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摘要】學生作文需要寫真實的東西,不能胡亂編造,這是寫作最根本的需要,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的人生教育。但是對于真實的 東西,學生往往感到無處可寫,本文從仔細觀察生活的“真”、深入感悟生活的“真”、善于描寫生活的“真”、藝術加工生活的“真”等四個方面入手,探尋既真實又生動的作文寫作策略。
【關鍵詞】寫作;真實;藝術;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許多學生感嘆,老師讓我們寫作文一定要真實,可我們一旦真實了,文章就寫得不怎么樣,當自己編造出來的文章不干巴巴的時候,老師卻說我們寫得虛假,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怎樣才能寫出既真實又生動的好文章?這是小學生的困惑,更是我們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仔細觀察生活的“真”
俗話說,小孩一溜眼,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小孩的視線就停留在眼前那點地方,而對于其他的地方都不會在意,這就造成小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很不到位。小學生作文很多記流水賬就是這個原因。缺少了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沒有對生活的深刻體驗,怎么可能寫出生活的真情實感。所以我們要指導小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身邊的生活,積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來充實自己的文章,讓文章寫得真實而細致入微。
如小學生經常會寫身邊的親人,像他們的父母等,對他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可是他們?yōu)楹螌Π职謰寢尩男量喔冻龊敛涣粢猓麄儗Π职謰寢尩穆ダ虾敛辉谝?,不是他們對爸爸媽媽的感情不深,而是他們在生活中并沒有真正去仔細地觀察一下親人的樣子,當然也不會感受到親人的一番深愛。像小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不經意間,發(fā)現(xiàn)媽媽的兩鬢竟然出現(xiàn)了幾絲白發(fā),哦,媽媽變老了嗎?”這樣簡單的細節(jié)竟深深打動了讀者,不僅僅是因為感動于小學生能如此觀察細膩,還因為這“幾絲白發(fā)”刺傷了讀者敏感的心,這個讀者不論是成人還是年少者,讀著都有年華老去的感傷。這是細致觀察日常生活的結果,我們要重點培養(yǎng),讓小學生做到觀察生活的“真”,真實的人、事、景、物,為寫作積累素材。
二、深入感悟生活的“真”
教會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可以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素材,但對于生活體驗深入與否還是需要我們的指導。古人有一葉知秋的深刻體會,沒有對生活的深刻感受不可能有這樣的體會。而許多小學生和家人整天生活在一起,但他們對家人的感覺很淡然,你看他們在作文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可以看出來,人物形象非常程式化,寫媽媽必是勤勞溫柔、慈愛有加,寫弟弟這樣的兒童必是調皮淘氣、惹人愛,寫到老年的爺爺奶奶必是慈祥可親、溺愛孩子等,根本找不到人物的個性。從這可見,沒有對生活的深刻體會怎么可能寫出文章的真實與厚重感?所以我們要指導學生認真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真諦,這樣才可能寫出對生活的真實感悟,加深作文的立意。
如一位學生寫作《上學路上》一文,他把觀察到的小販在嚴寒天氣賣東西的行動、神態(tài)等在作文中寫作出來,感慨小販謀生的艱辛,對他的生活狀況寄予了深切地同情,進而想到父母為了家庭的幸福而工作的辛勤與勞累。這篇作文就是從現(xiàn)實的生活體驗中進行的感悟,小作者能抓住生活中的弱勢群體來寫生活的艱辛,這份愛心就實屬難得,再加上情感抒發(fā)得非常自然到位,毫無虛假做作之感,讓人讀來非常感動。
三、善于描寫生活的“真”
學會觀察和感悟生活,這只是寫作的初步準備階段,能否把生活的真實的點滴在文章中描述出來,讓閱者為之動情,甚至驚艷,這才是寫作的關鍵。教會小學生用自己的筆來描寫生活體驗,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在文章中表現(xiàn)出來,是我們教師肩負的艱巨任 務。指導小學生描寫生活中的“真”,首先要教會他們學會把文章詳略分清,因為小學生很容易把文章寫成流水賬。指導他們次要的堅決不多寫,重點部分才能詳細描摹。其次教會小學生細節(jié)描寫,要不惜放慢速度,把在一段時間內甚至幾秒發(fā)生的生活體驗,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與感悟,用心描繪,結合五種感官,運用想象,把各種修辭手法加以運用,加強文章的語言表達。
如我們寫過《秋天真美》一文,由于寫作前讓學生觀察過,他們描繪的景物非常生動,“田野里,玉米已經換了黃色的衣裝,有的甚至露出了一排排牙齒,為即將豐收而歡喜”,有的寫道:“秋天真美,秋風吹起,秋天仿佛一下子就成了一塊色彩斑斕的布。你看稻子金燦燦的,像鋪了一地的金子。柿子掛滿枝頭,紅通通的,仿佛一個個燈籠……”大家在文章中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發(fā)揮了極大的想象力,把秋天的美麗真實地展現(xiàn)了出來。
四、藝術加工生活的“真”
有些學生會執(zhí)著于“真實”二字,他們認為他們經歷過的那件事確實就是那樣的,沒有什么可寫的東西。實際上他們不知道寫作是一種創(chuàng)作,它可以加工的。正如我們說的,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寫作也是一門藝術,我們還要教會學生藝術加工,這個加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加工,這并不等同 于胡編亂造。所以我們對胡編亂造的文章就可以看出虛假,是反對的;而對于藝術加工的好文章大加贊賞,是提倡的。
如一位學生寫到《捉知了》一文,從頭到尾沒有一點波瀾,文章平淡如水。筆者就啟發(fā)他,“你在捉的過程中就沒有一點意外?每次都很順利嗎?其中發(fā)生了什么難忘或有趣的事?”他說今年夏天沒有發(fā)生什么事,都很普通。筆者就讓他繼續(xù)回憶,以前呢,別人身上發(fā)生的事也可以,于是他就把過去的事情和別人的事情侃侃而談。筆者指導他可以把以前發(fā)生的或別人的事嫁接到今年,這并不叫虛假,這是把現(xiàn)實生活再加工,這樣文章的內容就充實生動多了。許多大作家都是積累大量的素材,而進行藝術再加工的,不然世上哪有那么多曲折離奇的事情發(fā)生。筆者讓他把文章重新修 改,改后的文章果然精彩多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真”水來。只要我們能夠讓小學生認真地觀察生活,細心地感悟生活,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多積累生活素材,學會藝術加工,他們的文章一定會拋掉虛假的東西,展現(xiàn)真正的風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