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鄧文圣
賈龍弟,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浙江省嘉興市名師。被授予中語會首屆學術先鋒人物稱號,榮獲浙江省優(yōu)秀教師暨農(nóng)村教師突出貢獻獎。扎根農(nóng)村語文教育20多年,主持或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100多篇論文公開發(fā)表于各類報紙雜志。
濃濃愛心育滿園桃李,片片真情望滿園芬芳。賈龍弟老師從1994年來到浙江平湖黃姑就未離開,23年來,堅守在教學一線,無怨無悔,用愛心和真情譜寫了一曲農(nóng)村語文教師默默耕耘之歌。
情,綻放農(nóng)村課堂的精彩
“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同樣“尋找適合學生的語文教育”,也就成了賈老師不懈追求的語文教育理想。
面對農(nóng)村孩子語文基礎薄弱、語文程度參差不齊、語文學習習慣不好的實際情況,教學該何去何從呢?夏丏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的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币l(fā)了他的反復思考,經(jīng)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他決定走適合農(nóng)村學校的語文教學之路——“低起點,小步走,分層走,互助走”。
雖然上初中了,但是有些農(nóng)村孩子從來沒有寫過作文,怕寫作文。于是,賈老師就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從說話開始,鼓勵孩子們努力把說的寫下來,慢慢地,一句話、幾句話,漸漸地,50個字、100字、200字、500字;念課文,賈老師選擇一些簡單的段落,讓他們在課堂上朗讀,經(jīng)過將近半個學期的鍛煉,那些本來一朗讀就緊張、念錯字,念漏字、念多字的,也能比較流暢地面對同學朗讀了。
賈老師的傾心教學,成就著課堂的精彩,他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影響面也在擴大,黃姑鎮(zhèn)首屆“獎教獎學”基金、“十佳師德標兵”、“平湖市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紛至沓來,平湖教育網(wǎng)、嘉興教育網(wǎng)、湖市電視臺、嘉興電視臺等很多媒體都對賈老師的事跡進行了報道。
有了點名氣的賈老師接到了很多學校拋出的橄欖枝,甚至有學校開出了高年薪,但都被賈老師婉言謝絕了。平湖電視臺以《平湖的這個老師了不起,婉拒30萬年薪堅守基層教育!》為題進行了報道。當平湖電視臺《民生直通車》記者問:“為什么您這么優(yōu)秀的老師,不到城里去或者到待遇更好的學校去呢?”
“農(nóng)村的孩子更需要我!我離不開他們!”賈老師樸素的話語如那農(nóng)村希望田野里樸實的稻穗,深情望著腳下的土地,實實在在的情深意重。
愛,放飛農(nóng)村孩子的夢想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跡”,23年來,賈老師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陰。
賈老師教書育人心坎里那最深處的善良是農(nóng)村孩子放飛夢想的神奇之源。在任教的班級中,特別是外來務工子弟,由于父母忙于打工,很顯然對他們的關心不夠。而這些孩子往往情緒低落,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不言不語,仿佛是躲在陽光下的一道道憂郁的影子。賈老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以結對的方式慢慢走近他們,不僅經(jīng)常去家訪,在學校也會經(jīng)常對他們噓寒問暖,讓他們感受到黃姑這片土地的熱忱和溫暖。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很多孩子初中畢業(yè)回到老家還經(jīng)常給他寫信或網(wǎng)絡聯(lián)系。熊丹曾是賈老師的一名學生,回到老家貴州后在一封來信里曾說:“親愛的賈老師,多么想再聆聽您那語重心長的教誨!認識您是我的幸運,因為您,我記住了語文,記住了黃姑,記住了平湖,賈老師,我想念我們在一起學習生活的日子,待我夢想成真時,再去母校好好擁抱您!”
