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峰
【摘要】小學低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注重低段學生的特質,在此基礎上尋求適應性策略,有選擇、有步驟、有方法地開展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本研究從四個層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闡釋,主要表現(xiàn)在:注重基礎,梯度強化;豐富手段,提升興趣;優(yōu)化策略,保障成效;加強互動,引導自主。
【關鍵詞】低段;語文閱讀;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5-0216-01
小學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較為特殊,其相對于其他學段的學生而言,身心發(fā)展更不成熟,對于事物的認知有著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情況下,要想促進其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必須充分考慮其身心特性,在此基礎上設計相關教學活動。本研究聚焦于這一主題,嘗試從策略角度尋求小學低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
一、注重基礎,梯度強化
閱讀的現(xiàn)有基礎,對于閱讀能力來講,至關重要,其直接決定著閱讀能力提升的起點。因此,小學低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必須從學生已有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出發(fā),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同時,此處的基礎,除了已經(jīng)闡釋的“現(xiàn)有基礎”之外,還有一層含義:基礎知識。閱讀能力的形成,是基于識字等各種能力基礎之上的,注重基礎性知識點的教學,是促進小學低學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不可忽視的方面。在注重基礎的前提下,還要進行梯度強化,有選擇的增強閱讀的基本難度、強度,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層層提升。
一般而言,在小學低學段語文閱讀教學中,較為注重借助多讀多看多聽等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這一方式效果顯著,但是,要注重基礎的強化和梯度難度的晉升。例如,我在進行《狐假虎威》這一課時的教學中,為了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便對文中的新字新詞進行了集中講解,讓學生在學習完詞匯的基礎上,開展閱讀活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又設計了三個閱讀梯度問題:第一梯度,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第二梯度,細讀全文,了解不同動物神態(tài);第三梯度,精研重點片段,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這三個梯度問題,彰顯出了不同的閱讀難度,并且層層遞進,促進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
二、豐富手段,提升興趣
在當前教學中,有一種現(xiàn)象廣泛出現(xiàn)在小學低學段學生群體中:課堂教學時,對于閱讀沒有興趣,甚至出現(xiàn)“一碰閱讀就想逃”的心理狀態(tài)。這一情況的出現(xiàn),歸根到底在于教師教學手段難以吸引學生興趣。因此,要想革新現(xiàn)有教學成效,促進小學低學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必須豐富教學手段,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實施者,應該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予以精心設計,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豐富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進行《坐井觀天》這一課時的教學中,就借助多種教學手段,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閱讀能力,達成了教學目的。在先前聽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對于這節(jié)課的教學采用了講授式,雖然惟妙惟肖,但是學生興趣還是不強,多因為“有聽課老師在而強打精神”。鑒于此,我在教學中,融入了flash等元素。
在教學初期,我先根據(jù)課文主旨,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了通讀,旨在讓學生了解大致的故事情節(jié),然后播放了自己編輯的flash,用動態(tài)方式再次為學生講述了《坐井觀天》的主體故事。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了研討活動,讓學生積極研討,探究文章主旨。通過這一方式,我有效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三、優(yōu)化策略,保障成效
閱讀策略,顧名思義,就是指閱讀過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和技巧,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對象,其會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經(jīng)驗,產(chǎn)生一定的體悟,但是這一過程中的實現(xiàn)如果僅靠學生自身的努力,難度較大,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因此,小學低學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承擔一定引導作用,采取多種教授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優(yōu)化學生閱讀策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過程中的有效性,增強學生閱讀技能。
例如,我在教學中,一直堅信閱讀技巧對閱讀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我的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閱讀方法的傳授和引導。例如,我在進行《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時的教學中,就借助了這一方式。這一課文旨在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毛主席熱愛人民、關懷人民、為民排憂解難的事跡。教學中,我在閱讀前后對學生開展了一些方法講解和訓練,如讓學生學習通過前后文意推測文章含義,亦或者按照文章先后順序進行有步驟的閱讀,這種情況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正確閱讀方法的認知。經(jīng)此,學生有效掌握了這一課時知識點。
四、加強互動,引導自主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進而對學生學習效果產(chǎn)生影響。因此,小學低學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還需要關注師生互動。要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用教師的榜樣示范、學生的信息反饋增強整個教學效果的提升,進而增進小學低學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行為,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我一直認為在小學低學段語文教學中進行良好的師生互動,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有效方法,更是增進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經(jīng)常借助師生互動,促進學生自學閱讀能力的提升。例如,我在進行《四季》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就借助“師生朗讀”、“共談四季之美”兩個環(huán)節(jié),吸引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動機,形成了良好的師生互動?;诖?,我又引導學生進行分組研討,集中解決生字詞、文章所體現(xiàn)的思想情感等知識點。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研討,訓練了自身閱讀能力,增強了自主性、互動性、合作性。
總之,小學低學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多方施加策略。教師應該認識到,其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于小學低學段學生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要在觀念上重視,在行動上支持,在效果上保證。以上四點僅僅是參考,教師應該從自身教學實際出發(fā),善于借助多元手段培養(yǎng)小學低學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邱艷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2015(1).
[2]陳莎.探索在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J].讀與寫,201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