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煉+陳方煜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大學體育教育工作提出更多要求,要求教師創(chuàng)新體育課程教育模式,及時解決現存的教育問題?;诖?,以現階段大學體育教學工作開展情況為基礎,對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進行探究。
【關鍵詞】大學 體育 教學模式 改革方式
【基金項目】廣西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編號:2016JGB247。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205-02
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人才競爭逐漸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關鍵要素,大學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場所,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屬于必然發(fā)展趨勢。對于體育教育發(fā)展而言,培養(yǎng)高素質全能型的人才是體育教師的根本任務,教師需要及時轉換教育理念,并積極投身于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中。
1.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體育課程教育發(fā)展的終極目標旨在不斷提升學生的身體技能,促使學生能夠在巨大的就業(yè)壓力下,能夠借助體育鍛煉來舒緩身心,在獲得健康體魄的同時(調整好學習與生活的心態(tài),)更好的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要想實現這一教育目標,教師必須及時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本校教育實際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重視教育模式改革,使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中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并逐漸養(yǎng)成鍛煉的良好習慣。在實際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班級中學生更好認知體育課程的學習價值,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身體與心理兩個角度入手,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理解[1]。
2.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與內容
體育課程教育最佳的狀態(tài)即學生自主參與運動實踐,并能夠在日常學習活動中保持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在開展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引導學生深度解讀體育運動技巧。以耐力跑這一項運動為例,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育手法,以競賽的形式開展訓練活動。“同學們,你們是否看過《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你知道影片中跑步對于阿甘的影響嗎?”借助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引入課題知識,隨后為學生的訓練活動設置一個“探險”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在學生探險前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線路,并鼓勵學生自主制定探險計劃,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探險的形式使學生體驗耐力跑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意識,在良性競爭下增強對耐力跑動作技巧的了解,革新教育形式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運動能力。
3.構建切實可行的教育評價體制
從調查情況來看,大學體育課程教育評價項目一直都是以考核成績?yōu)楹诵?,嚴重缺失對學生個體間運動潛能的激發(fā)。若是不能很好解決這一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程教育質量提升而言十分不利。因此,在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過程中教師需要從評價體系的構建這一角度入手,依據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建切實可行的成績評價體系。在實際考核環(huán)節(jié)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成績情況,還需要適當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情況,保證教學評價的科學性與公平性[2]。
4.應用俱樂部教育模式
在實際應用此教育模式時,教師需要將此部門與校園內多個社團進行聯(lián)合,共同召開多種主題的體育活動,以競賽為主引導學生自主鍛煉,使其成為展現學生自我才能的場所。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俱樂部教育模式能夠有效銜接課內課外兩個環(huán)境,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具有諸多幫助。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1+2”的教育模式,其中1是指每周最少一次體育課堂學習,2則是指每次不少于40分鐘的體育鍛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俱樂部教育與“1+2”教育模式進行有機融合,創(chuàng)新授課形式與內容,配合專項體育訓練,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育管理。通過有效結合此教育模式,學生能夠更好發(fā)現學習不足,結合教師提出的學習目標,改正問題。在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勇于探索新模式,善于總結教育不足,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科學選取教學模式,以學生自學為主,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而不斷提升運動能力。
綜上所述,大學體育教育作為大學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發(fā)展具有諸多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及時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展現學生主體地位,使其能夠主動參與體育實踐,從而不斷提升體育課程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麗莎.素質教學理念視角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探究[J].商,2015,09:265.
[2]謝友成.大學體育教學中自主式學習的探究[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6,14:189-190.
作者簡介:
王煉(1981-),男,湖南長沙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