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潞、周志鵬,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服裝學院
面具時尚與超現(xiàn)實景觀
吳佳潞、周志鵬,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服裝學院
面具與時尚密不可分,它們來源不同,風格迥異,構建出時尚世界的獨特景觀。本文以時尚攝影和時裝秀場中出現(xiàn)的“面具”元素為論題,從審美形式、社會關切兩方面闡述了時尚景觀中面具的具體表現(xiàn),同時也從時尚消費的角度對面具之于時尚景觀的象征意義做了探討。
時尚攝影;面具;秀場;超現(xiàn)實
人類佩戴面具的歷史由來已久。如今,面具本身的宗教色彩及防護功能早已弱化,但其審美價值依然令其在活躍在時尚社會中。面具與時尚密不可分,它時而現(xiàn)身于時尚攝影、時而出沒于時裝秀場,華麗精巧而又詭異恐怖。它們或來自于古老的神秘儀式、或取材于社會現(xiàn)實、抑或是滿足設計師表現(xiàn)自我的需要,林林總總、形態(tài)各異,為觀者展現(xiàn)出種種令人側目的搞怪氛圍,構建起一幕幕獨特的、超現(xiàn)實的視覺景觀——這種景觀尤以時尚攝影、廣告和秀場中最為常見。
字面意義上的“面具”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它是指擁有某種特定形式和材質的罩子,用來遮蓋人的面部,掩飾人的身份;而另一方面則具有象征意義,用來隱喻人性,帶有欺騙、偽裝、虛假的意思。面具是搞怪的、不誠實的,模棱兩可而又直截了當。除了那些現(xiàn)代文化和科技的造物,很多面具本身就具有具象的形態(tài),或野獸、或美女、或人或鬼,或老或少,無言地暗示著面具人的心理世界,因此它的出現(xiàn),總會給人帶來驚悚詭異、荒誕滑稽的直觀感覺(圖1)。
圖1 倫敦Alternative2012時裝周模特們頭戴電影《V字仇殺隊》中的蓋·??怂姑婢?/p>
骷髏是面具文化中不容忽視的一類元素。這一表征死亡的視覺符號曾被應用在亞歷山大·麥昆的印花圖案中,也曾出現(xiàn)在理查德·阿維頓的代表作品《已故者以及他們曾經(jīng)的快樂回憶》(1995年11月《紐約客》)中。英國攝影師蘭金(rankin)和著名彩妝師Andrew Gallimore合作拍攝的美容大片(圖2和圖3,發(fā)表在系列美容圖書《Andrew Gallimore》上,2015年1月出版)展示了一系列由彩珠、水晶、鮮花等元素構成的駭人妝面,表現(xiàn)了華麗、驚艷的死亡之美,其靈感來源于墨西哥亡靈節(jié)的糖果骷髏裝扮(Sugar Skull)。某種意義上,妝面既是假面。模特黝黑的臉龐因假面的出現(xiàn)而只剩下精靈般的眼睛。妝面改變了模特的原有面貌,使她們成為幽靈,成為攝影師靈光乍現(xiàn)的造物。
圖2 Andrew Gallimore 1
圖3 Andrew Gallimore 2
時尚圖像又是怪誕的。Mert Alas&Marcus Piggott拍攝的性感女郎頭戴黑色面罩(圖4),像是蝙蝠俠的女性版本,又帶有古埃及死神艾努比斯的形象印記,使得原本平淡的黑色短裙增添了一分野性。比利時品牌馬丁·馬吉拉(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無臉面具把模特的五官完全遮蓋起來(圖5),模特們不再是有思想的血肉之軀,而是復活的木乃伊。她們在秀場上花枝招展、招搖過市,鑲嵌著彩色寶石、珍珠、亮片、花朵,詭異、驚悚、荒誕不經(jīng)而又帶著點黑色幽默,透露著神秘的異域色彩。
圖4 《VOGUE》法國版(2010.10)
圖5 Maison Martin Margiela無臉面具
美國時尚攝影怪才史蒂文·克萊因(Steven Klein)的作品《SPACE ODYSSEY》將觀者的視線引向未來。照片中(圖6),模特Karen Elson被身旁兩個身穿長袍的黑衣武士所劫持,他們頭戴反光材質的金屬面罩,看起來像是星球大戰(zhàn)里的絕地武士,未來主義風格十足。從整組作品而言,《SPACE ODYSSEY》更像是一部科幻電影的劇照,洋溢著敘事的沖動,但模特的裝扮和肢體語言卻將原本緊張的氣氛變得古怪、荒誕,甚至有點滑稽。
