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雷雨》這部話劇,大家并不陌生,曹禺在創(chuàng)作過程將每一個人物都塑造得極為生動,在壓抑的演出氛圍下似乎有一種巨大的力量在躁動,這就是命運的力量。本文以曹禺所創(chuàng)作的《雷雨》為研究對象,從人物角色的角度分析,解讀該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作者的命運觀。
關鍵詞:曹禺;話??;命運觀
作者簡介:秦卓凡(2000.9-),女,土家族,湖北長陽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第三子弟中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5--01
在《雷雨》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曹禺曾對未知領域的恐懼、誘惑進行過深入地反思,他將這些行為看作是生命的召喚。在他看來,命運是不可知的,無法通過某種方式所預測,這也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靈感。
一、雷雨——貫穿全場的命運
在《雷雨》這一劇本中,雷雨這一特殊的天氣貫穿整個故事發(fā)展的過程,作者通過“悶”、“熱”等形容詞以及“開窗”等動詞將雷雨到來之前的氣氛進行了渲染。例如:“午飯后,天氣很陰沉,更郁熱,潮濕的空氣,低壓著在屋內(nèi)的人,使人成為煩躁的了”,通過該描寫,似乎讀者也能夠感覺到如此悶熱天氣所帶來的不適。為極力烘托這種氛圍,曹禺還加入了蛙叫、蟬鳴、雷響等聲音,進而凸顯出混亂的人物心理。
然而,曹禺如此描寫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突出盛夏的炎熱,亦是為了突出在最終審判到來之前每個人焦躁不安的心理。雷雨這一特殊天氣的描寫,也只是作為故事情節(jié)不斷發(fā)展的線索,在劇本的最后,以清洗命運中所有善惡的救贖者的身份出現(xiàn)。當醞釀已久的雷雨到來之后,人們在雨中奔跑的這一行為也是在迎接命運的最終裁決,將人們對于自身命運的無奈展現(xiàn)出來。
除此之外,這里也體現(xiàn)出一種諷刺,也就是人對于命運的無可奈何,只有逆來順受,即便有所掙扎,也終將放棄,這是一種更加可悲的命運。
二、《雷雨》中人物的命運
曹禺在《雷雨》中塑造了八個經(jīng)典角色,他們分別是周樸園、周繁漪、魯侍萍、魯貴、周沖、周萍、四鳳、魯大海,在這每一個角色的身上,都有著不同的命運,他們是命運的承擔著,然而,卻被命運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終被命運所拋棄。
在這些人物角色中,盡管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對于命運卻有著相同的渴望,那就是更好地生活下去。
周樸園為了自己和家庭,只能狠心將命運的不公全部由魯侍萍所承擔;周沖卻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力量,讓身邊的人都能夠快樂,而自己也能夠追尋向往的生活;周繁漪對于周萍的愛是自私的,她希望周萍能夠一直留在自己身邊,為自己那蒼白的命運增添一抹顏色;周萍卻無時無刻不想擺脫意味著罪惡的周繁漪,并選擇了淳樸、善良的四鳳;而魯侍萍則希望四鳳能夠離開周家,避免自己的悲劇在四鳳身上重演,這也導致了四鳳與魯侍萍之間的爭執(zhí);魯貴為了自己能夠繼續(xù)留在周家做工,而不遺余力地支持四鳳與周萍在一起,甚至以威脅周繁漪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魯大海則為了將周家的罪惡行徑大白于天下,而堅持罷工。
在這八個人物形象的塑造過程中,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隨著劇情的深入而更加復雜。然而,在命運的作用下,似乎又無法違背,以至于最后每一個人所希望的都無法實現(xiàn),甚至陷入了亂倫這為當時社會所不恥的關系之中。在面臨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時,所有人都已經(jīng)處于崩潰的邊緣,當無法擺脫這一現(xiàn)實時,也只有選擇終結這該死的命運。
周萍與四鳳為了追求真摯的愛情而被命運捉弄,在無法面對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二人選擇了死亡;而一直希望能夠以死來獲得解脫的魯媽和周繁漪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命運似乎一直在與他們開玩笑;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周樸園雖然活著,卻承受著兩個兒子死亡的悲痛,已如行尸走肉。
其實,在《雷雨》的最后,似乎除周萍和四鳳以外的所有人都應該選擇死亡來結束這已經(jīng)沒有意義的人生。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則恰恰相反,活著的人繼續(xù)被命運捉弄,而死去的人,卻“干凈”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直至最后,人們對于其中每一個人物的態(tài)度由“厭惡”向著“憐憫”轉變,以感嘆命運無常,世事難料。
三、對命運的追問——周沖
作為《雷雨》中最具有反叛精神的代表,周沖成為雷雨來臨之前的那一聲“驚雷”,喚醒了廣大的窮苦人民。在眾多人物角色中,周沖并沒有服從命運的安排,他似乎就是作者曹禺在劇中的化身,他想憑借一己之力來改變所有人的命運,讓光明穿透雷雨前的黑云。盡管,這黑云太厚,以周沖一己之力依然顯得單薄,他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正是由于周沖這樣一個角色的存在,也就使得劇本出現(xiàn)了戲劇性的沖突,而不是將壓抑、沉悶的氣氛充斥整個劇本,周沖的調(diào)和作用正是為了沖破這種“雷雨”之前的壓抑。
在劇本的最后,周沖的命運以死亡所結束,然而,周沖這一角色產(chǎn)生的效果,卻成為眾多人物形象中最為震撼的一個。他不屈服于命運,即便是明知無法與之抗衡,卻依然敢于一搏,縱然一死,卻也無悔。這也是曹禺對周沖這種命運觀的贊揚,在眾多人物形象中,周沖獨自舉起了正確命運觀的旗幟。
四、總結
《雷雨》所描述的是1925年的舊中國,這是中國歷史上較為黑暗的一段,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社會上籠罩的壓抑氣氛正如夏季雷雨前的傍晚。通過人物心理的描寫,以及相互之間的矛盾關系,在諷刺封建腐朽思想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們對于自身命運的屈從,以及抗爭無果的無奈。與此同時,曹禺亦在文中以周沖為載體,為在黑暗與迷茫中掙扎的人們點亮了一盞明燈。在命運走向的不可抗力中,選擇坐以待斃?還是主動攥緊命運的韁繩?他似乎早已給出了答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