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打call:wota藝的一種,多用于演出應援。
嗯,時代發(fā)展太快,流行詞一個接一個飛著來,一不留神,就變成了枸杞泡進保溫杯的中年人。而中年人的特征之一,就是——不但流行詞看不懂,連流行詞的注釋詞也看不懂——應援,wota藝,這些都是什么鬼?
不過,不懂倒也不影響中年人迅速接受這個詞,不喜歡中文夾雜著英文裝叉的樸實中年,還給了“打call”一個更樸實的化身:打電話。中年人潛意識里明白,“打電話”就是歷史上更迭過無數次的“我愛你”“我挺你”——從前的人含蓄一點,說“我想和你同看明天的日出”;后來的人直白一點,說“我粉你”;這中間還有過類似于“我宣你”“愛老虎油”“+1”“+10086”之類的變種。
和那些或隱晦或直白的愛的宣言相比,現在的人表達感情,既不喜歡隱晦到文藝腔泛濫,也不喜歡直白到整天把愛字掛在嘴上。這是一個喜歡“暗語”的時代,最好的愛意傳達,就是我說一,別人聽到的是二或三,只有我最想他聽到一的那個人,聽到了那聲一。
“打call”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日本就已經有了,那會兒它還叫“コール”(call),意思是粉絲在偶像的演唱會上齊齊喊出口號。發(fā)展到后來,喊口號還嫌不夠,又發(fā)展出了用熒光棒打節(jié)奏——你看,這些“在世界中心呼喊愛”的標準動作,即使是油膩的中年人,年輕時候也或多或少都干過幾次吧——熒光棒拗一拗,一窠亮綠,一窠火紅,每當臺上的歌手唱到自己那支貼心的曲子,不由自主地站起來揮一揮……誰還沒個青春了是咋地。
誰曾想隔了二三十年,這種司空見慣的事居然被封了專有名詞“wota藝”,說白了,就是用熒光棒編舞,看臺上的人載歌載舞不過癮,如何做人山人海里那個最閃耀的粉絲?wota藝!想想看,當大家都只曉得左右前后揮舞熒光棒,只有你一個人旋轉跳躍閉著眼……是不是特別炫酷特別拉風?
但是大家買票,畢竟不是來看粉絲模仿秀的。胡亂打電話日漸遭人嫌棄,“wota藝”也就越來越演變成一個專門的二次元術語,直到2017年,“打call”打破了次元壁,從二次元突圍而出,變成了三次元人類的流行詞。只是,這個詞恐怕并不會流行太久——畢竟,大家最初喜歡的是只有小圈子里的人才能互相聽懂的愛意表達,一旦流行開來,也將很快變成大俗物一個——你看現在誰還用“愛老虎油”?過不了多久,“打call”也會一聽就讓你雞皮疙瘩掉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