圖6 SPACE ODYSSEY Vogue美國版(2012.9)
時尚社會,女性注定為美麗容顏“奮斗終生”。時髦女郎們?yōu)榱肆糇∏啻喝蓊?,不惜代價、不擇手段、不計后果。史蒂芬·梅塞曾經(jīng)以一組《Makeover Madness》暗諷女性世界瘋狂的美容風潮。而關切女性面龐的主題,當然少不了面具元素。
史蒂文·克萊因鏡頭下的手舞菜刀的性感主婦,頭上戴的恐怖面罩(圖7),乃是一副具備美容功能的高科技LED面具(《VOGUE》美國版,2007年11月刊載),眼睛部位巨大的黑洞令畫面氣氛詭異。帶上它,女性們終于揚眉吐氣,再也不必在乎男性的審美體驗,畢竟留下青春才是第一位的。
圖7 Vogue US《HOME WORK》(2007.11)
史蒂文·克萊因的另一部作品《FAST FORWARD》(Vogue美國版,2012年8月刊載)直接帶領觀者進入了一個更加恐怖詭異的環(huán)境中(圖8):身材曼妙的時髦女郎緩緩摘下自己的臉皮,暴露出一副僵硬空洞、只剩紅空白牙的猙獰面孔。在這組照片中,女性的臉成為面具,而那些被注射了皮下填充物的白色臉殼則是那些追求青春永駐的女郎們的真實面龐。女性追求美容,到頭來只落得一副標本般沒有血肉的軀殼,令人唏噓感嘆,攝影師的反諷之意不言而喻。
圖8 Vogue US《Fast Forward》(2012.8)
2014年,一部英國的紀錄片《真人娃娃的秘密》(Secrets of the Living Dolls)向世人披露了隱秘的女性面具人群體,那是一群熱衷易容面具的異裝癖男人。而早在兩年前,攝影師史蒂芬·梅塞就在《vogue》意大利版向讀者呈現(xiàn)了這樣一種潛在的時尚潮流(圖9、圖10)。模特Carolyn Murphy臉上被蒙了一層硅膠制成的易容面具,呈現(xiàn)出一種黑色童話般的畫面效果。作為潮流的引領者,時尚雜志有責任向消費者們展示這種“新型”的美容技巧,或許易容面具將成為女人們改善自己容貌的捷徑——在高科技面具的光輝照耀下,美容手術不免遜色幾分。
圖9 VOGUE Italia《face the future》(2012.9)
圖10 VOGUE Italia《face the future》(2012.9)
2014年度世邦魏理仕城市年度攝影師大賽(CBREUrban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competition)中,德國攝影師馬里烏斯·維斯(Marius Vieth)的作品《社會的面具(Mask of Society)》榮獲大獎(如圖11)。維斯的“作品”展示了城市街頭的日常,珠寶店的櫥窗。照片頗具偶然性地把工藝精美的黃金面具、珠光寶氣的首飾與櫥窗前面容精致、衣著考究的工作人員并置在一起,某種程度上展示了城市時尚景觀的原始面貌——假面下的社會生活。而左下角價格牌上的alles 50%(譯為“全部五折”)則進一步暗示了時尚消費不誠實的一面。圖中所示的黃金面具顯然來自于威尼斯傳統(tǒng)的手工藝——“包塔”(Bauta)。作為國際化的視覺元素,威尼斯面具早已被符號化。它的現(xiàn)身彰顯了品牌背后的浪漫風情和異國情調(diào),也暗示了意大利工匠的精湛手工藝,這與時尚消費的需求相得益彰。
雖然Bauta的最早起源無從考證,但在歷史上它與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卻緊密相關。據(jù)說,面具在中世紀的威尼斯十分流行,居民行走于街頭巷尾大都喜歡佩戴面具。面具掩飾了人的真實身份,人們可以通過面具短暫地實現(xiàn)貧富、社會等級的平等:男人可以成為女人,小人物可以逆襲成為權貴。而現(xiàn)如今,我們?nèi)匀槐贿@種面具文化所左右——消費社會充斥著千篇一律的美女圖像,這些圖像由專業(yè)的攝影師拍攝,并經(jīng)電腦軟件后期處理,客觀上成為一種理想化的、頗具煽動性的視覺景觀,成為消費社會的美麗面具。這面具刺激著消費者的購買欲,誘導著消費者為美容、瘦身、穿著打扮“鋌而走險”,扮演著廣告圖像中的俊男靚女形象,實現(xiàn)至少視覺上的社會平等。
圖11 Mask of Society
