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蘭,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第三小學
怎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文/李建蘭,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第三小學
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還要運用不同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閱讀,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閱讀教學;培養(yǎng)興趣;注重方法;提高能力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閱讀可以說是一個人生存所必備的本領。對語文教學來說也是一大障礙。通常一篇小小的短文令老師難教,學生也是頭痛不已,解決的方式只不過是看一看,想一想,寫一點罷了。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當前語文教學中可以說是勢在必行。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怎樣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閱讀能力的提高。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首要任務。如果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閱讀興趣。
人總是喜歡聽好話的,小學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勵小學生閱讀,及時肯定小學生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快樂地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強烈的閱讀興趣是促使閱讀活動深入開展的強大內驅力,它是整個閱讀過程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它能驅使學生自主地、自覺地開展各種閱讀活動,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抓住上課的有利時機,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精彩的開場白或話題引發(fā)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進入最佳狀態(tài),為整堂課拉開序幕。
二是以和諧的課堂氣氛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時刻注意保持輕松愉快的氛圍,充分滿足學生敘述的愿望;真誠和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
三是運用多媒體和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閱讀興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氣氛。
四是適時強化學生成功的喜悅感,鞏固興趣。教師要特別注重讓學生體會成功感,因為成功越大,興趣越大,動力越大。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點成功,他們也會像成人完成了一個重大科研項目一樣感到高興,繼而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樂,感受到努力的價值。
2.1 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就要營造濃厚的讀書環(huán)境和氛圍。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圖書室的作用,使圖書室切實為學生服務,提高學校圖書室的利效率??砂l(fā)動家長幫助和指導子女購買一些合適的圖書并制定好讀書計劃,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這樣,小學生處在濃厚的讀書環(huán)境和氛圍中,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尋找閱讀材料,然后就興致勃勃地閱讀。
2.2 推薦課外閱讀內容。
當同學們課外閱讀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后,如何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推薦好的課外讀物,幫助他們選擇適合的課外書顯得異常重要。為學生選擇和推薦書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常用的如以下幾種:一是結合課堂教學選擇推薦。如《安徒生童話》。
二是結合年齡特點選擇推薦。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識字少,閱讀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給他們推薦內容短淺的童話、寓言、兒歌等。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知識面有所擴大,閱讀能力有所增強,就可以推薦一些革命故事、兒童小說、科幻故事、兒童詩歌等,如《小學生必讀佳作》。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活知識進一步擴充,就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歷史故事,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散文、小說,同時,還可以推薦一些社會、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等。
2.3 培養(yǎng)學生必要的課外閱讀能力。學生會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更加真切地感受這樣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更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3.1 范讀:訓練學生掌握各種基本的閱讀方法。閱讀有范讀、領讀、講讀、朗讀、默讀、背誦等。范讀是給學生閱讀做示范,激發(fā)學生的摹仿興趣。復述課文的大體內容。復述看似容易,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難度比較高的,因為涉及到人稱的轉換,和一些相關的語法知識,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
3.2 泛讀:泛讀,顧名思義,泛既是廣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讓學生進行大量廣泛地閱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量,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才能使閱讀上一個臺階。閱讀以理解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語篇的能力。孩子在家庭閱讀時,父母應經常關注孩子的閱讀情況,讓他談談書的內容或對書的評價,避免盲讀。
3.3 精讀:在閱讀中,指導學生變換方法閱讀,并從閱讀中不僅養(yǎng)成眼到、口到、心到。還要做到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求解,逐漸養(yǎng)成初讀—細讀—深讀—熟讀的好習慣。讓他們在閱讀中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作者的思路、寫作方法和課文中心,借鑒寫作技巧,還可以指導學生速讀—回讀—精讀—背誦。如文章較長,可采用先“速讀”,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據課后的作業(yè)或老師的提問進行“回讀”,反復閱讀疑難部分,從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寫得精彩的段落,讓學生仔細閱讀,反復地“精讀”,并從中讀出味道,讀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誦”。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指引下,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廣大學生的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并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識字能力和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和憑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是閱讀教學的重心。 閱讀帶給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寬知識面,提高品德修養(yǎng)和思想情趣。而閱讀能力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良好的閱讀能力不但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而且能讓小學生學會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進而豐富其情感體驗,發(fā)展他們健康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