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著++周慧
【摘要】《中國概況》課程是為有一定漢語基礎(chǔ)的留學生開設(shè)的。這門課程滿足了留學生了解中國風土人情、促進漢語學習的需求,成為留學生正確認識中國文化的平臺。針對《中國概況》課程教學中留學生對授課內(nèi)容缺乏共鳴、對授課內(nèi)容缺乏認同感的問題,建設(shè)《中國概況》課程素材庫,將文化體驗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教師講解-視頻輔助-實際體驗”相結(jié)合的留學生中國概況教學新模式從而達到使留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的目的。
【關(guān)鍵詞】視頻輔助 文化體驗 中國概況 課程建設(sh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228-02
一、《中國概況》課程建設(shè)背景
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以及在各個領(lǐng)域有目共睹的發(fā)展和進步,我國高等教育水平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這使得來華的外國留學生規(guī)模日益擴大[1,2]。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其石油行業(yè)的特色教育、西海岸經(jīng)濟新區(qū)的優(yōu)勢地理位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校就讀。目前,國際教育學院現(xiàn)有來自沙特阿拉伯、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剛果金、埃塞俄比亞等50多個國家的在讀留學生。如何培養(yǎng)既具有專業(yè)知識,又能夠知華友華的高素質(zhì)來華留學畢業(yè)生和優(yōu)秀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是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目標[3,4]。
《中國概況》課程是為有一定漢語基礎(chǔ)的留學生開設(shè)的。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希望留學生初步了解中國的風俗習慣、人文特色、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等,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而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5-9]。幾年的教學結(jié)果表明開設(shè)這門課程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留學生在中國的學習需要幾年的時間,而對于中國風土人情的了解則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中國生活;其次,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可以促進他們的漢語學習,比如中國是禮儀之邦,當別人夸獎自己的時候會說“哪里哪里”以表示謙遜,除開這個特定的語境,“哪里”也可以表示問路;最后,這門課程也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留學生中有少部分對中國文化了解比較多,大多數(shù)了解較少,對中國文化充滿了好奇,而這門課程正好滿足了留學生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它成為留學生正確認識中國文化的平臺。
《中國概況》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不斷地針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認真思考、反思和調(diào)整,發(fā)現(xiàn)仍然存在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第一,留學生對授課內(nèi)容缺乏共鳴。例如,介紹中國動物時講到“國寶大熊貓”,很多細節(jié)和特征都無法通過PPT課件的圖片展示,授課后留學生仍然無法區(qū)分大熊貓、熊、貓。第二,留學生對授課內(nèi)容缺乏認同感。例如,介紹中國人的生活時講到“中國的餐桌文化”,教師無法用語言描述中餐的美味,留學生也無法理解為什么中餐一定要用筷子。的確,對于一個國家的文化,僅僅通過講解而不去實踐和應用,留學生不可能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也不可能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產(chǎn)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感,更不可能融入到中國文化中。
針對《中國概況》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兩個問題,我們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教學嘗試。首先,我們嘗試利用視頻真實、清晰、生動的特點,輔助PPT課件教學。例如,在講解“國寶大熊貓”時,引入大熊貓吃竹子和戲耍的視頻讓留學生切身體會到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通過大熊貓、熊、貓活動的視頻清晰生動的反應了三者的特征差異,引入電影《功夫熊貓》的視頻讓留學生深深的喜歡上了大熊貓;在講解“中國茶文化”時,引入茶的種植、茶葉的制作、茶的分類、功夫茶的視頻,讓留學生深入的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課后的沖泡過程和品茶更讓留學生真實深入的體會到茶的美味和喝茶的益處。其次,將文化體驗的實踐活動與《中國概況》相結(jié)合。2010年8月,組織中國概況班留學生到東營市體驗黃河口文化進行了別開生面的嘗試[10]。2013年中秋節(jié),組織留學生學做中國菜,體驗中國美味和餐桌文化,同中國教師和中國學生一起吃月餅過中秋,這次活動為留學生們提供了近距離接觸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飲食文化的機會。