作為學校教務主任,賈老師還在為學校的教務工作的開展、為學校里更多的孩子發(fā)揮著自己的才能。通過查閱資料、搜集整理案例、教師訪談、調查研究等方式,探索出臺的《黃姑中學學生分層作業(yè)細則》,呵護了不同層次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孩子們不同夢想的綻放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動力之源。黃姑中學是首批“全國航天特色學?!保Z老師結合學校特色,利用業(yè)余時間和其他教師一起編寫了《夢飛翔——黃姑中學航天科普教育紀實》航天科普教材,讓學校的科普教育有了一個很好的文本載體。
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講臺繪青春。賈老師用他的愛,放飛著農(nóng)村孩子的夢想。
思,促成教學科研比翼飛
“不會科研的教師最多只能算是一個教書匠?!辟Z老師不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腳踏實地,而且還是一位潛心教育科研的佼佼者。
為了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能力,賈老師潛心研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征訂了5份語文專業(yè)雜志,潛心閱讀,并不斷思考。學習需要交流,賈老師加入了二十多個語文交流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一次在網(wǎng)上和其他語文教師聊天,說起語文知識的問題。在要不要的問題上,有教師偏激地認為,語文知識沒有用不必教。在怎么教的問題上,又有教師武斷地認為語文知識的教學最忌死記硬背。大家的討論引發(fā)了賈老師對語文知識的深度思考,最終寫出了《真語文需要學點理論》,發(fā)表于《教學月刊》2013年第10期,吳頌華主編專門打來電話說:你的觀點很有針對性,切中時弊。
盡信書不如無書,賈老師在《語文月刊》上看到一篇題為《小說教學豈能不“談美”?》的文章,作者是以余映潮老師的《孤獨之美》為例,批判其“教學過程因感性的缺失而導致審美的失位”,認為“這是一節(jié)沒有審美的語文課”。對此賈老師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語文教學中感性和理性的不可分割性,從而批駁了該作者思維認識上的問題。賈老師從2011年通過投稿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發(fā)表第一篇教學論文,到現(xiàn)在逐漸由雜志社約稿,到成為《語文知識》的編委,這是一個飛躍式的發(fā)展。目前他已有100多篇論文發(fā)表于《中國教育學刊》《語文建設》等中文核心刊物,9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初中語文教與學》全文轉載,他還主持了省重點課題,浙江師范大學蔡偉教授說:“賈龍弟老師雖是一名農(nóng)村教師,但卻是浙江語文教學研究的青年才??!”
2016年至今僅僅兩年不到的時間,賈老師先后成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語會會刊《語文教學通訊》以及鄭州大學《語文知識》等七家雜志的封面人物,《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教師博覽》《中學語文》《新作文》等雜志都辟專頁進行了介紹。這在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中可能是個特例,標志著一個農(nóng)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方面的研究在全國有了一定的影響,其專著《語文教學本體論》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全國著名語文教育名家錢夢龍、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鄭桂華、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王君等,對此書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帶,營造名師工作室能量場
全國同課異構課堂教學研討會,四川省部編教材研討會,山東濟南市的名師班的講堂……,賈龍弟老師開始帶著浙江平湖教育的情懷走向全國,傳播著平湖教育科研的經(jīng)驗和體會,既拓寬了他視野的寬度,也宣傳了平湖教育。賈老師先后被評為平湖市名師、平湖市優(yōu)秀教師、嘉興市第十、十一批初中語文學科帶頭人、嘉興市名師,被推薦為浙派名師培養(yǎng)對象,王曜君網(wǎng)絡名師工作室成員,2014年被評為中語會首屆學術先鋒人物(全國共50位),成為《教師博覽》的簽約作者。
賈龍弟老師沒有因為眾多榮譽加身而自滿,反而更激勵著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更多地回報學校,回報平湖,回報社會。2016年,以賈老師以領銜人的名師工作室建成。賈老師以負責人和指導員的引領為核心,以內(nèi)強素質,外揚名聲為建設思路,形成一個能量場,逐漸讓平湖市的名師工作室走向嘉興,走向浙江,甚至走向全國。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工作室運行中,賈老師非常注意自身的引領作用,自己獲得了省初中語文優(yōu)質課比賽一等獎第一名,他就以身示范,結合課例講解,讓工作室成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導他們既仰望理論的天空,又腳踏埋頭實踐的大地,從而有效提升了工作室成員的理論和實踐水平。針對工作室成員教科研水平整體不高的現(xiàn)狀,賈老師又為工作室成員開設教科研講座,以自己的教科研親身經(jīng)歷,鼓勵他們發(fā)揮自身科研優(yōu)勢,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教科研之路。
目前,工作室擁有浙派名師培養(yǎng)對象1名,嘉興市名師3名,嘉興市學科帶頭人3名,平湖市名師4名;部級優(yōu)課獲得者1人,省優(yōu)質課一等獎1名,嘉興市優(yōu)質課一等獎2人,平湖市教壇新秀、雙高課獲得者多人;每年在語文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文章達20多篇,并有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走向全國已然不是一個夢,湖北襄陽、山東濟南、廣西大新縣等都已留下了工作室成員的足跡。
“碧波深處有珍奇”這是語文教育家錢夢龍老師寫給賈老師的寄語,也是賈老師的座右銘。賈老師用無私的愛,用最真摯、最堅實、善良的行動,用自己獨特的研究理論引領著農(nóng)村教育這一方湛藍的天空。我們有理由相信,賈老師的未來之路將會越走越寬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