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娥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較為依賴傳統(tǒng)分析式教學,往往將教學重點對閱讀內容和情感意義的精確剖析以及理性總結,無法帶給學生良好的感性體驗,不利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收獲知識與精神的成長。因此,本文提出“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內涵與意義,從“體驗”二字入手,分析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建構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建構
引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主要方式。無論是閱讀教學的課堂占比還是考綱重點,都對閱讀教學重視有加。盡管如此,許多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而忽略了學生的感性體驗,制約了學生的閱讀感受是主要原因之一。正如新課標對體驗閱讀、個性閱讀的倡導,如何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以及教師對話中獲得深刻體驗,獲得內在情感的滿足,是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核心。
一、 體驗式閱讀教學概述
“體驗”是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核心,因為閱讀文本是在作者的親身體驗基礎上創(chuàng)造而來,其中的情感、含義自然也需要閱讀者去體驗和建構。因此,體驗式閱讀教學,是指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體驗閱讀文本中的情境,并在對話交流中分享閱讀體驗,建構個人獨有的文本意義的教學過程。
體驗式閱讀教學與分析式閱讀教學不同,它更加關注學生對文本情感的感知體驗,朗讀的語言體驗,交流探討的對話體驗,以及個人意義的建構,強調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豐富。一方面是因為體驗式的教與學,能更好地感受閱讀文本的人文特性,對豐富學生情感,健全學生人格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閱讀本身具有一定的個性化,不同的主體常常有不同的內在感受,閱讀教學應該給予學生體驗的空間和權利。
二、 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1. 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提升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體驗式閱讀教學強調學生自主理解文本,內化文本知識和情感,而教師則更多地利用自身經驗,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體驗過程,整個閱讀、理解、探究、內化的主體是學生。因此,體驗式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由以往精細固定的教學流程設置轉變?yōu)榍榫车脑O置和對學生體驗感的啟發(f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討。這種方式上的轉變將帶給學生更好的閱讀感受,學生在個性的彰顯中,將更為主動地投入閱讀。
2. 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傳統(tǒng)分析閱讀教學將閱讀文本的情感和內在意義這些難以灌輸?shù)膬热?,以統(tǒng)一、概念式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表達。而體驗式閱讀教學鼓勵學生的自我體驗和交流,更能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能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
3. 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與記憶力
小學階段的兒童需要在形象思維的有力發(fā)展中,逐漸培養(yǎng)抽象思維。體驗式閱讀教學能促進學生在感知閱讀文本信息的同時,進行形象化的加工,獲得更為生動的情境、事物形象,促進學生形象思維乃至想象力、記憶力的培養(yǎng)。
4. 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對話,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深度
體驗式閱讀教學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單項灌輸模式,而提倡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和心靈碰撞。教師無論是閱讀經驗、知識水平還是內化能力均優(yōu)于學生,當教師以共同閱讀者的角色與學生進行對話時,無疑能給予學生更有深度的體驗,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提升。
三、 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建構策略
1. 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快速投入閱讀體驗
教師應根據(jù)閱讀文本的體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圖像、視頻、音樂、表演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貼近生活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令學生對閱讀文本產生情緒反應和期待,從而主動投入到閱讀中來。
2. 體驗、感知文本語言,豐富學生的體驗感受
閱讀文本的語言是作者觀念和情感的表達形式,學生首先品味、感知了文本語言,才能理解、把握語言背后的含義和精神情感,而體驗文本語言的過程,正是與自身經驗、文本情感建立連接的過程。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讀”,比如角色朗讀、集體誦讀、默讀等,帶領學生把握語言表達的節(jié)奏層次以及語言的形象表達。其次,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與大腦中的經驗形象進行關聯(lián)和想象,豐富體驗感受。
3. 組織師生交流對話,深化學生的體驗感受
師生間的交流對話一方面是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體驗情況,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體驗進行引導,助力學生獲得良好的體驗感受。因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建和諧的交流氛圍,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個性化的體驗感受,并結合學生情況,通過啟發(fā)性、層次性的問題,令學生更深入的思考和總結。
4. 互相評價,升華學生的體驗收獲
學生在閱讀體驗過程中,會產生差異化的體驗感受,建構差異化的文本意義,這種差異,既存在于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存在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甚至存在于學生自身生活經驗與自我體驗感受之間,而這種差異引發(fā)的思考,就是對學生內心世界的升華。因此,教師應重視并組織學生做出互評,鼓勵學生既要勇于質疑,也要樂于接受反饋,而教師還需注意引導學生更有層次、更有針對性、更系統(tǒng)地做出評價。
四、 結束語
體驗式閱讀教學,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應運而生的。教學過程始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閱讀文本,與作者情感碰撞、心靈對話,強調學生在內在情感、自我意志、閱讀知識上的體驗,對學生閱讀能力、語言素養(yǎng)、內在品質的培養(yǎng)都有積極作用。當然,我們也應正確認識到,體驗式閱讀教學方式并非適合所有文本,還需要教師根據(jù)文本特性選擇恰當?shù)拈喿x教學方式,提高自身閱讀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熊潔.淺析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J].課外語文(下),2016,(9):112-113.
[2]王平強.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之策略[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5,33(4):35-40.
[3]李影.淺析如何有效構建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6,(99):37.
[4]張仕斌.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及其建構[J].現(xiàn)代交際,2016,(11):209.
[5]仇曉寅.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應用與實施策略[J].家教世界,2013,(12):6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