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光樓
在魏書生的班級管理中,全體學生人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時而動,權力彼此制約,責任明確。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任務(如擦鏡框的、擦窗臺的、擺桌椅的、灑水的……)人人參與管理,同時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向魏書生學習,我也推行人人都是班干部的制度,大到班長,小到門長(教室開門鎖門都有專門的學生負責)。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的:“只有激發(fā)學生去進行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人人都是班干部利于因材施教
人人都是班干部的做法,是在素質教育方面因材施教的新探索。針對每個學生自身素質和興趣愛好,讓他們人人有事做、人人擔責任,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如讓愛勞動的學生當勞動委員,讓守紀律的學生當紀律委員,這些都屬自身素質個性上的因材施教。教育對了路,自然會受到學生的歡迎。通過人人有職務,實現人人有事做,這就為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開拓了一個有益的路徑。同時通過人人都做班干部,學生在關愛他人、服務集體的過程中,不僅思想品格得到升華,也對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協(xié)調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叭巳擞惺赂?,事事有人管”的教育管理模式早就有成功實踐,不容世人再多懷疑,這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集體生活的角色意識與組織能力,更利于學生早早感知個體的力量與價值。
二、人人都是班干部淡化官本位
對于人人都做班干部的做法,我們還是多一些包容、寬容為宜。如果僅僅糾結于“班干部”三個字,就會誤讀人人都做班干部,甚至面對這種教育上創(chuàng)新探索,得出培養(yǎng)學生“官本位”意識的結論。如飲水機管理員、走讀生路隊長、盆花管理員、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圖書管理員、門長、爐長等,如果說是“職務”,倒不如說就是“服務”。從這個意義上,所謂人人都做班干部,實質上起到了在向學生進行淡化“官本位”意識的教育作用。實際上班干部,不過僅是個鍛煉的崗位,與成人世界的“公權者”,有著本質區(qū)別。加之班主任和學校管理者整日在身邊,小小權力被濫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與其說班干部是“官”班干部,不如說是班級服務者更貼切。
三、人人都是班干部體現公平性
人人都是班干部,有利于學生及早感知自己個體的力量與價值,讓班干部不至于成為成績好的學生的“專利”;人人都是班干部,讓學生同處一個競爭的平臺,也讓大家同處一個起跑線,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履行班級管理職責,為班級管理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不會冷落每個人,班級管理人人有份,絕無局外之人;人人都是班干部,才會有管理的公平,更創(chuàng)設了學生自我能力與素質提升的價值和空間,讓班干部少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包容;人人都是班干部,營造“你為我,我也為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服務氛圍,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為集體服務,參與班級管理的各項活動,讓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發(fā)言權利,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
人人當班干部,既培養(yǎng)了學生主人翁的責任感、榮譽感,又鍛煉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從而加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快班級的整體發(fā)展。當然,人人當班干部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但并不值得詬病,我們需要做的是加強引導,使每個小“干部”都學會正確認識權力,善用權力,敬畏權力,從小學會為他人服務。
(作者單位:山東棗莊市薛城奚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