我們已經(jīng)開展的嘗試無疑開闊了留學生的視野,提高了留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同時,我們也深深的感覺到,目前針對《中國概況》教學內(nèi)容的視頻收集、整理工作還不完善,僅有少部分課程內(nèi)容能夠找到合適的材料;而對于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還存在狀態(tài)零散、規(guī)劃和組織不系統(tǒng)的問題,沒能根據(jù)《中國概況》課程教育的需要,分階段、分層次地形成系列化的完整體系。
二、《中國概況》課程建設(shè)實施方案
選擇有中國文化特征的、學生在中國生活需要的、對提升留學生交際能力有益的內(nèi)容在課內(nèi)重點講解,其余部分采取學生拓展閱讀、教師答疑的方式學習。課內(nèi)教學內(nèi)容包括課程概述、中國美食、中國茶文化、中國人名、中國美酒、中國武術(shù)、中國藥物、中國園林、中國音樂、中國建筑、中國書畫、中國國寶、中國樂器、中國服飾、中國婚禮。通過這些內(nèi)容,向留學生全面介紹中國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對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精心準備視頻文件,以真實、清晰、生動的方式輔助PPT課件表述教師的重點講解內(nèi)容??紤]到目前石油大學的留學生主要來自非洲、亞洲等國家,從BBC等網(wǎng)站下載講解語言為英文的相關(guān)視頻文件。從而達到讓留學生既能夠聽教師講解,學中國文化,又能夠看視頻,感受中國文化的教學目的。
在進行課外文化體驗之前,需要有一個課內(nèi)的簡單介紹,先讓留學生了解我們接下來要接觸的是什么,在這個體驗中我們需要干什么。通過兩年的授課經(jīng)驗,對于課上講解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首先,課堂語言要簡單明了,要與留學生的中文水平相一致,盡量用中文教授,有些專有名詞,用中文不好解釋的內(nèi)容可以適當使用英文。例如中藥中有“連翹”,直接說可能留學生不懂這是什么,這種時候就可以用英文fructus forsythiae來輔助解釋。其次,選擇的內(nèi)容應該難易適中,易于感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用短短的兩年時間是沒有辦法做到全面具體的。而在地域方面,有些地區(qū)的文化如果不過去親身經(jīng)歷,單憑講解是無法感受其魅力的,但是組織大批留學生去較遠的地區(qū)也并不容易實現(xiàn)。由于時間空間的限制,我們在對中國文化的講解就要有所選擇。易于理解,方便感受的內(nèi)容成為了我們講解的重點。比如我們組織留學生去東營感受黃河文化,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再者是要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結(jié)合。留學生學習中國文化不僅僅是為了了解這個國度,更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的實際生活服務(wù)。因此我們在講解文化的同時要聯(lián)系實際,讓留學生學以致用。在介紹中國茶文化時,我們就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很多留學生對茶感興趣,喜歡喝茶。而且青島的嶗山茶比較有地方特色,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們讓留學生品茶,學會泡茶,方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喝茶。最后,要落腳到漢語教學。從語言教學的第一堂課開始,所教的語言就包含著文化。語言的學習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語言水平越高,對文化的需求就越高,而文化知識掌握的越多,就越有利于語言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進行完課內(nèi)文化知識的講解,就可以進行課外的文化體驗。對于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習的留學生,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西海岸經(jīng)濟新區(qū)的文化資源,精心設(shè)計、有組織、經(jīng)濟地安排留學生系列文化體驗活動。在內(nèi)容設(shè)計上,應為課堂上教師重點講解、有視頻輔助教學的內(nèi)容,這樣留學生已經(jīng)對體驗內(nèi)容的文化內(nèi)涵有了較充分的前期了解,避免了活動流于形式。可采取兩種方式進行文化體驗活動,一是邀請相關(guān)人員到石油大學,二是留學生到文化體驗地點開展活動。為了確保文化體驗活動的順利開展,活動組織嚴密、紀律嚴格。活動有專門的負責人組織和協(xié)調(diào),提前聯(lián)系地點、講解人、用車等?;顒忧埃仨毺崆霸敿氄f明本次活動的紀律,參與活動留學生必須嚴格遵照執(zhí)行,凡不遵守紀律者,取消參與資格。對于文化體驗活動的費用,首先應選擇相對經(jīng)濟的體驗活動,以減少費用。同時,每次體驗活動后,課程組應及時總結(jié),不斷完善活動設(shè)計。
三、 《中國概況》課程建設(shè)效果
1.《中國概況》課程素材庫建設(shè)
