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
每年,電影觀眾的HIGH點都不一樣。今年除了《戰(zhàn)狼2》所代表的愛國情懷,還有一種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情緒,算得上隱形贏家,就是各種復映片、重拍片所代表的懷舊。
年初上映的《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加長紀念版票房共計1.8億,創(chuàng)下華語復映票房紀錄;另一部剛剛上映的《英雄本色》修復版,也在上映三天就獲得兩千萬票房,總票房估計在四千萬以上;翻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在同檔期內(nèi)漫威、DC兩部大片的夾擊下收獲超過兩億的票房。
懷舊是一種很奇特的心理現(xiàn)象,大眾對它的認知也經(jīng)歷了好幾個階段:17世紀時,它被視為一種生理上的疾??;19到20世紀時,它又被視為一種心理疾??;直到20世紀末,它才終于被當成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非但不再被投以偏見,如今,更成為各種行業(yè)的營銷利器。
自從2009年王家衛(wèi)的《東邪西毒:終極版》重映,內(nèi)地獲得2583.2萬票房、全球斬獲4000萬人民幣票房,市場嗅到商機,紛紛開始跟風復映片市場。但此前的嘗試成功案例不多。影聯(lián)傳媒今年發(fā)行的兩部影片:《大話西游之大圣歸來》加長紀念版和《英雄本色》修復版都帶來了相當不錯的票房回報。
老片復映的成功并非偶然,高回報率的背后是對大眾懷舊心理的精準把握。
《英雄本色》上映是在1986年。那是一個看起來離我們很近,但實際上又很遠的年份。在那時看來,這部電影可謂是三位主演事業(yè)上的關(guān)鍵時刻,頗有種摸著石頭過河、不知對岸是何物在等待的悲壯:輸了,一輩子籍籍無名;贏了,才會有明天。
他們成功了,且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屬于他們的better tomorrow來了。
那種久違了的屬于個人英雄的激情,成為這部老片吸引大眾走進影院的心理基礎(chǔ)。
但這并不意味著隨便什么時候、拿出一部那個時代的香港電影出來都會有人捧場。觀眾很可能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過無數(shù)遍了,實在犯不著再掏錢進一次電影院。所以,老片復映就涉及到三個學問:選片、宣傳、抓時點。
選片的原則并不復雜,粉絲效應極強、歷久彌新的經(jīng)典之作都是關(guān)鍵詞,必須是經(jīng)典的,能讓人一刷二刷三刷的,像《英雄本色》這樣,二十刷三十刷的老影迷都有;而宣傳主要是利用具備一定影響力的自媒體矩陣,通過圖片和文字的形式來喚起人們的記憶。當年風流倜儻,而今英雄安在?。窟@就是懷舊的東西。
最難把握的是時機的選取。十年是一個坎。每隔十年,大眾的懷舊情緒便會再度掀起一次。
80年代時,香港電影和臺灣的校園民謠這兩樣事物貫穿了年輕人們的青春歲月。彼時電影已經(jīng)沒落,影院中播放的那些主旋律色彩濃厚的影片,不再能吸引年輕人。
在當時,淘來的臺灣校園民謠磁帶,反復放,直到聽到放不出音了才會被放棄。而觀看港片的過程則更加隆重。因為錄像機是特別有錢的人家才能消費得起的東西,想看港片,大家只能齊齊聚在地下錄像廳里。那個場面人頭攢動,煙霧繚繞,充滿了儀式感,就跟今天的年輕人喜歡嘻哈文化一樣。
如今,錄像機已然成了歷史。不管有錢沒錢,看個電影都不再是什么難事。但回憶往事,那一代人依然心潮澎湃。
懷舊是一種很奇特的心理現(xiàn)象,懷舊心態(tài)也分為兩種:個人懷舊和集體懷舊。前者來自于個人過去的實際生活,帶有一種充滿個人特色的自傳的感覺;而后者則必須有一個過去的符號,其象征著某種共同的情感,在一定條件觸發(fā)下,能引起成千上萬的人同時感到懷舊。
對80年代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的青春期經(jīng)歷了文化、經(jīng)濟的快速迭代,這種迭代又同港臺文化牢牢掛鉤在一起。因此他們的個人懷舊和集體懷舊兩種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周潤發(fā)用美鈔點煙的一幕,至今仍能引起驚呼。畢竟,那不僅只是個人的一種觀影體驗,而是成千上萬人共同經(jīng)歷的青春。
目前市場上的觀影人群主力為90后,這部分人卻并不是《英雄本色》修復版主要的目標對象。然而對90后來說,相當一部分人對香港文化其實也是有懷舊情緒的。
90后們大抵都有這么一種童年記憶:小時候在家看電視,拿著遙控器百無聊賴地來回在各種臺之間切換。最后,屏幕總會停在各省的電影頻道上。而里面放的,多半是老港片?;浾Z歌也以其獨特的魅力統(tǒng)治了一部分90后的耳膜。相比只有四聲的普通話,粵語有九聲。陰四聲,陽四聲,中一聲。這九聲的變幻中自帶韻律,節(jié)奏感更強。香港音樂人作詞時,又善于協(xié)音,將詞語的聲調(diào)走向同音樂的旋律緊密配合,使兩者趨于一致。今天在大街上隨便抽幾個90后出來問,怕是沒幾個人不知道林夕和黃霑。
當然,90后們還太過年輕,無舊可懷。他們當中一部分人對于老港片和粵語老歌的熱愛,與其說是懷舊,倒不如說是對已然逝去的時代的一種帶有幻想意味的致敬——畢竟那個時代還是有超級巨星的:譚詠麟、張國榮、劉德華……
于是一直有人懷念那個有張國榮的時代,自掏腰包上電影院去體驗30年前的記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