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娟
在黃山山脈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著令人稱奇的古村落——查濟,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有別于烏鎮(zhèn)的熱鬧繁華,也不似麗江的絢麗浪漫,它如同幽谷中的璞玉保留著迷人的質(zhì)樸。
千年古鎮(zhèn)大有來頭
皖南的古村落也去過多次,西遞、宏村的喧囂已經(jīng)讓人疲倦,而查濟始終讓我有種“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神秘感。
查濟古村落群坐落于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zhèn),距縣城60 公里。此地離黃山一個半小時車程。它位于黃山山脈北部,東靠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與九華山毗連。
村莊方圓30 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興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廢毀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歷史。其規(guī)模在皖南堪稱第一,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
古村四面環(huán)山,有三條溪水呈川字型穿村而過。早在明朝嘉靖年間,村落便有了規(guī)劃圖,“依山造屋,傍水結(jié)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運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的借景、對景等手法,形成“門外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正所謂:“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p>
村外有鐘秀、平嶺、巴山、石門四門;環(huán)村圍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內(nèi)有岑溪、石溪、許溪三條小溪穿村而過。其中主溪流許溪兩岸為商家、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明朝三品官查絳曾有詩云:“武陵深處是誰家?隔河兩岸共一查。漁郎不怕漏消息,相約明年看桃花。”
登高遠眺,村落盡收眼底,民居像人字形分布,綿延10 余里,古村青磚黛瓦,馬頭墻重重疊疊,鱗次櫛比,幾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梁畫棟,氣度恢宏。查濟古村規(guī)模很大,至今保留著明清老房子200 多幢,祠堂5 座,古廟3 座,古橋30 余座。借用《紅樓夢》中的《杏簾在望》一詩放在這里倒是十分貼切: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陵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藏在深山中的璞玉
查濟古鎮(zhèn)環(huán)水而居,隱藏在黃山腳下,悠悠地散發(fā)古雅氣息。那些房墻已在許久的潮濕氣息下變得斑駁不堪,布滿了青苔,但在這破敗頹廢之下卻有著厚重的滄桑之美。有別于烏鎮(zhèn)的熱鬧繁華,又不似麗江的絢麗浪漫,它如同藏在深山中的璞玉,保留著迷人的質(zhì)樸。
在查濟,祠堂里的木雕也特別有名,素有“奇葩三雕,交相輝映”之說。三雕就是用在建筑上的木雕、磚雕和石雕。在查濟的民居、祠堂、牌坊、橋梁、墓室等建筑上,處處散落著三雕的身影,或優(yōu)雅,或雄渾,或繁復(fù),姿態(tài)各異,令人稱奇。
除了這些比較有名的祠堂外,查濟還有很多古建筑也是各具特點。查濟古村老式的民居鱗次櫛比,黝黑的屋瓦,淺灰的馬頭墻連成一片。馬頭墻也叫風(fēng)火墻,高筑于山墻之上雄偉壯觀,既可防盜又可防火。這些老房子門樓設(shè)計建造也很講究,俗話說“千斤門樓四兩屋”。建造房子的風(fēng)水好壞,有一部分取決于房子大門朝向,大小高低如有不妥,房子則住人不順。砌門樓前要請風(fēng)水先生看相,用羅盤定位。所以在查濟可以看到許多民居的大門偏斜,這些都是看過風(fēng)水后定的位,大門要朝風(fēng)水好的方向。有的大門外幾米處砌照壁墻,大門頭上還掛有鏡子、八卦之類的鎮(zhèn)物。門不沖巷是查濟村民居建筑的又一個特色,沖著巷子的大門都在門側(cè)設(shè)置碑石“泰山石敢當(dāng)”、“山鎮(zhèn)?!钡孺?zhèn)物,以辟邪氣。大戶人家的八字門樓,磚雕門罩、壁畫等豪華氣派的裝飾,顯示了家庭的興旺和地位。
進入古宅大門便是庭院,不少人家庭院內(nèi)設(shè)有花壇、盆景,多栽種牡丹(取吉祥富貴之意)、天竹(取紅紅火火之意)。庭院寬敞的人家還在院落中栽幾棵果樹,如枇杷、石榴、柿子、棗子之類,栽上一棵桂花四季常青、金秋飄香;臨水的人家還建有水榭,既可賞魚又可觀花,體現(xiàn)了村民的閑情逸致。
殷實的家庭在建造房屋時都會在廳堂前建有天井,作通風(fēng)采光和區(qū)分上下堂之用,亦取四水歸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水為財,要關(guān)住財水在家中。天井下石板鋪面,有設(shè)置精巧的明溝或暗溝將水排出。天井還可以使人在家中享受“日月星辰”之靈氣,觀“風(fēng)霜雨雪”之雅趣,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井兩側(cè)井壁下有石雕碑刻,有長方形、正方形。石碑大部分是青石板,石質(zhì)細膩,質(zhì)地堅固,刻圖清晰,幾百年后如同新雕一樣。圖案有麒麟送子、書香之家、喜鵲登梅、鳳穿牡丹、五子登科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于生活物件的講究,建造時的敬業(yè)精神和對于美的不懈追求。
游覽時路過一個頗大的古居,院子也很大,里面的老人看到我們進來,很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祖上曾出了位舉人。即使單單從外觀來看,也能感覺出這家肯定是大戶人家?,F(xiàn)在老人居住在這里,養(yǎng)著雞,種些小菜,倒也悠哉。逛完古村,已是傍晚時分。沿著另外一條路,繞了村子一圈,我們又回到村口住的地方,此時,我們也打定主意,明天早起拍攝美景。
相比麗江大理的游人涌動,這里真是安靜極了,沒有大紅燈籠,沒有酒吧,沒有過多的商鋪賣店。在這里,似乎可以休憩你疲憊的靈魂,在幽靜的夜色里,伴隨著那些大自然發(fā)出的聲響,我竟這樣進入了甜蜜的夢鄉(xiāng)。
早上5點半,被鬧鐘鬧醒,迅速洗漱后,我們就出發(fā)了。第一地點選擇了能拍攝到查濟全景的一戶居民樓頂,早上人不多,我們可以在樓頂盡情地拍,估計很多游客還在夢鄉(xiāng)。站在樓頂,俯瞰全村,雖然才是清晨時分,但是大多數(shù)村民們已經(jīng)在忙碌了。婦人們在小溪邊洗著衣服嘮著家常,男人們在小道上挑著擔(dān)子拉著板車,真是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畫卷。白墻黑瓦的屋頂上,還有整群嘰嘰喳喳的麻雀,飛來飛去。滿眼望去,炊煙裊裊,東邊的太陽也漸漸升起來了。
下樓后,我們一邊向前走,一邊拍攝村民的悠閑生活。清晨行走在這里,四周是一座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鱗次櫛比的古民居,莊嚴肅穆的祠堂,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古樹,閑散安逸的村民,拿著畫本零零散散坐在路邊寫生的藝術(shù)生。這樣一座散發(fā)著古樸氣息的古村落,頗有一種“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感覺。
再往里走,就是查濟著名的畫家村,據(jù)說里面房子的主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畫家。畫家村不大,但著實很美,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來描述畫家村的靜謐意境,著實貼切。
走完查濟,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桃花源。查濟的幽僻、與世隔絕都深深攫住了我的心。來了,便不想離開,或許是此刻的我對這座古村最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