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嫻
摘要:針對低年級語文老師“改”的效率較低,學生犯錯反復性問題屢見不鮮,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做法,通過錯誤當眾改,同桌之間互相改,分小組共同改,班級張貼評改,創(chuàng)設輕松情景當面改等各種形式,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老師批改作業(yè)的效率,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同時也讓老師從作業(yè)堆里得到解放。
關鍵詞:低年級;自主性;效率;能力
在低年級辦公室里,常聽到這樣的埋怨聲:這個生字的寫法已在班上強調五遍了,學生還是寫錯;這首古詩已讓學生默寫數(shù)遍,還是出錯;測驗一百遍,同樣的題目學生還是答不出來;學生日記本上,總有圈不完的漏洞等等。從以上的埋怨聲中不難看出老師“改”的效率較低,學生存在一錯再錯的現(xiàn)象。當然誰能無錯,關鍵在于自己知道犯錯后能及時改正,并能保證以后較少犯錯。導致錯誤反復性現(xiàn)象,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第一印象總讓人難忘,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自覺性、覺悟性較差,如果教師沒有較好地去引導他們如何改正,同樣的錯誤在下一次就很有可能會同樣出現(xiàn)。我們當老師的往往就是忽視了這一點,在教學中沒有把提高“改”的效率和培養(yǎng)學生“改”的能力放到較高的位置上。
生本教育突出的一點是強調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案摹笔亲詫W能力的一種,所以在開始時,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不妨借助更多的外在條件,采取各種各樣的活潑形式,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改”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改”的能力,讓學生在改中得到啟發(fā)。
一、錯誤當眾改。批改作業(yè)時,如發(fā)現(xiàn)錯的共性,必須及時、正確指出。為了提高“改”的效率,不要直接向學生指出錯誤,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今天,老師想請大家?guī)兔?,大家愿意嗎?我這有一首古詩,你們幫我看看,并告訴我發(fā)現(xiàn)什么。當學生一聽到老師也要請我?guī)兔α?,他們的積極性就會馬上被調動起來,精神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這時候什么漏洞都逃不過他們的金鋼火眼了。因為這樣,在活動中學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原本自己也犯的錯誤,一下子就意識到了,而且印象深刻,下次同樣的錯誤就可避免了。實踐證明,這樣做比罰抄二十遍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同桌之間互相改。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第一印象總讓人難以忘卻,有部分做事粗心大意的學生總把自己的認為是對的,不會再認真、仔細地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也就是憑感覺走。這時候他們很需要一位旁觀者指點迷津。我們不妨這樣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小貓捉老鼠”,你們是小貓,作業(yè)本上的錯別字是老鼠,看誰能把老鼠全部消滅,老師讓他當上“貓之王”。當學生聽到玩游戲,積極性大增,恨不得在最短時間內把所有錯別字消滅清光,這樣“改”的最終目的在快樂的游戲中得到實現(xiàn)。
三、分小組共同改。一年級我們已經(jīng)要求學生寫簡單日記。開始我們只要求學生能寫簡單的一兩句話,寫自己想寫的,我們重在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到了二年級下學期,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已初步能較熟練、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面對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按照傳統(tǒng)的做法,老師會親自逐個字逐個句地去批改。這樣做一方面累了老師;另一方面效果不明顯,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也因此而逐步下降。因為這樣,我們必須迫不及待地需要改革,在改革過程中,我嘗試以下做法:我從學生作文中,挑出幾篇寫得較好,具有代表性的,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開展一次“找優(yōu)點,學優(yōu)點”競賽。采用小組討論,通過讀、評、議,從詞句、表達、題材等各方面去找作品的優(yōu)點。當然剛開始時,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會有一定的難度,但經(jīng)過老師的指導與示范作用,學生的評價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小組討論結果由組員推薦代表記下,并在班上交流。這種做法能集思廣益,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與興趣,讓學生從討論中知道如何把作文寫好,怎樣才是一篇好的作文。只有堅持這樣做,我深信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班級張貼評改。我們二(4)班有幾個學生,做事特別粗心,經(jīng)常抄寫10個生字詞就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是錯別字。面對這種情況,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我會在班上說,經(jīng)過老師長時間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錯別字總喜歡找某些同學的麻煩,老師相信這些同學是深受其害的,也希望能盡快幫助他們擺脫困境。大家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全心全意去幫助他們,深信錯別字會知難而退的。大家愿意成為錯別字的克星嗎?接著,我會把錯別字較多的作業(yè)本張貼到教室后面,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幫助這些學生糾正錯誤。通過兩到三次這樣做,前后比較,被張貼者的錯別字越來越少,這時老師在班上及時加以表揚,學生的積極性大增,做事也認真多了。其他學生在改的過程中,認真的做事態(tài)度也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逐步養(yǎng)成。
五、創(chuàng)設輕松情景當面改。當面批改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能把握學生的情況,及時作出指正,但教師花的時間較多。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我采用對癥下藥的辦法,有選擇性地進行。當面批改的對象一般是:1自覺性較差,錯誤較多的。2對學習出現(xiàn)畏難情緒或失去信心的。3思路閉塞需要作提示的。對這些學生采用當面批改或交談時,在情緒上,學生是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進行教育,可怕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我們可嘗試下面這種做法:換一個輕松、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如鳥語花香的植物園或芒果樹下,強調老師今天是來幫助你們的,你們是愿意學并努力改正的。這樣做意在打破師生之間的隔膜,降低緊張的情緒,以便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在指出他們的錯誤,幫助他們開拓思路,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尋找樂趣,認真改正,有時還可以推薦一些好書讓他們閱讀。一般來說,經(jīng)當面批改的學生,提高是比較明顯的。
當然,做法決不止這些,以上所舉的是我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我希望我的做法能給其他老師帶來一點啟示。少一點埋怨,多一點創(chuàng)新,同樣的做法,不同的提法或不同的態(tài)度也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想方設法,通過多種途徑,改變教師包辦批改的習慣,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改”的效率,把學生“改”的能力培養(yǎng)起來,最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探討》、《中學語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