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文化是“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作為體育院校的體育文化更是凸顯了其潛移默化無聲育人的功能。本文通過研究思政課在體育院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探求找到融體育文化于思政課教學的有效路徑,為實現(xiàn)體育強國夢和全民健身夢而貢獻力量。
【關鍵詞】思政課;體育院校;體育文化;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06-02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笨梢?,青年大學生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高校是傳承文化的主要平臺,是思想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場所。高校文化建設肩負著文化強國的歷史使命,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具備陽光健康的體育文化,才能張揚奮發(fā)圖強的大學精神,進而提升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作為體育院校的特色之一,高校體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是其他高校所無法比擬的。體育文化博大精深,對于個人的思想修為影響深遠,融體育文化于思政課教學之中,對提高體育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既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又可以借助體育文化的道德觀、價值觀實現(xiàn)教學目的,同時也為體育文化的傳承發(fā)展拓展空間。
一、思政課是體育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導航燈,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堅定的方向保證
思政課,即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與思想品德教育課,亦稱“兩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體育院校開設的思政課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勢與政策》。體育院校要抓好學校體育教學這項核心工作,校園體育精神文化是其發(fā)揮育人作用的核心部分。良好的校園體育精神文化氛圍,能使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行為、思維、情感方式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他們優(yōu)秀的品格。思政課教學有助于加強對大學生體育精神、體育道德的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認清自己肩上承擔的歷史重任,從而激發(fā)其自覺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思政課能夠在理論上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指導,確保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愛國主義情感,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校園體育文化得以健康和持續(xù)地發(fā)展。
思政課教學通過一定的道德和法規(guī)教育,對學生遵守法規(guī)的思想和行為以及公平參與意識的形成會產(chǎn)生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具備科學、健康的體育思想,樹立“崇尚科學、創(chuàng)新、健康、公平競爭”的體育意識,杜絕各種不健康的體育現(xiàn)象如“黑哨”、“興奮劑”、“故意犯規(guī)”等等。
二、思政課是體育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精神支柱,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人文精神素養(yǎng)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可見,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全體中國人努力奮斗追求,體育強國夢本來就是中國夢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提高中國人的體質,增強國民的身心健康,是體育的基礎功能,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基礎。體育具有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等社會功能,會激發(fā)個人的奮斗精神,自強不息地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體育運動的人文思想是體育文化的靈魂,它決定著體育文化發(fā)展的性質和方向,體育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愉悅、理念、思維方式、價值、尊嚴、追求和自由,體育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終極目的是開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成長為真正的“體育人”。所以,體育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目標與思政課崇尚的價值追求具有一致性。
中華五千年孕育的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生命的根基,2008 年北京奧運會充分挖掘 “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和諧尚中”、“勇于擔當”的人文精神,取得了豐厚的經(jīng)濟效益。思政課想要向學生傳達的是人,是人生,是怎樣做一個具備倫理道德的人,其中講到的“天人合一、以人為本、自強不息、和諧、中庸、仁愛、誠信、公平公正”等人文精神是體育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精神支柱。
三、 思政課是體育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引火石,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基礎
根據(j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有關精神,體育文化建設要以“以德育人”入手,著力于體育觀念、體育精神境界的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體育文化息息相關。思政課可用崇高的格調引導大學生樹立立志高遠的學習目的,改變將體育局限于技能訓練和謀求職業(yè)的狹隘的教育觀。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體育院校的終極培養(yǎng)目標,要想實現(xiàn)這樣的培養(yǎng)目標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同時高度重視學校體育教育工作。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才能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四有”新人。思政課通過有聲的宣講能夠點燃起學生強大的體育激情:思政課課堂講述的勵志榜樣都是國家和民族的驕傲,例如當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上頑強打拼、力挽狂瀾贏得冠軍的時候,舉國上下為之沸騰,女排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體育人精神,女排隊員身上的艱苦奮斗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體現(xiàn)了大學精神的內涵,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因此,如果把體育文化比作成火炬的話,那么思政課就是點燃火炬的引火石,思政課能夠為體育院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能夠培養(yǎng)真正的具有品德和血性的體育人才,能夠讓學生百折不撓地面對充滿荊棘的人生。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學習出版社,2015(10).
[2]薛有才.《體育文化學》. 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13(3).
[3]蔣玉梅.《大學體育與校園文化》.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0.
[4]蔡小薇,田俊濤.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育世界:學術版》,2006(10).
[5]余仰濤,張文軍.論體育運動的思想政治工作資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2).
作者簡介:崔艷華、女、1982年2月生,籍貫山東安丘,法學碩士,廣東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endprint