根據(jù)《中國概況》課程教學內(nèi)容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包括15章,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Chinese food; Chapter 3 Chinese tea; Chapter 4 Chinese name; Chapter 5 Chinese wine; Chapter 6 Chinese material arts; Chapter 7 Chinese medicine; Chapter 8 Chinese garden;Chapter 9 Chinese music;Chapter 10 Chinese architecture; Chapter 11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hapter 12 Chinese treasure;Chapter 13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Chapter 14 Chinese dress; Chapter 15 Chinese wedding。每章課件都經(jīng)過精心的設(shè)計,以Chapter 2 Chinese food為例進一步說明。(1)首先介紹健康飲食的重要性。無論是重大的宴請還是每日三餐都希望吃到好吃的食物。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滿活力和智慧,則不僅僅滿足于吃飽肚子,還必須考慮飲食的合理調(diào)配,保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素的攝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2)進而,引入中國食物的烹飪方法、菜系?!耙环剿琉B(yǎng)一方人”,中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56個民族,在不同自然環(huán)境中,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豐富的飲食習俗。而且,中國疆域遼闊,氣候多樣,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兼而有之;地形多樣,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無一不備,這樣就為中國的飲食與烹調(diào)提供了不同種類、不同品質(zhì)的魚肉禽蛋、山珍海味、瓜果蔬菜等豐富的動植物原料、調(diào)料。數(shù)千年來,中餐積累了精湛的烹調(diào)技藝,僅烹調(diào)的操作方法就有:燒、炸、烤、燴、熘、敦、爆、煸、熏、鹵、煎、氽、貼、蒸等近百種,從而形成了各式各樣、千差萬別、風味各異的菜系和品種。長期以來,各地由于選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配料,采用不同的烹調(diào)方法,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獨特風味和不同的菜系。中國菜肴四大風味是魯、川、粵、淮揚,著名的八大菜系指山東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蘇菜、浙江菜、安徽菜、廣東菜和福建菜。其中,八大菜系之首當推山東菜。(3)具體介紹代表性的中國美食,在此基礎(chǔ)上分析中國美食注重色、香、味、形俱全的特點。這些講解能夠讓留學生體會到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針對每一章的授課內(nèi)容,我們收集和整理了相應的輔助視頻材料。選擇輔助視頻文件過程中,我們注意了以下幾點。(1)所收集和整理的輔助視頻文件盡量是講解語言為英文的相關(guān)視頻文件。如針對Chapter 1 Introduction的授課內(nèi)容整理了五個視頻供任課教師選擇,分別是由BBC和NHK制作的紀錄片,這些視頻能夠從整體上展示中國的地理、資源、社會、經(jīng)濟、文化、藝術(shù)、民俗等特征。(2)輔助視頻盡量能夠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如針對Chapter 6 Chinese material arts的授課內(nèi)容整理的視頻包含了少林功夫和成龍主演的功夫電影,Chapter 7 Chinese medicine的輔助視頻文件中不僅詳細介紹了中國的中藥,還包括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發(fā)現(xiàn)青蒿素的過程,以及青蒿素在對抗瘧疾中發(fā)揮的巨大成就。(3)注重視頻的生動性。如Chapter 12 Chinese treasure的輔助視頻文件為BBC制作的國寶大熊貓的紀錄片,這個視頻能夠以生動的形式讓留學生切身體會到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和特點。同時,增加了BBC美麗中國系列記錄片的中英文版本視頻作為學生課下拓展學習內(nèi)容。這些視頻能夠以真實、清晰、生動的方式輔助PPT課件表述教師的重點講解內(nèi)容。從而達到讓留學生既能夠聽教師講解,學中國文化,又能夠看視頻,感受中國文化。
2.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活動建設(shè)
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我們安排了《中國概況》課程留學生的文化體驗活動。在中餐館,授課教師向留學生們詳細介紹了中餐的做法和餐桌文化,讓留學生們品嘗了中國的美食。在茶館,授課教師詳細介紹了飲茶的益處和茶道。茶葉中含有微量的茶多酚、兒茶素、茶多糖等多種微量元素,因此飲茶具有抗癌、降血壓、改善視力、減肥、提神等很多益處。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shù),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lǐng)略傳統(tǒng)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品茶的程序包括洗茶、沖泡、封壺、分杯、分壺、奉茶、聞香、品茗。中國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精華。道家的學說則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時,還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真的美學理念和重生、貴生、養(yǎng)生的思想。