時尚即是表演,表演則需要道具。面具是時尚界最流行的表演道具,它天生與時尚結下不解之緣。有了面具,表演即是主觀性的,那么時尚景觀也就具備了超越現(xiàn)實的可能性,而這景觀就會越虛幻、越遙不可及,追求時尚的人們對時尚的需求也就越迫切。面具之于時尚的意義,不僅在于裝扮時尚,豐富時尚設計的含義和性格,還在于幫助時尚影像審視自我,參與社會文化,用自己的語言闡釋社會焦點。對于展現(xiàn)時尚景觀最有力的工具——時尚攝影而言,不論社會反應如何,面具主題都是一種恰當?shù)膰L試和挑戰(zhàn)。
[1]木公,威尼斯——面具之城[J],中華手工,2005(01):111-117.
[2]楊森,時尚的社會心理特點[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4):130-133.
[3]王蕾,封面女郎:消費社會的審美奇觀[J],美與時代(上半月),2009(07):27-29.
[4]約翰·馬克,面具:人類的自我偽裝與救贖[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1.
[5]Kari Molvar,Is This Portable LED Mask Your New On-The-Go Facialist?[J/OL],http://www.vogue.com/article/deesseled-face-mask-georgia-lou,2014.7.31.
[6]Amanda Jakubik,Gordon Von Steiner&Steven Meisel“Face the Future”For Vogue Italia[J/OL],http://trendland.com/gordon-von-steiner-ste,2012.9.18.
[7]網(wǎng)易,極端異裝癖:女性硅膠面具里的男人[J/OL],http://tech.163.com/14/0224/07/9LR4KR9700094O5H.html,2014.2.24.
[8]海報時尚網(wǎng),馬丁·馬吉拉MMM(Maison Martin Margiela)2014秋冬高級定制秀場細節(jié):假面舞會上的“海鮮大餐”[J/OL],http://fashion.haibao.com/article/1686648.htm,2014.7.11.
Mask Fashion and Surreal Spectacle
Masks and fashion are inseparable.They have different sources,different styles,and build a distinctive spectacle of fashion world together.The expressions of mask from two aspects of aesthetic form and social concerns based on a thesis of mask elements in fashion photography and fashion show are discussed.And there is also a discuss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mask in fashion specta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shion consumption as well.
fashion photography;mask;fashion show;surreal
吳佳潞(1996-),女,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yè)本科學在讀。
周志鵬(1981-),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時尚攝影。
通信地址:上海市松江區(qū)龍騰路333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學院,電子郵箱:roy82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