBeAg陰性,并不意味著HBV清除或復制水平減低,同時臨床大量實踐發(fā)現(xiàn)乙肝兩對半檢查反映的是患者HBV感染后的情況,其只能提示機體受到感染,不能反映乙肝的治療情況以及療效評價,且其采取ELISA檢測易受到抗體蛋白、抗原蛋白變性等因素影響,出現(xiàn)誤診、漏診情況[5]。PreS1Ag蛋白是HBV外膜蛋白的主要部分,有研究表明此蛋白主要在乙肝病毒Dane顆粒上表達,其會與肝細胞受體結合并通過受體結合,黏附到肝細胞上從而侵入肝細胞。近幾年隨著研究深入有學者發(fā)現(xiàn)PreS1Ag能有效顯示病毒與人體內活躍性、復制情況,能反映病毒侵入肝細胞情況,且PreS1Ag陽性比HbeAg對病毒感染、復制的敏感性高,是病毒復制的標志物[6]。臨床通過檢查PreS1Ag對早期HBV感染診斷具有重要作用。鑒于PreS1-Ag自身結構特點以及此蛋白在病菌復制過程中的所起作用,PreS1-Ag陽性提示HBV侵入、患者肝功能損害加重,病情進展和惡化,轉陰表示病情控制、病毒清除。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乙肝病毒感染后,機體會出現(xiàn)體液免疫反應,產(chǎn)生免疫球蛋白其中以抗HBc-IgM為主,隨后IgM抗體滴度下降、IgG效價迅速上升,此蛋白能有效反應乙肝病毒感染情況[7]。同時檢查指標抗HBc-IgM陽性則表示病毒在體內有活動性患者有很強的傳染性,隨著醫(yī)學水平的進步有學者發(fā)現(xiàn)采用熒光定量PCR法對乙肝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檢測可有效反映乙肝病毒是否具有復制性以及傳染性,其血清中的HBV-DNA高表達,表明機體出現(xiàn)肝臟炎癥壞死、轉氨酶水平升高,患者病情越嚴重。
本次我院臨床對肝功能正常者以及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抗HBc-IgM、PreS1Ag、HBV-DNA指標檢測,發(fā)現(xiàn)對照組PreS1Ag、HBc-IgM、HBV-DNA檢測陽性率較觀察組高,P<0.05,結果表明抗HBc-IgM、PreS1Ag、HBV-DNA對HBV感染臨床診斷具有一定意義。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檢查以HBV-DNA檢測陽性最高為87.5%,而不同血清分型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抗HBc-IgM、PreS1Ag、HBV-DNA指標檢測,發(fā)現(xiàn)HBV-DNA觀察組不同血清分型差值比較無意義,P>0.05;PreS1Ag、HBc-IgM不同血清分離陽性率有差異,P<0.05,結果提示HBV-DNA檢查是HBV臨床診斷中靈敏度最高的標志物。
綜上所述,臨床對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況進行檢查,可使用抗HBc-IgM、PreS1Ag、HBV-DNA聯(lián)合進行檢查,可早期反應患者體內病毒活躍、復制情況。
[1] 劉勇波,陳燕如.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抗HBc-IgM和HBV-DNA聯(lián)合監(jiān)測相關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12):1722~1724.
[2] 張春澤,田志新,石栓柱,等.抗HBcIgM陽性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特性、病毒學和血清學研究[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7,21(2):138~140.
[3] 朱國獻,駱欣,王琛,等.急性乙型肝炎臨床特征和病毒標志物動態(tài)變化分析[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10,37(3):169~172.
[4] 易偉蓮,崔國輝,歐超偉,等.乙型肝炎患者PreS1Ag、HBV-DNA以及肝功能聯(lián)合檢測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07(27):71~72.
[5] 鄧芝云,董菊子,朱發(fā)仁,等.乙型肝炎血清前S1抗原與HBV-DNA和HBeAg相關性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1,39(6):1193~1194.
[6] 嚴明總,符生苗,鄧立群,等.387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模式與HBV-DNA檢測的聯(lián)合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0,21(22):21~22.
[7] 張小丹,任姍,于海濱,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和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1,19(9):674~677.
1006-6233(2017)12-2019-03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編號2016J0162)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