一邊飲茶,一邊體會中國的茶文化,留學生們在茶道介紹與體驗的過程中對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我們還邀請傳統(tǒng)樂器葫蘆絲表演專家來到學校為留學生們表演。通過專家的介紹,留學生們了解到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樂器。這種樂器以葫蘆作為音箱 ,葫蘆咀做吹口,常見者以各自裝有一片舌簧的3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蘆底部。通體長約30厘米。亦有單管,雙管或四管者。無論竹管多少,多以中間一根為主管,其余為副管。主管上開7個音孔,前六后一,傳統(tǒng)的葫蘆絲副管上方不開孔,只在管身底部開通,用塞子堵住,塞子與管身之間有線連接,需要時則用小指將其打開。改良的葫蘆絲則沒有使用傳統(tǒng)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樣在管身上方開一音孔。這樣更方便于在演奏時對副管音的反復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靈活。吹奏時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若主副管同時開啟,吹奏時數(shù)管齊鳴,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僅以和諧持續(xù)的單音相襯托,通常是一管發(fā)a音,一管發(fā)e音,產(chǎn)生和聲效果,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聽完優(yōu)美的演奏,同學們都躍躍欲試,想和專家學習。課后,授課教師還為同學們下載了很多葫蘆絲眼湊的美妙音樂。這一活動讓留學生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音色獨特優(yōu)美,外觀古樸,柔美,典雅。
此外,我們和留學生走出校園,到文化體驗地點,實地參觀和體驗。在開發(fā)區(qū)名家美術(shù)館組織留學生參觀中國名家書畫展和體驗中國畫創(chuàng)作藝術(shù),留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地在紙上抒發(fā)出自己激動的心情,有的畫人物,有的畫花鳥,有的畫自然風景。這次實踐課使留學生們體驗到了中國國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從中領(lǐng)悟到了中國國畫作品里筆墨線條的韻味。來自土庫曼斯坦的阿斯蘭激動地說:“這堂課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的精神得到了升華,而且培養(yǎng)了我們的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理解,我非常開心!”。
四、結(jié)語
經(jīng)過兩年的《中國概況》課程建設(shè),在課程組成員的協(xié)作下,完成了《中國概況》課程內(nèi)容的多媒體課件制作、輔助視頻收集和整理的素材庫建設(shè),以及與文化體驗相結(jié)合的授課體系。從兩個學期的教學來看,在留學生中得到了很好的反響。留學生們結(jié)合自己在中國的生活經(jīng)歷,自發(fā)的查資料,與教師討論,講中國文化。基于“教師講解-視頻輔助-學生討論分析-實際體驗”相結(jié)合的留學生中國概況教學新模式,不僅讓留學生更好的掌握了教學內(nèi)容,而且發(fā)揮了文化體驗在留學生中國文化導入和融入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達到了使留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成為一個“中國通”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于富增.改革開放30年來留學生教育[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
[2]石教旺.來華留學生留學目的及收獲調(diào)查[J].文教資料,2013,23,94-95.
[3]欒鳳池,馬萬華.來華留學教育問題與對策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32(5),20-27.
[4]韓鳳芝.國際漢語傳播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影響[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38-141.
[5]張瑞.對外漢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 學園,2013,20,16-17.
[6]朱蘇靜.來華留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休克”和“文化適應”[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5.
[7]付麗.留學生漢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理論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9,166-168.
[8]郭凌云.面向一般留學生的文化課教學大綱研究[J].語文學刊,2011,12,122-125.
[9]劉紀新,趙文玲.論“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比賽的文化內(nèi)涵-以央視總決賽為例[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2,33,57-60.
[10]羅蕾.2010文化中國游·黃河口-中國石油大學對外漢語教學別開生面的嘗試[J].絲綢之路,2010,16,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