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燕,李玉娟
(1.諸城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濰坊 262200;2.諸城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2200)
妊娠早、中、晚期正常孕婦血漿D-二聚體水平檢測與分析
趙金燕1,李玉娟2
(1.諸城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濰坊 262200;2.諸城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2200)
目的探討正常孕婦妊娠早、中、晚期血漿D-二聚體水平特點。方法 收集來我院就診的正常妊娠早期(1~3個月)、妊娠中(4~7個月)、妊娠晚期(7個月至分娩)孕婦各60例,檢測其血漿D-二聚體水平,并與60例健康非孕期女性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妊娠中晚期正常孕婦血漿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健康非妊娠女性,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妊娠晚期孕婦血漿D-二聚體高于妊娠中期血血漿D-二聚體水平,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妊娠期孕婦血漿D-二聚體高于非妊娠期血漿D-二聚體水平,且妊娠晚期血漿D-二聚體水平高于妊娠早、中期水平,妊娠期對孕婦血漿D-二聚體水平進行有規(guī)律的檢測,分析變化范圍,可有效地預防分娩過程中大出血,對產褥期孕婦身體狀況的恢復也具有指導意義。
妊娠中晚期;正常孕婦;血漿D-二聚體
孕婦產后大出血是一種常見的不良妊娠結局,一旦發(fā)生往往會危機產婦的生命,女性妊娠后,體內的諸多系統(tǒng)均發(fā)生相應的變化[1],其中,血漿D-二聚體水平大幅度的增高最為顯著,因此,血漿D-二聚體水平也成為婦產科最為關注的產后出血的相關指標之一,它能較客觀的反應孕婦體內的抗凝和纖溶系統(tǒng),為臨床預防妊娠不良結局有指導意義[2]。本實驗對妊娠早、中、晚期孕婦與正常非妊娠女性進行比較,報道如下。
收集2017年1月~7月來本院就診的孕早期(1~3個月)、孕中期(4~7個月)、孕晚期(7個月至分娩)孕婦各60例,及健康非孕女性60例。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28.9±4.2)歲。排除標準:①患有心血管病、慢性腎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疾病者;②進一步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中度以上感染性疾病、服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凝血或抗纖溶藥物等;③不能配合本實驗者。所有的實驗參加者均知情同意,且簽訂知情同意書,本實驗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1 實驗儀器
SYSMEXCA7000凝血儀,采用全自動系統(tǒng),所用試劑及檢測標準由西門子醫(yī)療診斷公司提供。
1.2.2 檢測方法
采集患者空腹血5 mL,置于真空抗凝管中,用枸櫞酸鈉胺進行抗凝,3000 r/min的速度進行離心,之后置于-20℃內保存待測,采用免疫比濁增強法定量測定,檢測前先對血液標本進行D-二聚體質控物高低兩個水平濃度測定,以保證后續(xù)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妊娠期血漿D-二聚體水平較非妊娠期顯著增高,且兩者相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妊娠期與非妊娠女性血漿D-二聚體比較(±s,μg/L)
表1 妊娠期與非妊娠女性血漿D-二聚體比較(±s,μg/L)
注:兩組血漿D-二聚體相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組別 n 血漿D-二聚體妊娠期 180 275.78±14.32正常非妊娠女性 60 118.36±23.32
妊娠中期、晚期組較早期妊娠相比較為高,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妊娠中期比較,妊娠晚期血漿D-二聚體水平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妊娠各個時期血漿D-二聚體水平比較(±s,μg/L)
表2 妊娠各個時期血漿D-二聚體水平比較(±s,μg/L)
注:與妊娠早期相比較,aP<0.05,與妊娠早期相比,bP<0.05,與妊娠中期相比較,bP<0.05
組別 n 血漿D-二聚體妊娠早期 60 132.74±12.48妊娠中期 60 243.53±15.26a妊娠晚期 60 360.21 ±13.79ab
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在纖維蛋白溶解酶作用下產生的特異性降解產物,是繼發(fā)性纖維蛋白溶解的特異性檢測指標,D-二聚體水平做為臨床上血栓形成的無創(chuàng)性檢測指標,并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預后指標,用于指導治療。孕婦體內各項指標均發(fā)生相應的變化,D-二聚體水平是為了適應機體變化而不斷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孕婦生命安全,促進子宮內膜修復和再生,同時有助于孕婦產后自身血液凝固,本實驗結果顯示,實驗者妊娠早、中、后期D-二聚體水平較非妊娠期逐步增高,妊娠早、中、晚三期比較亦有差異,由此可見,妊娠后血漿D-二聚體水平呈逐步增高趨勢,至分娩前孕婦體內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使產婦易并發(fā)子癇、血栓的發(fā)生率高于非妊娠女性,也有報道指出,妊娠晚期血漿D-二聚體水平增高,易導致出血,機體激發(fā)纖溶系統(tǒng)維持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
由此可見,妊娠后體內的纖溶-抗凝系統(tǒng)會逐步做出反應,D-二聚體水平逐步增高,有助于預防產后出血,從而避免妊娠不良結局的發(fā)生,對妊娠女性進行D-二聚體水平檢測,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王秀華,周春婭,張利.D-二聚體在不同年齡孕婦中的表達情況及其臨床價值分析[J].現代醫(yī)學,2015,4307:818-821.
[2]吳冬玲.D-二聚體及子宮動脈血流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的意義[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15,4206:776-779.
R714
B
ISSN.2095-8242.2017.64.12549.01
本文編輯:吳玲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